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董偉)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召開的發布會上,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坦言,中國的慈善事業水平不高,社會捐贈活動還較弱。這其中有政策鼓勵不足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信息不對稱,導致愛心受阻。
調查顯示,參與捐助活動的中國企業不到總數的1%。如此少的數量與中國的減免稅負政策不完善有關。李立國在今天的發布會上表示,中國非常明確地鼓勵公益并且在政策上
給與優惠。早在1999年,全國人大就通過了《公益事業捐贈法》,對捐贈和受贈條件以及捐贈款的使用和管理給出了規定。此外,《企業所得稅條例》和《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細則,對捐贈在所得稅額中予以相應的抵扣也有相應規定。
他解釋說,企業捐贈可以在所得額中稅前抵扣3%,個人捐贈可以在所得額納稅前抵扣30%。而對投向青少年活動場所、農村義務教育和非營利性老年服務機構的捐贈,國家還給與特別規定,在所得稅額中允許稅前全額扣除。
然而這些優惠政策并不為大眾所知曉。記者隨機調查發現,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更多的還是把捐贈當做“做善事”。有受訪者甚至表示,“捐了咋能跟國家伸手要好處呢?”許多人既不知道有相關的減免稅規定,也沒有這方面的權利意識。另外,許多受訪者反映,當前辦理優惠的手續和程序繁瑣。
據了解,目前全國已經建有3萬多個經常性的社會捐助接收點,在社區還有4000多個慈善超市。李立國副部長坦言,布點數量有限,又不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影響了這些超市的功能,阻礙了捐贈活動的經常化。
李立國表示,渠道擴展、溝通受與贈,讓信息對流愛心循環起來勢在必行。民政部有意進一步發展社會捐助接收站點和慈善超市,并且建設和發展接受捐助的信息系統,以方便人們經常性地進行捐助。民政部門將向社會公布咨詢電話,任何有捐贈衣物意愿的人士都可以打電話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