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劉杰)我國人均居民儲蓄存款已經超過1萬元!來自央行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突破14萬億元大關,相對于我國13億人口來說,人均存款超過1萬元。對此,專家表示,居民儲蓄迅速增長直接受益于我國2005年的經濟增長,但投資渠道匱乏以及保障制度不健全讓居民被動選擇銀行也是主要原因。
央行昨天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05年我國居民儲蓄在去年年初突破12萬億元大關、
5月末突破13萬億元大關之后,12月底一舉突破了14萬億元大關。這是我國居民儲蓄存款首次在一年之內連續跨過3個萬億元大關。如果按照一年365天的日子計算,12萬億元增加到14萬億元,居民每天新存進銀行的存款將近55億元。從全球經濟角度而言,我國40%左右的居民儲蓄率高于世界25%左右的平均水平。
對于居民儲蓄總量的飛速增長,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這從側面反映了居民投資渠道匱乏和消費能力的減弱。
郭田勇表示,居民收入可分為投資、儲蓄和消費三大渠道。儲蓄增長過快,就代表著居民在投資和消費上的支出比例減少。我國目前投資渠道匱乏,股市低迷不振,房市面臨調控,這進一步使居民儲蓄保持較快增長。此外,由于我國社會保障體制尚未健全,居民在對未來存有擔憂的情況下,誰也不會隨心所欲地花錢,造成消費支出比例連年減少。
儲蓄過快增長會給銀行及國民經濟發展帶來壓力,因此,郭田勇表示,必須通過加大投資渠道和增加居民消費來緩解上述壓力。首先,我國應盡快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其次,居民要有良好的投資意識和消費習慣,這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引導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