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投資理財 > 正文
 

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接近9%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9日 12:06 經濟參考報

  2006年,中國經濟增幅與2005年相比將出現一定下降,但下降幅度有限,估計仍將可能接近9%左右。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近期推出的報告《2006年中國經濟發展分析與展望》認為, 2006年,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國內外宏觀環境依然比較好,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穩定運行格局。

  參與撰寫此報告的有關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坦言,2006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發展過程中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會不斷顯現和突出的問題,長期矛盾對短期增長的影響增大。

  消費需求強勁增長

  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近20個月保持12%至13%的增長態勢,表明中國消費已經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通道,2006年仍將繼續在上升通道運行。

  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高級研究員胡少維介紹,2006年消費需求保持較快增長的有利因素較多。首先,農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較快增長,農村消費結構穩步升級。由于國家支持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糧食保護價政策有利于農業再現增產增收的局面。農民收入連續兩年呈現較快增長,對于改變農民收入預期,擴大消費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農村以家用電器為主的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已由沿海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內陸地區。

  其次,城市居民收入繼續有較大增加,中等收入階層消費成為城市商業市場主要推動力量。2005年部分地方政府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失業人員補貼等政策措施。2006年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由800元到提高1600元,將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在收入政策上向中低收入者傾斜,公務員工資結構調整將提高公職人員收入水平,并將帶動城市工薪階層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挖掘他們發展型消費的潛力。

  第三,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有助于擴大即期消費。國家財政支出更加注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國家出臺了較為嚴厲的制止教育高收費、亂收費的措施,部分城市推出中小學義務教育免費政策。有關部門對醫院收費加強監督,醫療統籌面繼續擴大。國家財政將住房改革的貨幣補貼落到實處,對住房不達標和無房人員進行貨幣補貼等等。隨著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和人性化設計,居民對未來預期不斷看好,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不過,就業增長較慢及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會制約消費增長潛力的發揮,汽車和住房消費也難以重現旺市。消費需求增幅將呈現穩中有升態勢。

  出口增幅下降,順差減少

  由于入世效應、世界經濟好轉,加上國內政策配套及時、得力,使中國出口連續四年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度,但2006年出口增速將回落。

  參與撰寫報告的專家之一高輝清認為,盡管2006年中國仍處于入世后過渡期,但2005年

紡織品貿易所引發的種種爭端,預示著今后商品出口的難度越來越大,入世效應將真正減退。

  其次,2005年1000億美元左右的順差規模將成為中國外貿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無論國際、國內都將采取措施施加影響。

  再者,國際油價高企使正在回升中的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大,尤其是對于正在復蘇中國家的潛在風險明顯增加。

  與此同時,

人民幣匯率機制的調整及
人民幣升值
將成為影響2006年進出口的重要因素。

  最后,出口退稅率調整也會使一些企業出口積極性降低,加之國際社會迫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此起彼伏,為此國家將不大可能出臺進一步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加上抑制“高能耗產品”出口的最新措施等問題都將對中國外貿出口產生抑制作用。

  受以上因素影響,2006出口將從超常規增長期向平穩增長轉變,出口增幅回落會比較大。

  當然,由于2006年世界經濟的基本面尚好,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有所加快,外部環境還比較好。同時,中國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升級,出口產品競爭力明顯提升,受國內需求降溫影響,投資形成的加工生產能力使國內市場競爭加劇,迫使企業努力擴大出口,民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熱情進一步高漲等,中國出口仍將保持一定增幅。考慮到進口的穩定增長,進出口增速差距有望縮小,外貿順差將大幅減少。

  調控政策:溫和是基調 連續穩定是體現

  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展既要有較快的增長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加快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要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正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的變化,保持社會供求總量基本平衡,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實現又快又好發展。

  這表明,宏觀調控政策將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現象適當微調、審時度勢地收放,調控政策溫和為主。

  在政策的體現上,盡量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使經濟主體對宏觀政策有一個穩定的預期,是提高政策效率的保證。這幾年宏觀調控之所以取得積極成效,與宏觀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有很大關系。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高級研究員錢敏澤預計,2006年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仍將保持穩定、連續的特色。比如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未來將繼續推進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除了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已批準的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和市場準入標準外,還將進一步引導和調控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平穩、有序發展,“有保有壓、區別對待”的原則仍將繼續。

  同時,將會針對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出現的新問題,采取靈活的微調措施,使經濟在短期和中長期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目標。按照“五個統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政策上將更加強調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間的協調發展、城鄉間的協調發展、城市及鄉村各收入群體之間的協調發展等等。

  此外,體制改革與調控政策融合將是調控政策的特色。

  中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從根本上說是結構、體制和增長方式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根子上都要依賴于相關改革的配套和推進。目前中國由于市場經濟制度尚在建設中,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到制度關系不順的制肘。

  可以講,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創新不僅是長期經濟發展的保證,也是短期經濟穩定快速發展的保證。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中的常態,是否作調整,要依據經濟運行的具體情況而定。在金融方面,要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當作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大事來抓,通過強化外部監管,構建有效的內控機制,并將兩者有效結合,建立起防范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

  2006年,稅制改革在企業所得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由東北試點逐步向全國更大范圍推廣)等方面均會有新的舉措。投融資體制改革將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中央與地方政府投資事權等方面改革均可能有新的突破。

  壟斷部門和服務領域的改革可能也有新的突破,特別是醫療、教育體制將會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改革舉措。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步伐將會明顯加快,如金融業、文化產業的開放度會越來越廣。要素市場的改革將明顯加快,收入分配領域和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都將會繼續穩步推進。可見,體制改革與宏觀調控政策的融合度不斷提高,宏觀調控政策將融入體制改革之中。

  與此同時,運用經濟與法律杠桿調控經濟運行的力度將會加大。比如為了改變某些行業盲目投資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狀況,有可能會提高稀缺礦產資源使用稅,提高高耗能(水)產業的能源(水)價格、提高行業貸款利率等手段。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