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產業結構調整仍是重中之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2日 09:09 中國經濟時報 | |||||||||
■本報記者 李小千實習生侯美麗 2005年是山東經濟大發展的一年。工業經濟高位運行,城鄉市場協調發展,高新技術快速成長,外經外貿再創新高……有不少成績可圈可點。 自從山東經濟過五關,斬六將,鉚足了勁往前沖,直至挑戰廣東傳統第一的位置以
“山東第一不牢固” 近日,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周牟洮、程國有兩位教授所寫的題為“揭開GDP迷霧下的真實山東經濟、實現山東經濟由GDP崇拜向和諧發展轉變”的比較報告在網上被眾多經濟論壇轉載。文章直指山東“貧窮”的原因在于依靠第一、二產業支撐起來的高GDP下,第三產業的落后導致收入水平低下。山東產業結構仍需調整,這也是山東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基調。 山東是農業大省,也是工業強省,這兩點撐起山東的一個又一個第一。而在前不久舉行的山東省經貿工作會議上,省經貿委主任李書紳明確指出“山東第一不牢固”。他認為,山東仍是原料加工型的工業結構,紡織、機械、食品、化工、冶金、建材六大傳統行業的銷售收入就占到全部工業的74.4%,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遠遠低于江蘇和廣東兩省。山東的工資低、勞動力便宜也是一個原因,但如果跟廣東扯平,利潤將大大降低。 民營經濟是關鍵 天涯社區“經濟商務”論壇上曾發出帖子:山東經濟是“國富民不富”,江浙是“國富民也富”,所以山東的個體、民營和私營經濟要快速發展,做到“國富民也富”。就像有些網上流傳的:廣東都是做老板的,山東都是打工的。話語雖刻薄些,也從側面反映出山東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問題——民營經濟的相對落后。 大家都知道,成熟的經濟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的。塔尖是超大型企業甚至是壟斷行業,中部是大型企業,而低層的根基則是中小型企業,且多為民營企業。然而山東的政策、資金、技術卻大都流向了大型企業,正如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專家馮群力所說,山東經濟是以“大企業、大品牌、大產業”為特色的“群象經濟”,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大型企業擠壓,也就是目前這種民營經濟落后的現狀,直接影響了大企業的延續性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不僅要高的GDP、高的增加值、高的利稅,還要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民營經濟的發展是關鍵。山東省委書記張高麗曾給山東經濟開出一劑良藥:以民營經濟激活山東經濟。如今經過幾年的發展,山東民營經濟在專業村、產業鎮、特色園發展的基礎上,以大型企業為龍頭,不斷聚集與產業鏈相配套的中小企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據統計,山東省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產業集群已有90個,其中文登家紡、萊陽蔬菜加工、即墨紡織服裝、膠州鋼結構、淄川釉面磚等9個集群超過100億元。抓好引導服務、促進民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仍是下一步政府經濟工作的重點。 “群象經濟”逐步顯現 有消息表明,2005上半年國內城市GDP排名中前50名有9座山東的城市,既體現出山東經濟的穩定性,也顯示出“群象經濟”良好的抗風險能力。2005年上半年山東省工業增加值首次趕超廣東,位居全國第一。截止2005年11月份,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利稅、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國首位。這些都是不容抹煞的數字。 盡管山東依靠自身能源優勢在很大程度上走的仍是高消耗的傳統發展路子,相比之下第三產業發展仍然落后,但我們應看到落后之下山東的潛力,而這其中,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