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俄烏天然氣之爭給中國的一點啟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9日 02:20 北京晨報 | |||||||||
2006年第一天爆發的俄羅斯、烏克蘭天然氣危機,四天后偃旗息鼓,但全球的能源神經卻無法再回到原來的輕松。公開報道說,歐美各國都在反思本國能源政策:5個中歐國家正在討論能源多樣化,意大利重提核能,波蘭也在考慮新的天然氣進口線路等。 人們思考的結果是:能源問題很重大,雞蛋確實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此事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有重要的啟示,從俄烏天然氣之爭能看出俄羅斯能源外交手法的重要特征。
今后,俄方對能源管道的控制權會一以貫之。此次危機的爆發緣于普京希望取締前蘇聯時代的“天然氣慈善政策”,但收回天然氣所經國家的管道控制權才是俄方最渴望的目標。對于想爭奪世界能源領導權的俄羅斯來說,這是未來國際能源領域增加討價還價砝碼的最佳策略。 此前,在國家戰略資源——石油和天然氣上,中國與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合作比較深入,昨天的消息說,普京總統宣布今年夏天修建泰納線,這條石油線的目的地之一就是中國。 此前,在“雙頭鷹”政策下,俄鋪就了輻射歐洲各國的西部天然氣網絡,現在正準備建設一張將中國納入最重要客戶的東部天然氣網絡。從這個工程的部署看,俄在不斷打探中國“底線”,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話語權。 因此,在中俄天然氣管道成形前,中哈石油與天然氣管道的成形使中國可以有備無患,分散了單一管道的風險。但俄烏能源供應上“釜底抽薪”的手法仍然令人對上述路徑的風險不能放松。 這次,烏克蘭其實做了準備,為了應對俄停止供應天然氣,烏克蘭與土庫曼斯坦簽署了400億立方米天然氣協議。但沒有想到,俄此后迅速與土達成協議:以更高的價格把今年從土進口天然氣從100億增至300億立方米,且僅第一季度就訂購了150億立方米——這幾乎囊括了土這季度的天然氣生產總量。 除了分散風險啟示外,此事給各能源需求國另一個重要啟示:在國家利益面前,相互交織的地緣政治關系有時很脆弱,但只有加深它們之間的經濟依存,才能讓這種關系變得牢靠,中國經濟確實需要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