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廣東農墾海外橡膠園大收購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9日 10:13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撰文本報記者 宋菁 汪沛洋 鐘雁明

  收購公司產能可達我國橡膠年產能的1/2

  橡膠園連綿數里,高大的橡膠樹一棵挨著一棵,誰也說不清眼前的橡膠樹有多少。橡膠園的地面總是那樣的平緩,就算是在山地上的橡膠園,也被人工修整得一層一層。

  這片馬來西亞的橡膠園,可能即將成為中國穩定的天然橡膠的供應地。廣東農墾正在醞釀一場大收購,而馬來西亞的一個橡膠園已被其鎖定。如果競購成功,這將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第一個橡膠園。

  作為第一大橡膠消費國,國際市場橡膠價格從5年前不足10000元/噸的低位升至今年最高價位18000元/噸,已經刺痛了中國產業界的神經。受此影響,國內下游行業的大批輪胎、制鞋廠商正瀕臨倒閉,更令人憂慮的是,中國的經濟及國防安全也都可能受到威脅。因此,早前對世界橡膠主產國投資幾乎為零的中國,開始積極謀劃天然橡膠的海外戰略。

  1.收購颶風

  2005年,廣墾發起海外收購颶風。

  就收購橡膠園一事,廣東廣墾橡膠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一位高層2005年12月9日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廣墾已經與當地政府及眾農戶達成了意向協議,借助當地行業協會的斡旋,幾方有望今年下半年集中簽署相關協議。

  競購的橡膠園面積達幾十萬畝,不過膠園具體的產能、所處地理位置以及具體收購金額,廣墾方面拒絕進一步透露,只表示:“鑒于馬來西亞單株橡膠的8-9公斤的高產狀況,該園的橡膠產能會相當驚人。”

  然而,鎖定這塊橡膠園的并非廣墾一家。目前,還有三家國際企業以及一家國內企業也在參與膠園競購。

  和廣墾有接觸的一位業內人士估計,橡膠園應該位于馬來西亞東部的沙巴地區或沙撈越地區,而廣墾的這幾家對手極可能是幾家全球知名的輪胎供應商。國內的這家企業可能是海南農墾、云南農墾、上海輪胎、山東三角以及中化國際中的一家。而日本的普里司通、橫濱、住友,法國的米其林,美國的

固特異也可能參與競購。

  記者2005年12月16日致電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商務參贊高文寬,高參贊表示,并沒有接觸到馬來西亞投資橡膠產業的中國企業,對廣墾的一系列收購也尚未聽聞。

  早在橡膠園這筆大收購成行前,2005年10月,廣墾已經在泰國南部秘密洽購了3家橡膠加工廠50%的股權,斥資達5000萬美元。據介紹,僅這3家加工廠的年產能就有26萬噸,而這個數字差不多是全國橡膠年產能的一半。

  廣墾的高層人士說,這3家加工廠的收購談判進行得異常艱難,“歷時近兩年吶!”3家加工廠股份原本分由7個股東持有,“要保證控股權,就得一個一個去攻克。”目前幾方已經簽署最終協議,但是后續工作還在繼續,預計要到明年中方可正式投產。

  而這并不是廣墾第一單加工廠收購。2004年,廣墾成功收購泰國南部的一家加工廠,成立泰國廣墾橡膠(沙墩)有限公司,今年初,該廠已經順利投產,年產能達到10萬噸。

  同樣是去年,廣墾斥資230萬美元收購一家年產能3萬噸的加工廠。而在馬來西亞,廣墾也已簽下兩家天然橡膠加工廠。

  不過,“購得加工廠卻并不意味著控制了資源。”廣墾高層人士坦言,加工廠只是完成天然橡膠的初級加工,卻并不能控制源頭,“只有拿下橡膠種植園才能保證對國內天然橡膠的穩定供給。”

  而政策的限制正是中國兵團收購膠園的最大瓶頸。

  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印尼三國天然橡膠產量占到世界的60%,不過,這些國家卻對外資進入天然橡膠種植領域限制嚴苛。即便如此,中國農墾還是找到了門道。一位和幾大農墾局均有接觸的業內人士2005年12月23日透露,除了廣墾,國內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商海南農墾也正在馬來西亞以及泰國南部地區尋找合適橡膠園,而頗具實力的云南農墾對此“也很有想法”。

  據透露,國內企業幾單大型收購均與馬來西亞最大橡膠財團蘭可公司有關聯,“不排除此次收購膠園也有蘭可從中牽線。”

  2.供需失衡

  作為四大工業原材料之一的天然橡膠,與石油、鋼鐵、煤炭一起支撐起整個工業體系。此外,它也是重要的戰略產品,涉及到國防安全。“一個國家,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橡膠!日本政府甚至為企業提供貼息貸款,意欲盡可能多地占有世界天然橡膠資源。”知名橡膠分析師王偉波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評價。

