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民生經濟八大熱點 凸現百姓福利與深層矛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5日 10:09 新快報 | |||||||||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造福百姓,百姓理當分享發展成果。 2005年的中國經濟,盡管呈現出許多亮點,但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也越來越突出地暴露出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取消個人房貸優惠利率、個稅起征額調整、發改委嚴令藥品降價……每一個經濟熱點都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盤點2005改革攻堅年,折射出中國經濟復雜走勢。
1、人民幣升了值錢更值錢提升消費信心 2005年再沒有一件事情比人民幣升值來得更跌宕起伏了。去年開始美國提出人民幣匯率問題,到今年4、5月份這一事件到達高潮。 5月14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否認“5·18”升值傳言;5月17日,外管局出手狙擊熱錢。一切都在國外政府、中國政府和海外游資之間極富邏輯的過程中演進。7月21日,一切的猜測終于有了定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2%,并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老百姓口袋里的錢更值錢,更大程度上,2%的幅度變化對普通老百姓影響不大,匯率微調對老百姓心理有所沖擊,象征意味大于實際功用。 長遠看來,人民幣升值導致居民財富以美元計價的增長,提升消費信心,擴大消費需求;人民幣升值導致進口價格下降,擴大了百姓對國外產品的需求;升值會平穩國內物價,購買進口商品也會便宜;對出國旅游人員,購買起物品來可能顯得更為低廉。 外貿企業有所擔憂,但匯率改革有助于促進外貿企業調整結構。外貿今年也一路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順差盈余頭今年11個月較去年同期增長3倍,達到908億美元。 不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并沒有完全解除,12月2日,德國一本經濟雜志稱,中國計劃于2006年1月1日將人民幣升值7.2%,屆時1美元將兌人民幣7.50元。央行行長周小川馬上指名道姓反駁。匯率不僅僅屬于經濟范疇,更帶有太多國際政治的考量。(黃樂欣) 2抑制房價個人房貸優惠利率取消 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糧價短期平穩,一度“瘋狂”上揚的房價漲幅也有所回落。一系列旨在穩定價格的調控政策出臺,有效抑制了房價漲幅,房地產市場正朝著遏制市場泡沫、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發展,更多人的“安居夢”可能早日實現。 3月17日,央行宣布取消個人住房優惠貸款利率,按照基準利率6.12%執行,銀行可對符合條件的客戶實行下浮10%的優惠即5.51%,同時提高首付比例,要求銀行對第二套以上住房貸款利率進行上浮。 個人房貸優惠利率取消,是管理層對房地產宏觀調控舉措中的一項。考慮到去年10月29日央行的加息,房貸實際上調了兩次,個人房貸成本明顯上升。 有統計顯示,五年期房貸每月要多交200多元,而五年期以上的每月費用平均提高0.2%左右。不過,房貸仍是銀行的“黃金業務”。一些銀行推出了“房貸理財賬戶”或“存貸通”,方便市民個人可隨時還貸、節省貸款成本。(強燕) 3個稅改革公開聽證扣除標準提高到1600元 2005財稅界最受百姓關注的一件事,無疑是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從2006年1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費用扣除標準將從目前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在8月份首次提請人大審議時,提出的扣除標準是1500元;而后,在9月27日,全國人大組織召開立法聽證會,從全國各地選出的20名公眾陳述代表中大多數都認為扣除標準應在1500元以上;所以,在10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上二審時將標準提高到了1600元,并最終獲得通過。 扣除標準提高到1600元以后,可以降低工薪一族的稅負。1600元的新標準,有人說高,有人說低。財政部表示,今后將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從根本上解決稅收公平的問題。(任國慶) 4股改破題小股民終于像個股東 經歷了連續四年的低迷,股市幾乎到崩盤邊緣。管理層終于下定決心對股權分置問題(即約2/3股權不流通,僅1/3股權流通)開刀。股權分置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對提升上市公司治理的確有標志性的意義。 股改于今年“五一”長假之后啟動,先選取了兩批共46家上市公司進行股改試點,之后全面鋪開,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家公司實施了股改或正在進行股改。 