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評選活動 > 正文
 

韓冬青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4日 21:38 新浪財經

  韓冬青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漢族,男,1963年11月生

  個人簡介:

  韓冬青教授1984年6月畢業于南京工學院建筑系,獲工學學士學位。1984年7月至1988年8月在揚州工學院城鎮建設系任教。1988年9月考入東南大學建筑系,攻讀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研究生,1991年6月獲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10月獲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工學博士學位。1994年9月至1996年12月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工作。1997年1月起在東南大學建筑系任教。

  韓冬青教授2001年2月至2005年5月任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中國建筑理論與創作委員會委員、江蘇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建筑師》雜志編委。

  韓冬青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和城市設計理論及方法。迄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兩項,主持的主要設計項目有南京電視臺演播中心大樓、南京新街口地區城市設計、南京河西新城中心區城市設計導則研究等20余項。出版專著《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發表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學術論文30余篇。他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城市空間集約化及其整合技術"的課題研究,其創新點在于:以提高城市空間效益為核心,提出城市建筑一體化的整合理論和方法。取得的成果包括"基于空間效益的城市三維網絡模型"、"城市交通換乘體系的一體化建構"、"城市高密集地段步行體系的整合"等。該項目研究對提高城市土地及空間使用效益、整合城市功能和塑造宜人的城市空間環境,提高城市生態環境品質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踐意義。該理論和方法在"南京新街口地區城市設計"和"南京河西新區中心區城市設計"等實踐中運用,經濟社會效益良好。以上成果受到國內相關領域同行的關注和好評。主持的"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研究居國內領先水平,專著《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已兩次再版,發行數達3000冊。

  韓冬青教授在建筑創作上提倡科學理性分析對建筑設計的基礎性作用,主持完成的設計作品計二十余項,受到使用單位和社會好評,其主持的"南京電視臺演播中心大廈"獲2003年度教育部優秀勘察設計評選建筑設計一等獎,"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主建筑群"獲2004江蘇省第十一屆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另外還獲教育部優秀勘察設計二等獎一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目前正在主持"金陵協和神學院大教堂和新校區"設計。

  韓冬青教授在擔任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期間,主管學院教學工作,他團結全體師生保持了優良的教學秩序,積極組織和推動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果。他主持了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重點項目"走向整合與開放的建筑教育--建筑學品牌專業建設"。他提出以"整合與開放"為特色的建筑學專業本科教學思想和方法,其創新點在于:以培養建筑學創新人才為目標,建立本土化與全球化、校內與校外、教與學的聯合互動,改變以課程為單元的并行灌輸模式,建立以專業主干課程"建筑設計"為核心的課程群交叉互動教學新模式。以這一理念為基礎的新的建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正在實施,受到國內眾多兄弟院校的關注和好評,2004年東南大學建筑學專業教學以優秀成績通過全國建筑學專業教學評估。

  作為一名高等學校的教師和科研工作者,韓冬青教授愛崗敬業,嚴于律己,自覺遵守學術規范,嚴謹治學,積極開拓,并將嚴謹的治學態度與靈活的創新精神結合起來。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與同事們團結協作,勇于探索,將個人的創造力與集體的力量融合起來,促進學科的發展。多年來,他一直承擔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主干課教學工作,近七年來指導碩士、博士研究生近三十名。在本科教學和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以身作則,嚴格要求,把教書與育人統一起來,把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優良的職業道德教育與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傳授結合起來,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其主講的本科生課程和研究生課程富有特色,受到學生一致好評,取得了優良的教學效果,成績突出。他主要參加的"發揮建筑教育的示范作用,培養建筑學學科優秀人才"項目獲2004年度東南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和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4年被評為東南大學模范教師。

  獲獎情況:

  1、南京電視臺演播中心大廈,獲2003教育部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

  2、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主建筑群,獲2004江蘇優秀勘察設計一等獎

  3、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警體館,獲2005教育部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二等獎

  4、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方法,獲2004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

  5、2010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設計方案,美國《Architectural Review》雜志2004年度總體規劃優秀獎(本人為主要設計者之一)