  然而,這樣一種敏感商品,中國卻并不能保證獲得穩定供給。中期集團橡膠分析師張智超介紹,目前國內橡膠自產大約每年57萬噸,主要產地是海南和云南,而進口量則高達120萬噸,自給率已由1999年的50%下降到2004年的32%。而目前,年需求缺口仍在110萬噸上下。

  有評論說,當天然橡膠自給率下降到20%以下時,國家經濟的穩定以及國防安全都將受到挑戰。

  而根據《中國橡膠工業發展戰略研究》的預測,2010年,中國生膠總消耗量將達500萬噸,其中消耗天然橡膠230萬噸。而據農業部門規劃,2010年中國天然膠總產量為75萬噸,也即是說還需進口155萬噸。

  甚至還有分析預測說,2010年中國的天然橡膠需求將達到300萬-400萬噸。與之相對的,是天然橡膠的生長卻需要相當漫長的周期,“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地理條件比較適宜橡膠生產,一般4-8年割一次膠,而國內橡膠生產大省海南、云南都是8年割一次膠。”“供給是剛性,需求卻是彈性的,這就是天然橡膠持續高位的原因!”王偉波這樣解釋。

  此外,2004年海嘯、2005年的持續暴雨也都嚴重影響了三大主產國天然橡膠的供給。

  專門從事橡膠貿易的佛山得力泰經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涂麗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受海嘯影響,進口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石油副產品)價格業已形成倒掛:前年一年,受油價高位影響,合成橡膠最高位達到16000元人民幣每噸,天然橡膠則維持在12000-13000元人民幣每噸;而去年,合成膠下挫至12000元人民幣每噸,而天然膠則上行至歷年最高位18000元人民幣每噸。

  3.商業博弈?

  鑒于此種供需失衡的現狀,去年,農業部提出了“走出去”控制橡膠資源的戰略,而廣墾的系列收購案也都借此展開。

  王偉波認為,通過海外天然橡膠基地的建設,可以繞過主要產膠國聯盟的壁壘,以企業行為增強我國在國際橡膠業的影響力。“尤其是收購橡膠種植園,可以從源頭上控制資源,屆時不論國際天然橡膠價格如何大漲大跌,我國都可以獲得穩定供應。”而企業,也可通過這“有利可圖的海外擴張”攫取商業利潤。

  顯然,雖是以企業行為完成的商業收購,但是其背后意義遠不止于此,“提高我國對全球橡膠資源的控制力,從國家宏觀層面上看,具有相當戰略意義。”

  不過,商業利益與國家意志之間又如何協調?

  此次膠園收購,除了廣墾外,還有一家中國企業也在參與競購,同樣中資背景的企業會不會在同一片橡膠園上去內耗?分析師張智超表示,幾方競購也是合乎常理的商業行為。他也提醒,國內幾大農墾并不隸屬地方政府,而是直屬農業部卻又相互獨立,“這存在各方利益的相互博弈”。

  不過,王偉波并不這樣認為,他表示,收購膠園并非簡單的商業行為,“這背后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國家應該扶持相關企業并適當協調,日本政府也都有為此類企業提供貼息貸款。”

  4.降稅危機

  除卻國家戰略考慮,中國-東盟的降稅協議也促成了廣墾的膠園收購。

  2005年7月20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降稅計劃啟動,中國和東盟成員國正式按照《貨物貿易協議》的規定,對原產于中國和東盟的7000種商品相互給予優惠關稅待遇。

  然而,這項被認為將惠及18億消費者的雙邊協議卻并不能給國內產膠企業帶來利好。“如果天然橡膠能夠成功降稅,國內膠價趨于透明,那么下游的輪胎業、制鞋業自然可以得到實惠,不過產膠企業卻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分析師張智超表示。“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的天然橡膠其實更便宜!”從事橡膠貿易的涂麗萍介紹,由于勞動力成本更低,橡膠的生長周期又比國內短,國際市場上,東盟幾國的天然橡膠價格要比國產膠便宜10-15個百分點,而且“純度更高”。

  不過20%的高關稅以及17%的增值稅使得天然橡膠進入國內市場時已不再是低價。“1100美元每噸的膠,到國內已經升至17000-18000元人民幣每噸。”

  張智超表示,國內下游企業本來希望能借助《貨物貿易協議》盡快實現天然橡膠的降稅,“不過,結果還是讓他們失望了。”對于天然橡膠這個敏感商品,中東雙方都沒有給出明確的降稅時間表。“這自然是出于對國內橡膠產業的保護,畢竟這涉及到幾千萬人的生計,而農墾系統也乘勢從這種保護中獲取了調整的時間。”王偉波表示,“當然,關稅也是一個顧慮。中國每年從天然橡膠進口這塊可以獲得高額收入。”

  廣墾高層表示,也是憂慮東盟降稅帶來的危機,才在短期內醞釀了大批收購。“不論是控制膠園,還是收購加工廠,都能夠有效緩解CAFTA降稅協議對國內橡膠產區的沖擊”。對現在的廣墾而言,國內產業會受東盟降稅沖擊,可其剛剛下注的東盟地區產業卻會因降稅協議啟動而獲得更多商機。

  (金陵/編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