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修正透露出哪些信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9日 11:17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日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普查結果,改寫了中國2004年的GDP總量,達到159878億元,增加2.3萬億元。這一核心經濟數據的修正,使得與之有關的一些宏觀經濟指標傳遞出新的信息。 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所言:“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因為普查增加了一點GDP就沾沾自喜。”
近幾年財政收入的攀升軌跡,是國家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企業效益大幅提高的反映。2003年我國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萬億元,2004年又突破2.5萬億元,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將突破3萬億元大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則由2002年的18.47%降為2004年的16.49%,下降了約兩個百分點。 一方面,財政增收源于稅收不斷增長。另一方面,我國財政收入并未到“富得流油”的地步,財政收支依然偏緊。 財政收入的提高,固然有利于國家財力的增強,為國家為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創造了條件。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目前我國財政支出包攬過多,職能相對分散;二是行政性配置資源特征明顯,資金分配與風險收益不對稱;三是“城市財政”特征明顯,公共財政難以有效覆蓋農村,影響了財政宏觀調控的效率。 經濟學者哈繼銘認為,中國需要糾正財政收入中不平衡的現象。2004年我國與消費有關的稅收收入(如消費稅、增值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收入70%,這個比率應當有所下降以刺激消費。財政支出政策應向消費傾斜,包括增加醫療和教育支出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從橫向比較看,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仍明顯低于發達國家40%的平均水平,仍需要適當提高。2006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一個工作重點就是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著力推進投資、消費和出口健康發展;調整和優化政府投資結構;通過調整和規范收入分配促進消費增長。 (陳芳 李柯勇 杜學靜) (曉航/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