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民營經濟要從緊縮中“解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0日 07:36 經濟參考報 | |||||||||
12月29日下午,被稱為民營經濟“圓桌會議”的“2005民營經濟回顧與展望”在北京大學舉行。負責民營經濟管理的政府高官和經濟學界重量級人物厲以寧、林毅夫等,以及來自東西部不同省份的知名民營企業家齊聚一堂,共同商議民營經濟的生存現狀、發展和未來。 民營企業家:政策紅火背后仍然暗流涌動
廣州市對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稅費太重”被六成以上的受訪民營企業家視為影響民企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云南紅酒業董事長武克鋼向記者講述了他在一天之內接到三張收費單的事情,希望大家來評一評“這三張費單該不該收”? 收費單一:根據國家最近安全保衛新的規定,公安系統要求企業的保安隊伍到公安部門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買制服、統一交錢,每人每年的費用是1.5萬元。 收費單二:根據環保部門的規定,企業排污費要同用水量掛鉤,該企業是零污染排放,但是因為有這個新文件規定,所以仍然得按照用水量來交排污費。 收費單三:該企業是當地的納稅大戶,政府部門要開表彰大會。但表彰前有關部門要求獨立會計師事務所來審查納稅情況是否真實,這筆審計的費用仍得企業自己掏。 2005年,《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非公36條”)出臺引發的爭議一直持續不斷。“2005年對民營企業來說,所謂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出臺了一個‘非公36條’”武克鋼說,“但是,很多事情就是這么怪,當它是表面最紅火的時候,其實底下的暗流卻是最洶涌的時候。” 不少專家指出,“非公36條”能否真正落實,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生存空間,這一方面有待于政策職能的轉變,另一方面也與2006年宏觀經濟形勢緊密相連。 經濟學家:要從產品制造業轉向裝備制造業 2005年,中國民營經濟成績非常巨大,這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民營經濟在發展中仍然遇到了諸多質疑和障礙,原因究竟在哪?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杰認為,明年的情況將更復雜,宏觀上民營企業自己給自己緊縮了。因為現在中國民營企業從事的主要是產品制造業,而產能過剩主要就是產品制造業。如何調整呢?就要求從產品制造業向裝備制造業轉換。韓國政府把大的跨國民營企業塑造起來,多數都是在它們最為困難的時候、整個資金鏈斷裂的時候、金融風險很大的時候出手的。中國的情況也差不多。“明年可能是民營企業大騰飛的一年,但不在前半年,而是在后半年。” “我沒有魏杰那么樂觀,我個人認為制度性的改變,僅是創造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而已。”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民營經濟現在所碰到的很多困難,在明年比較緊縮的狀況下,相關政策改變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但是,如果制度性的改變創造一個又像過去那樣制造新一輪過熱情形的話,情況可能更加不好。制度性的改變創造了比較好的機制和環境,然后企業須提高自主研發能力,這樣民營經濟才能朝著比較穩定的態勢發展,而不是大起大落。 政府官員:政策利好要看長期效益 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陳全生認為,“非公36條”的推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甚至是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提出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經濟,這跟過去限制、利用和改造不可同日而語。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曉華表示:“2006年民營經濟的發展將會有很大變化,私營企業的競爭力將會得到提高,一些大的公司、大的集團將會形成。” 孫曉華說,2006年以及“十一五”期間,對民營經濟發展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發展速度繼續保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占GDP的比重也會進一步提高,私營企業數量大幅度增長,到9月份全國有419萬戶私營企業,到年底應該會達到431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比例達到60%以上,占全國GDP比重也將達到40%以上。再一個就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并向重化工業進行拓展,技術不斷升級,產品檔次也會不斷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