百聯三高管卸任子公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7日 13:39 京華時報 | |||||||||
昨天,百聯股份(600631)發布公告稱,百聯集團(國內最大流通企業)以王宗南總裁為首的三高管卸去原在公司兼任的職務。盡管公司方面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這些都是正常的人事變動,不存在其他原因”,但種種跡象表明,百聯集團近期內部頻繁的人事變動都是由集團內部整合業態引起的,甚至導致集團內部的領導職位大“縮水”。 人事調整涉及面廣
公告稱,公司近日召開的董事會決定,免去王宗南公司總裁職務;聘任黃真誠為公司總經理。同時,浦靜波、徐波也被免去公司副總裁職務。 之前,王宗南除了在股份公司任總裁職務外,還在百聯集團兼任總裁職務;浦靜波、徐波則在百聯集團兼任總裁助理職務。 “王總3人并不是被免職,只不過是卸去子公司的職務而已。”昨天,百聯集團負責媒體宣傳的總裁辦主管季瑛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王宗南等之所以卸去股份公司職務,并不是因為業績不好等其他因素,主要是根據上市公司有關規定,集團高管不得在旗下上市公司兼任高管職務。“聘任黃真誠為股份公司總經理,主要是因為董事會認為他比較適合這一職務。” 黃真誠,曾是百聯集團最初合并集團之一的友誼集團副董事長。之后,黃還曾擔任百聯集團購物中心事業部總經理、黨委書記,百聯集團百貨事業部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實際上,百聯集團王宗南等高管卸任子公司職務之所以引起關注,主要是百聯近期已做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 1月4日,百聯超市商業事業部朱家騮卸去總經理職務,超市商業事業部原副總經理華國平升任總經理;百聯集團旗下的大賣場品牌華聯吉買盛總經理趙德發同樣卸任,聯華超市原副總經理蔣曉飛接任華聯吉買盛總經理;百聯超商事業部原總經理助理王幼調任華聯吉買盛副總經理一職。 有業內人士評論稱,此次新上任者的共同特點是都曾經任職于聯華超市,如華國平加入百聯超商事業部之前,擔任聯華超市副總,目前還是聯華超市的董事。而蔣曉飛,此前曾被聯華派往上海家樂福的發展部工作,而后成為聯華超市副總經理。“這樣的安排顯然有利于集團的下一步整合工作。”該人士如是分析。 高管職位出現縮水 盡管季瑛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這些都是正常的人事變動,不存在其他原因,朱家騮等卸職的主要原因是到了退休年齡”,但不少業界人士對此提出了質疑。北京證券分析師李陽認為:“從表面上看,王宗南等卸去子公司職務的理由很充分,但其公開宣稱的理由很可能只是一個幌子。比如百聯為何選擇在這個時候才做人事調整?” 據悉,2003年4月,上海市把當地的友誼集團、華聯集團、一百集團和物資集團合并組成了百聯集團,由原華聯集團的掌門人張新生擔任百聯集團董事長。2004年,百聯集團銷售規模達到1147億元,商品零售額達到543.7億元。 季瑛介紹,百聯集團在成立后,開始了業態整合,將原來的幾個集團及子公司分成超市商業、百貨、購物中心、物流等8個事業部。以超市商業事業部為例,其管理范圍內的超市有:聯華、世紀聯華、快客、華聯、吉買盛、羅森共6個知名品牌;而華聯和聯華在業內的知名度不相上下。 李陽認為,百聯此時人事調整很可能是因為業態整合后,高管職位數量縮水,人員難以安排而不得不做出的人事調整。昨天,中國人民大學零售專家黃江明的觀點印證了李陽的說法。黃江明認為,百聯集團業態整合后,確實面臨高管職位減少的局面。因為同一業態的公司整合在一起后,肯定會形成原來幾個公司的高管競爭一個職位的尷尬局面。“百聯的整合難度和別的企業不一樣,因為百聯是由當地政府合并的,厘清其中的人事問題相對于一般的商業并購事項來說,難度顯然更大一些。”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零售行業專家這樣評價。 業態整合勢在必行 日前,百聯集團董事長張新生在集團2006年工作會上指出,由于公司目前整合力度不夠,引發了多種問題。如集團內部不能形成資源共享,采購成本、人力成本和財務管理成本依然很大,未形成集團優勢。 “內部同業競爭是當前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季瑛透露,百聯集團旗下品牌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突出,比如第一百貨和華聯商廈同屬百貨業態,聯華和華聯同屬超市業態,集團內部同業態企業之間“互相殘殺”的情況時有發生。 “業態整合將是我們的工作重點。”百聯集團董事長張新生在集團2006工作會上明確指出,集團將通過整合,力爭在2010年基本實現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網點覆蓋全國大多數地區、產權在國際資本市場實現多元化,進入世界流通業100強;集團實現商品銷售2000億元,網點數量1萬家等。 “百聯確實存在整合難度,但進行業態整合確實很有必要。”中國商業經濟研究中心零售專家于淑華認為,百聯整合后,肯定可以增強與外資抗衡的實力。但問題是如何實現整合的成功,這對于百聯來說并不是一項輕松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