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長三角率先轉軌 26:1讓長三角困惑的數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7日 19:58 新華網 | |||||||||
新華網上海12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徐壽松、姜帆、裘立華) 26:1,這是一個讓長三角困惑的數字. 2005年前3季度,在全國GDP同比回落0.1%的同時,長三角區域GDP增幅同比回落卻達到2.6個百分點。近10年來一直領跑中國經濟的長三角“巨人”,現在首次大幅放緩
一時間,從媒體到政府,從學界到業界,都紛紛在討論:長三角怎么了? 盡管增速有所回落,但長三角并沒有讓出“領跑者”的位置。今日長三角所面臨的并不是陷入經濟發展后繼乏力的“困局”,而是正在進入調整增長方式的“變局”。“長三角這列中國經濟的快車現在進入了‘彎道’。”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長三角區域規劃綜合組成員郁鴻勝研究員說。 減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工業生產與效益陷入“瓶頸”、吸收外資增勢減弱、固定資產投資放慢。 今年前三季度,長三角16城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幅同比回落7.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僅增長3%,其中上海工業利潤總額降幅高達14.4%。與此同時,長三角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實到金額增幅同比也回落了12.2%。外資流入的減緩趨勢,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長三角經濟增長的動力,特別是對工業及出口產生了直接影響。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長三角一改多年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的局面,前三季度增長了19.5%。這個數字不僅同比回落了8.7%,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6個百分點。過熱的房地產業投資增速也由去年同期的35.3%下降到了20.8%,同樣低于全國增速1.4個百分點。 “增速回落未嘗不是好事。”江蘇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研究所所長顧為東博士說,“經濟增長一定會遵循波浪式前進的規則,高速的增長中往往積累著巨大的風險,只有通過減速、調整才能將風險釋放,進入下一個‘加速周期’。” 在數量與質量的權衡中,人們隱約可以發現“好事”的苗頭。當下,盡管長三角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它并沒有讓出“領跑者”的位置。從統計數字上看,長三角的發展仍跑在中國最前沿,且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 ——投資、消費和出口的結構在向更合理的方向調整。 今年前三個季度,長三角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的比重仍然在進一步上升。其中,GDP占全國的比重達到22.7%,同比提升了0.6%;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比重達到35.8%,同比上升了0.8%;到位外資占全國的比重達到41%,同比提高了5.9%。只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貢獻度的絕對值下降,占全國的比重同比下降了1.2個百分點。而這,恰恰證明長三角經濟增長質量有所提高。 與投資放緩相對照的是,長三角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14.5%,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5個百分點,總量占全國的比重提升了0.2個百分點。而且,零售額增速還高于GDP增速,這表明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明顯增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加了近1500元,增速達到14.1%,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投資與消費“一降一升”,意味著長三角曾經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在迎來轉變的契機。這一格局的悄然變化,使得人們相信長三角目前的“減速”并非經濟運行的“滑坡”,而是正在步入一個“率先轉軌”的過程,既是對以往的糾偏,也是意在未來的發展。 在長三角中心區域的一些地方,人們已經開始醞釀,不再把招商引資、GDP增長、財政收入水平等作為考核地方干部的最重要指標,取代它們的將是社會的和諧度、人民的滿意度以及地方競爭力等指標。這樣,地方政府的職能才能真正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向“以經濟環境建設為中心”。 更為重要的是,長三角作為一個區域經濟體,開始真正從務實的角度進行區域經濟的整合。作為我國首批國家級區域經濟規劃,長三角區域規劃即將于2006年3月問世。而自宏觀層面獲得解決路徑之前,長三角16個城市已經開始對彼此間的競爭、合作與發展進行整合。 今年10月舉行的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峰會上傳出信息,行政區劃分割、城市間惡性競爭、產業同構、重復建設及區域污染五大難題一直是困擾長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噩夢”,而這些問題,隨著“長三角區域合作”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已經開始變得不是那么“不可調和”。 正是因為有了區域背景下合作的共識,長三角的各種資源開始得到有效整合。目前,長三角區域合作涉及交通、旅游、生態環境治理、信息資源共享、人力資源等廣泛領域,有些已見成果。目前,長三角統一的產權市場已經形成,科研儀器共享平臺已經開始運作,《長三角綜合交通規劃方案》也即將出臺。 種種跡象表明,長三角“率先轉軌”的鏗鏘之聲已清晰可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