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匯市改革市場化進程中加速小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3日 20:47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1月3日電 (記者 秦大軍 鐘文) 自1月4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上分別引入詢價交易(簡稱OTC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也由此得以改進。 自1月4日起,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于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布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
從2005年7月中國實施浮動匯率制度以來,不到半年時間,中國外匯市場改革相繼推出多項重大舉措,顯示匯市改革市場化進程明顯加速:7月21日,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度開始實行;11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公告,在銀行間市場引進做市商制度;2006年1月4日起,正式推出即期詢價交易方式,美元做市商制度出臺。 從匯市改革歷史看,中國匯市改革市場化進程近期也呈現明顯“發力”的態勢。即期詢價交易的推出距1994年實施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雖有10年之久,但距2005年8月10日推出的遠期詢價交易僅僅3個月。 同樣,外匯局決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匯指定銀行均可申請做市商資格,這距2002年在歐元和港幣交易中試點市商制度已有3年,但距中行作為首家做市商僅有半年。 據人民銀行介紹,OTC方式是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基本制度,是指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主體以雙邊授信為基礎,通過自主雙邊詢價、雙邊清算進行的即期外匯交易。目前,全球即期外匯市場的絕大部分交易量都集中在OTC市場,以美國為例,OTC方式的交易量占全部外匯交易量的比例超過90%。外匯交易的國際性及外匯交易主體的廣泛性、差異性決定了OTC方式具有成本低、信用風險分散等優點。 央行稱,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OTC方式的同時,正式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于活躍外匯市場交易,提高外匯市場流動性,培育金融機構的做市能力,建立OTC方式、撮合方式和銀行柜臺交易方式之間的價格傳導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在新的中間價形成方式下,人民幣匯率會不會出現大幅波動?央行發言人表示,新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僅僅改變了中間價的生成方式,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等貨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和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匯價價差幅度仍按現行規定執行,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大幅波動。 央行稱,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引入OTC方式、改進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有利于提高金融機構特別是做市商的自主定價能力、創新能力等核心競爭力,建立市場導向的正向激勵機制。 申銀萬國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部李慧勇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做市商等新制度的推出,表明中國匯市將更多地采用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來影響或者引導人民幣市場的匯率。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