股改后,非流通股股東需要給流通股股東支付一定的對價,相當于向流通股股東買流通權。廣大的流通股股東首次感受到了大股東對他們的尊重。股改方案必須獲得三分之二流通股股東的同意,因此上市公司和非流通股大股東都采取電話、上門、網絡等各種形式與流通股股東進行溝通,這在業內被稱為“拜票”。隨著股改的加速,“拜票”漸漸變成了“賄票”,鄭州煤電、博匯紙業等都先后被曝光稱有“一分錢一股贊成票”的買票行為,國內多家知名證券商甚至出現改票等行為———這些都被稱為“投票門”事件。(強燕) 5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 缺乏養老保障成了中國人的“心病”。麥肯錫的一份調查表明,43%的受訪者表示,存款是為了退休后的生活。 12月14日,《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發布,規定從2006年1月1日起,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為8%;同時,改革養老金計發方法,實行多繳費,就多得養老金的發放方式。完善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正一步步走進“深水區”。 此前各地區的社保基金在財務上實行混賬管理的辦法,允許統籌基金、個人賬戶基金相互調劑使用,個人賬戶因此成為“空賬”。這樣既不利于養老保險制度的長遠穩健運行,也難以保證老齡化高峰到來時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所以,此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就是為做實個人賬戶,積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 按照現行計發辦法,繳費滿15年以上的,基礎養老金都按當地職工平均工資的20%計發,個人賬戶養老金按賬戶儲存額的1/120計發。新辦法則形成了“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約束機制。職工繳費工資高、繳費年限長、退休時間晚,其基本養老金水平相應較高;反之則相應較低。(任國慶) 6銀行“收費年”收費多了,服務質量呢? 2005年可以說是銀行“收費年”。 3、4月份期間的部分商業銀行境外刷卡消費手續費上調;5、6月深圳招商銀行宣布對小額賬戶收取管理費;隨后媒體陸續報道出銀行收取“點鈔費”、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先后宣布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8月深圳部分商業銀行大額提現收取手續費;10月中國銀聯傳出銀行卡跨行查詢將收取手續費更是把銀行收費推向高潮。 不少市民和專家則表示,銀行收費項目在增多,但是銀行的服務質量的提高卻滯后于收費項目的增加。 但換個角度來看,銀行開始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考慮成本的問題。賬戶收費是銀行迫使客戶歸并或注銷個人小額活期存款賬戶的工具。隨著銀行“免費午餐”逐漸停止供應,老百姓的理財觀念也在轉變。很多人開始主動思考減少費用支出,規避收費。比如對銀行卡的整合,一卡多用,少付銀行卡年費。老百姓在使用銀行服務時也開始“貨”比三家。國內銀行業將進行市場細分,會出現專門服務富人的銀行,也會出現專門針對低端客戶的“廉價銀行”。(劉燕紅) 7保險合同涉嫌不平等“問題條款”惹風波 今年10月初,浙江省工商局對當地使用的保險合同中涉嫌不平等的2000余項“問題條款”進行了審查,并要求各保險公司限期整改!皢栴}條款”主要涉及“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排除消費者主要權利”等三方面問題。當地保監局此后也表態:存在問題條款的保險公司應盡快作出修改。 消費者希望促使保險公司改進服務。但保險公司也是滿腹委屈:保險產品有其特殊的規則,既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利益,也要顧及企業商業效益。問題既然已經提出,整個行業就要分析問題,并找出解決辦法。(任國慶) 8發改委嚴令降價又如何藥品降價成“空降” “看病貴、藥價貴”是今年提及最多的關鍵詞之一。國家發改委希望抑制藥價,但效果并不如意。 9月28日國家發改委宣布,從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種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平均降幅40%左右,降價金額約為40億元。這是我國第17次藥品降價,也是降價幅度最大的一次。 但患者依然覺得藥價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藥品降價進入“空降”怪圈:降價———消失———變臉———升價———新一輪降價!缕垦b舊酒’則是藥品行業里公開的秘密。一種感冒藥,本來片劑一盒買8元,被列入降價范圍后無利可圖,變停產,將片劑改成膠囊,重新上市,價格就變成20元甚至更貴。 單純的藥品降價只是治標,控制藥品費用應當把重點放在防止醫院醫生濫用對藥品消費的支配權上,并綜合調整藥品的生產、流通、處方、使用全過程的多方利益關系。 (黃海昀) (觀宇/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