  6、發揮建筑教育的示范作用,培養建筑學學科優秀人才,獲2004年度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術論文:

  1. 韓冬青,類型與鄉土建筑環境--談皖南村落的環境理解,《建筑學報》,08/1993,P.52

  2. 韓冬青、烏再榮,開放的建筑.開放的未來--介紹銅陵財貿專科學校圖書館設計,《建筑學報》,03/1994,P.34

  3. 韓冬青,建筑形態建構方式的比較和探索,《新建筑》,03/1994,P.26

  4. 韓冬青,論建筑功能的動態特征,《建筑學報》,04/1996,P.34

  5. 韓冬青,淺析建筑設計活動的程序機制,《同濟大學學報》,05/1996,P.586

  6. 韓冬青,門檻的衰微--城市.建筑綜合系研究初探,《建筑師》71,08/1996,P.85

  7. 韓冬青,城市設計創作的對象、過程及其思維特征,《城市規劃》,2/1997,P.17

  8. 韓冬青,城市設計的創作方法論探討,《規劃師》,2/1998,P.61

  9. 韓冬青,文脈中的環節建筑,《新建筑》1/1998, P.20

  10.韓冬青,面向21世紀的建筑與城市--建筑學領域若干前沿問題的探討,《建筑學報》12/1998, P.40

  12.韓冬青,淺析綠色設計及其在城市建設實踐中的難點所在,《建筑學報》5/1999, P.16

  13.韓冬青,談建筑策劃中的城市意識,《規劃師》,5/2001,P.16

  14.韓冬青、曹靄秋、王正、高海波,對城市中高密集地段城市設計的思考--以南京新街口地區城市設計研究為例,《建筑師》100,10/2002,P.4

  15.韓冬青、唐斌,基于空間效益的城市三維網絡模型初探,《建筑師》2004年10月,第111期,P.70

  16.韓冬青,根深足跡沉 葉茂風華盛--《青年建筑師設計作品選集》引介,《建筑學報》,10/1997,P.50

  17.韓冬青,走近城市,《規劃師》,5/2000,P.116

  18.韓冬青,平常的設計與設計的品質,《建筑與設計》3/2001, P.36

  19.韓冬青、龔愷、黎志濤、單踴、王建國,東南大學建筑教育發展思路新探,《時代建筑》,2001增刊(7月20日), P.16

  20.韓冬青、趙辰、李飚、童滋雨,階段性.專題性.整體性--東南大學建筑系三年級建筑設計教學實驗,《新建筑》4/2003, P.61

  21.韓冬青,空間,《世界建筑》,05/2003,P.104

  22.韓冬青,設計漫談,《建筑百家言續編--青年建筑師的聲音》,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23.薄曦、韓冬青, R/UDAT的城市設計思想及其方法,《新建筑》,01/1990,P.49

  24.鮑家聲、韓冬青,探索新的居住空間環境--高效空間住宅引介,《室內》,02/1992,P.14

  25.趙辰、韓冬青,吉國華、李飚,以建構啟動的設計教學,《建筑學報》5/2001, P.33

  26.顧震弘、韓冬青,以南京中華門地區為例考察影響城市肌理的若干因素,《現代城市研究》3/2002,P.24

  27.應珺、鐘華穎、韓冬青,建筑表皮的分離與整合,《新建筑》5/2003, P.49

  28.王正、韓冬青,格網--城市區段空間形態設計的一種方法,《城市規劃》,03/2003,P.67

  29.鐘華穎、韓冬青,城市設計中的交通換乘體系,《規劃師》1/2004,P.70

  30.顧震弘、韓冬青,系統化.立體化.人性化--從城市設計角度看斯德哥爾摩的城市交通,《世界建筑》,08/2005,P.78

  31.冷嘉偉、韓冬青,理性與自然的交織--南京森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規劃設計,《建筑學報》2005年11月, P.24

  出版專著:

  1、韓冬青、馮金龍編著,《城市. 建筑一體化設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

  2、韓冬青、張彤主編,《楊廷寶建筑設計作品選》,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3、仲德崑、韓冬青等,《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建筑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