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誠信中國訪談錄:中國信用管理應少一點“少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9日 11:2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八日電 題:中國信用管理應少一點“少許”

  ——訪中國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于力杰

  中新社記者 賈靖峰

  年內,中國債券市場一反沉寂,精彩連連,相關的企業信用話題漸談漸熱。作為中國首家公司化信用評級機構,“中誠信”這個名字近期相當活躍。為此記者走訪了中誠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于力杰。

  出人意料,于力杰對記者說起了西餐。“西餐配方精確,嚴格按規格做就能可口;中國廚師這就不一樣了,所有配料全是‘少許’,也能可口,但這是憑借經驗而非規則。”他以此來形容中國信用評級行業。

  “中國信用評級行業的工作流程常常靠經驗在運作”,于力杰說,憑借經驗必然導致系統穩定性差。中國的信評必須少一些“少許”,減少經驗在技術中的含量,多一些數據資料,多一些科學的數字模型。

  “企業短期債”、“資產

證券化”等“新品”在中國市場的興盛,都有賴于企業及個人的信用管理,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擴容,“信評”無疑將形成一個可觀的市場。

  既然行業技術欠缺,信用評級市場可否對國際先進評級機構完全開放?就現狀而言,答案自然是“否”。

  如此看來,中國信評行業似乎難免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國內評級行業開放有限,另一方面,本土評級機構在技術上又有諸多缺陷。

  “單純保護不是良方,信評的生死關口應該定位在技術上”,于力杰認為,信評行業要生存發展,只能依靠技術的提高和評級的品質。打價格戰,本土保護都不是根本之策。反之,建立透明的競爭淘汰機制,才是最核心內容。鞭策促進,應該成為行業政策的主要導向。

  怎樣才能少一些“少許”?多一些精確和規則?法規,是目前看來最需要突破的一大關。于力杰肯定地說:“統一的法規甚至比統一的監管部門更重要。”

  他就此描述了一條中國信用管理行業的理想軌跡:由

政策法規建立起公平的競爭淘汰機制,營造一個有序的市場。待市場確立起來了,監管部門逐漸淡出。這個過程完成了,也意味著中國的信用評級和征信行業能與國際接軌了。

  “從前我們曾說信用市場處于黎明前的黑暗,現在可說看到黎明了。”于力杰說,黎明是希望,也意味著真正走入陽光地帶尚需時日。(完)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