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重慶市政府獲悉,重慶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率先在建設領域取得突破。從2006年1月1日起,重慶市將在建設領域的行政審批制度上實行“五大環節有限并聯審批”,提高行政效率,使建設項目的審批時間從現在的350個工作日左右縮短至150個工作日左右。
建設領域是我國目前投資領域中的最主要部分,國家為促進經濟建設,保證建設項目的質量和安全,對建設領域的立項、規劃、用地、設計、驗收五大環節設置了較為嚴格的
行政審批制度。但由于建設領域設置的審批項目過多,審批環節繁瑣,審批手續復雜,政務多頭管理,部門利益太重以及部門之間審批制度不協調等,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影響了投資和生產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障礙。
據了解,在重慶市的9區縣,新上一個建設項目,按照現行正常程序,需要過100多道關口,報批時間多的需要近2年,快的也要200多天。隨著國家《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社會各界對建設領域的行政審批時間過長進行改革的反映十分強烈。重慶市政府采納各方意見,從2004年著手對建設領域行政審批進行改革,最后確定了“五大環節有限并聯審批”的原則,對建設領域項目審批進行時間提速。
在《重慶市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規定,對有法律因果關系的審批項目實行并聯審批,按照立項、規劃、用地、設計、驗收五大環節,分別由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國土房管局和市建委等四個部門牽頭進行項目可行性報告審批,使幾項甚至十幾項行政審批能夠在同一時段內同時進行、同時完成;并且實行主協辦工作機制,由牽頭部門為主辦部門,以實施并聯項目的部門為協辦部門,“統一受理、分頭審批、限時完成、集中回復”。工作都必須在20個工作日內完成,如遇特殊情況,經主辦部門主要領導批準可延長,但不得超過10個工作日;協辦部門如遇類似情況,延期不能超過5個工作日。這樣一來,既減少了一些“審批關口”,又停止了一些審批項目,縮小了一些審批項目的實施范圍,還壓縮了審批時間。既減輕了企業的“辦事負擔”,又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
(29E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