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琳
“金雞留余慶,玉犬迎新福”。一副春聯,道出了人們將要辭別農歷乙酉年,即雞年,迎來丙戌年,即狗年。狗年來臨之際,照例是要從古及今談談狗的。
現今俗稱犬即為狗,但是古代卻有所區分。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解釋犬字說:
“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辭源》釋狗字為:“犬之小者也”。在古籍里,狗的異名也不少,大狗叫“犭兆”,小狗叫“猶”,愛吠的狗叫“犭兼”,善斗的狗叫“猁”,勇猛力大的稱“龍”,身高4尺則稱“獒”,等等。
狗的起源,科學界的說法不一。但是在由狼或野狗馴化演變而成這一點上,還是很少有異議的。科學家們還認為狗是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這是德國一批動物學家經過反復鑒定一個在19世紀20年代出土的獵狗殘骸而得出的結論。據介紹,這些殘骸是在萊茵河地區一座冰川紀晚期的墓穴中發現的,動物學家對殘骸的牙齒進行研究,確認它是距今約1.4萬年前的獵狗。而羊和馬等其他動物是在此后才為人們馴養的。
在我國,狗起初曾用做祭祀。《說文解字》解釋“獻”字說:“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古人以狗為祭祀宗廟的頭等供口。上世紀80年代初發現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隨葬品中,就有多種用狗肉制成的名肴。我國漢代,還設有管理狗的專職官員,稱為“狗監”。給漢武帝推薦司馬相如的楊得意和音樂家李延年就做過“狗監”。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再入龍樓稱綺李,應緣狗監說相如”的詩句,記述的就是此事。
隨著人們對狗的特性的認識不斷加深,狗的用途也越來越廣。狗的一個最重要的習性,就是一個“忠”字。它忠于職守,忠于飼養它的人。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的大馬戲團訪華時,馴獸師魯班一次馴虎失敗,猛虎朝他直撲過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他那條忠實的狗,向著撲向魯班的猛虎沖去,用生命給主人爭取了時間,保全了主人的性命。
狗的忠義和勇敢這兩個特點是結合在一起的。狗在看田、守戶、牧羊、狩獵等方面,都充分表現出這一特性。牧民的狗,為了保護羊群,敢于同惡狼猛斗。新西蘭的牧羊犬,一只可以看管200只羊的羊群。在深山密林中,幾只獵狗可以困住一頭兇頑的野豬。勇猛無畏的獵狗,往往代替主人完成一些危險的使命。
狗的聰明也是一個突出的特點。尤其是狗的聽覺和嗅覺非常靈敏,遠遠超過了人。人的耳朵只能聽到3萬赫以下的聲音,而狗卻可以聽到10萬赫以上的聲音。人的嗅覺細胞一般只有500萬個,而狗竟有2.2億個,可以分辨大約2萬種不同的氣味。人充分利用狗的這種特殊的天賦和機智勇敢、忠實可靠的特征,專門訓練軍犬、警犬,把狗用于軍事、偵破案件等方面,使狗成為人的得力助手。在《國語·晉語》、《五代史·張敬達傳》的古籍書中就有狗在戰爭中立功的記載,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軍犬的國家之一。
在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人類更加擴大了使狗發揮其特長的范圍。人們馴養出一種救生犬,用以搭救海上落水或尋找森林中失蹤的人。前蘇聯的科學家發現狗能探明地下12米深處的某些礦物。北極地區有一種叫做“冰上飛”的狗,一次可拉貨物130多公斤并能在零下50多度的雪地上酣然入睡。科學家們還把狗送上浩瀚的宇宙,使狗成為第一個遨游太空的動物……。
狗可說全身是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從藥用角度有不少記述,如講狗肉可以“按五臟、輕身、益氣、宜腎、壯氣力、補五癆七傷、補血脈”。“狗蹄下乳汁,狗腎治癰疽、瘡瘍……諸癥”等等。除此,狗的皮、毛、骨、肉以及內臟,都能夠充分利用。
狗大有功于人類,人自然對狗有特殊的喜愛。古今文學家、藝術家們常把狗寫進作品當中。屠格涅夫的《木木》、芥川龍之介的《小白》、特羅耶波爾斯基的《白比姆黑耳朵》等都是感人的寫狗名篇。我國古代詩文中也有不少寫狗的佳句,宋代文人孔平仲曾寫過:“昨日至城東,搖尾喜若赴;銜衣復抱膝,屢叱不肯去;一躍數尺高,其強乃如故”,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狗和主人依依不舍的情景。歷代畫家中畫狗者亦頗多。唐代閻立本的《獒犬職貢圖》,成為畫苑中之珍品。宋代畫家李迪,更是以畫狗而聞名。
古代陰陽學家說狗在二十八宿里屬金,叫婁金狗,喻示吉祥富貴。愿朋友們在狗年舉事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