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復雜程序增加貸款成本 民企難緩“資金貧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0日 10:16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雖然國家積極出臺一系列政策,來改善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爭取促進廣東民營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然而,現實中的不少民營企業老板感嘆:“民營企業發展最需要資金,但現在民營企業到銀行貸款真的很難啊!”資金是企業運作和發展的血液,只有那些成功解決了“資金貧血”的民營中小企業才有可能將企業做好、做強、做大。

  本報記者李慧慧

  1 貸款額度銀行說了算民間融資快速發展

  一個典型的中小企業負責人,廣州朗捷數據系統有限公司朱先生日前向記者講述其公司融資難的故事。朱先生的公司曾經有一次因業務的發展急需資金25萬元流動資金做周轉,公司一下子沒有那么多的流動資金,就去銀行貸款,但銀行要求其用不動產抵押才能得到貸款,于是朱先生拿出自家的

房產證作抵押來貸款,銀行對其房產評估30萬元后,決定貸給該公司20萬元,朱先生最后選擇的是放棄這個貸款而從朋友那里去借。他向記者解釋說他放棄貸款的主要理由是貸款的額度完全由銀行說了算,而此次銀行貸款的額度不夠,他申請貸款25萬,而現在銀行只貸給他20萬,另外5萬元還要走同樣麻煩的程序去借款,復雜的貸款程序增加了貸款成本,實在劃不來。

  2 貸款程序繁瑣成本增加

  據了解,中小企業貸款的數目雖然不大,但銀行貸款程序與大企業貸款的辦事程序卻一樣復雜繁瑣,特別是適合我國中小企業的動產評估登記部門分散,手續繁瑣,收費高昂;如:企業的資產評估登記要涉及土地、房產、機動車、工商及稅務等眾多管理部門,辦理手續短則一二周,長達數月,而且各個部門都要收費、收稅,費用一般占到了融資成本的20%;同時國家規定的評估有效期限短,還常常與貸款期限不匹配,企業可能會在一個貸款期限內因為評估時限過期而要重復進行資產評估,重新交費。

  朱先生說,由于時間效應的原因,即使錢貸到手,較好的投資商機可能早已錯過。同時也會給中小企業帶來了融資的成本的增加,一般中小企業都難以承受。

  3 轉向民間融資解燃眉之急

  朱先生說,中小企業由于貸款的數目不大,而且銀行貸款程序與大企業貸款的辦事程序一樣復雜繁瑣,銀行和其信貸人員都不太樂意為中小企業服務。由于種種利益關系,銀行為大型企業服務,而不太支持中小企業,所以中小企業很少會得到銀行貸款。”同時他還建言,若想解決當前的這種資金供求的矛盾,辦法只有一個,銀行用民間融資的經營模式,動員整個社會的信用資源。據數據顯示建設銀行有30%的壞帳率,而民間融資的只有10%的壞帳率。按照市場運作的規律來講,不符合市場的規律,民間融資應該有非常高的風險。但現實中銀行貸款壞帳比率卻比民間融資還要高,這的確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鏈接]

  目前民間融資為什么能發展如此快速?主要是在于民間融資的信用資源與銀行的信用資源有著天壤之別,民間融資的信用資源完全靠人與人之間的信用,而銀行的信用資源則是一些量化的指標,如像

房地產等不動資產,優質的產品等等,但量化不等于制度化,人與人之間的信用是不能用制度化來量化的,而信用評估可以用這些量化的指標,但不能完全靠這些指標。而現在由于到銀行貸款手續復雜,時間長,支持力度非常有限,即使有優良的固定資產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家,也不愿意到銀行貸款,所以造成目前中小企業很少到銀行貸款,而寧愿付出高利率,找時效性較高的民間融資去貸款。

  《財經時報》在浙江調查得知,目前浙江的民營企業多采用民間融資以解燃眉之急,具體方式包括互助式借貸、高利貸、地下錢莊、內部集資等。這些融資方式的借貸成本高達15%-20%。

  多數浙江民企的老板們創業之初本金有限,都是向親友募資擴展業務,此之謂互助式借貸,很多企業的第一桶金也由此而來。

  記者手記:

  中小企業期待雪中送炭

  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融資難這道坎兒而邁不過去,有可能面臨著關門的危險。中國民營企業融資難似乎已是一條公理。一個企業發展需要資金,只有更多的資金才能向更多的目標前進。銀行不應該只為大企業服務,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為現在沒有資產的而又需要錢,同時又有發展前途,銀行能控制信貸風險的企業服務。

  但現在很多人認為,銀行一般不愿意向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雪中送炭”,而更傾向于國有大中型企業“錦上添花”。專家認為,這說到底是一個信貸文化問題。

  當前我國銀行基本實行客戶經理制,在這個制度下,對信貸質量的考核,更多的是強調單筆貸款的責任。這便在客觀上激勵貸款員趨向“抓大放小”,只貸大客戶,不貸小公司;或者是“抓好放劣”,只貸經營業績好的,不貸經營業績一般的。但問題是,所謂的“大”或“好”,客戶經理并不能真正掌握,往往是表面現象影響了貸款員的判斷。“大”的往往不強,“好”的往往是暫時的。

  在這樣的信貸文化下,銀行(具體來說就是信貸員)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時,只是簡單的放貸或收貸,考慮的要點是這筆貸款是否安全,是否有利可賺,而根本不可能給企業做全方位的財務顧問服務,這樣也就做不到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

  加強銀行信貸員的專業素質的培養對于中小企業貸款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業內人士建議可以借鑒外資銀行的信貸運行模式,業內人士舉例說,香港的一間外資銀行,信貸人員親自到倉庫清點倉庫庫存,而不是像國內的信貸員一樣,只是簡單的看看庫單而已,他呼吁現在的信貸人員的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但也有專家指出,這不能說我們的信貸員素質差,而是我們的機制有問題,是信貸文化有問題,我們的信貸文化,使銀行養成了投機性放貸,而非投資性放貸,其結果是,銀行與企業之間,永遠處在相互防備的狀態,難以形成一個“唇亡齒寒”的利益共同體。

  (紫/編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