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聲
在北京市古香古色的國子監大街,玻璃櫥窗宣傳欄里,正在展出《和諧家庭好、孝子人人敬》百名孝子圖片展,不少過往的行人駐足觀看、嘖嘖稱贊。這次圖片展集中展示了北京市安定門街道100名家庭孝子事跡圖片,是“鐘鼓樓群言堂”第15期《和諧家庭好、孝子人人敬》活動的延續。
據安定門街道婦聯主席張松凌介紹,從2001年創辦至今,由安定門街道婦聯組織的“鐘鼓樓群言堂”系列活動,已先后舉行《愛我家園》、《家長應該是孩子的朋友》等15期活動。參與活動的上有89歲的老人,下有9歲的小學生;有居住了幾代的老北京,也有在京務工的新北京,大家都在“鐘鼓樓群言堂”感受著道德文明的熏陶和洗禮。
“百善孝為先”。觀看了安定門街道百名孝子“常懷孝心,常有孝行”的感人事跡,北京市財經學校03級7班的方媛說:“很受教育,讓我知道了在老人沒有離開自己之前,一定要盡最大的可能去愛他!”
“單親母親如何走出教育子女的誤區?”是“鐘鼓樓群言堂”常年關注的一個重點話題。在最近舉行的一次“群言堂”活動中,近80名單親母親與專家會聚一堂,交流子女教育心得。許多單親媽媽說,這會開得挺“解扣”,原來沒想到自己對前夫的怨恨心理會影響到孩子,今后首先必須改變自己,有快樂的爸爸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孩子。
一名單親媽媽說,兒子8歲時丈夫去世,自己至今未婚。現在兒子十幾歲了,性格跟女孩兒似的。在“鐘鼓樓群言堂”活動中,也是單親媽媽的萬女士出主意說,丈夫不在了,叔叔、舅舅還在,把門開得大一些,有意識地讓他們和同齡的男同學帶動他、影響他。
“現在,‘群言堂’活動已經成為安定門街道許多單親媽媽溝通子女教育方法的大課堂。”張松凌告訴記者。
在以《老北京、新北京,學禮儀我先行》為主題的第13期活動中,居民自編自演的小品《乘車》,將“乘客隨地吐痰、不出示月票、大聲打手機”等不文明現象搬上舞臺,讓大家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接受了一堂文明禮儀公德課的教育。
“邀請社區居民、青少年學生參加‘鐘鼓樓群言堂’系列活動,就是希望在社區工作、生活的居民,有一個相互交流、溝通的平臺。每次‘鐘鼓樓群言堂’討論的都是社區群眾關心的熱門話題,以談身邊的事、說自己親歷的故事為切入點,實話實說,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滲透在細水常流的一項項活動中,增強社區成員對和諧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張松凌對記者說。
“明年的‘鐘鼓樓群言堂’活動,我們將邀請北京著名的老一輩藝術家、知名學者,走進社區,與居民交流,讓‘鐘鼓樓群言堂’成為社區居民與社會溝通的橋梁和學習社會文明道德的大課堂。”張松凌對未來充滿信心。
點評
古代沒有寬敞的大路,兩車相遇時需要停車相讓,人們也借機談論幾句,這是“輿論”一詞的由來。現代社會,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彼此交流也多是怎么“發財”,父慈子孝、鄰里和睦的話題是越來越少。“鐘鼓樓群言堂”的設立,彌補了人們渴望交流、彼此溝通的空白,也體現了輿論在建設和諧社區方面的監督作用。當他們把社會公德當成討論的熱點,當輿論重新褒善貶惡,社會文明何愁不向好的方面發展呢?(劉萬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