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自住型住宅將強力拉動明年內需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7日 02:22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上海證券報 記者 戴玉達 徐王嬰

  明年房價穩中有升房地產仍將是我國支柱產業

  自住型住宅將成為中國經濟內需主導型及綠色增長模式的關鍵著力點,并且帶動整個房地產市場從過去的高速發展向低速加強、穩步回升階段轉變。

  12月16日在上海舉行的2006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與預測研討會上,來自多個國家權威部門的經濟學家及權威人士不約而同地表示:2006年政府將大力發展自住型普通住宅消費,并進一步改善在中國房地產的供需結構,同時房價將會總體穩中有升。

  明年預計增長20%

  “如果房地產曾經歷過高速超車的階段,目前已進入穩定連續的快車道行駛,”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顧云昌在會議上表示:明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需求旺盛,預計仍增長20%。

  據了解,國內房地產土地供應量從2004年就處于下降過程中:2003年開發土地同比增長20.2%,購買土地同比增長21.5%,但2004年土地開發同比減少11.4%,購買土地同比增加5.4%,2005年1到10月份完成土地開發面積同比下降1.3%,購買土地面積同比下降1.1%,而目前全國商品房的上漲幅度僅在8%左右,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9.9%的增長速度。顧云昌認為“需求旺盛”將成為明年的主流,同時他表示不排除未來某些城市的

房價還會出現上漲過快,“但這都將是局部甚至少數城市的表現”,“如果調控適當,可以低于今年的漲幅”。

  針對2006年房地產形勢的預測,他表示“房地產支柱地位不會變,而且還會加上‘重要’兩個字。”他提醒業界注意未來經濟增長的方式對樓市的影響。

  1999年以后中國已經明確走出了短缺,供不應求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已經從生產領域供給轉移到了消費領域,需求領域,供大于求就是市場普遍存在的現象,今年在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所提出的“十一五”建議的說明里面,重申1999年中央提出的擴大內需政策。

  與此對應的是,國資委政策研究中心的趙曉在會上表示,鋼材、水泥、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這些行業明年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生產能力過剩,同時工業生產價格和購進價格(如原油價格)對下游的生產也造成壓力,預計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拉動在2006年會出現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維持房地產強化的地位,包括它的投資水平維持一定的增長速度,那么對整個宏觀調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模式要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一定是住房的消費,也包括汽車消費”,“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國家有關部門正在考慮

經濟適用房的投資和建設,這樣既可以消化鋼材和水泥,又能順應宏觀調控形勢的波動。”“住房消費信貸明年也會有較大的政策支持”,他透露。

  擴大消費需求是關鍵

  “我們在2006年要面對通貨緊縮的可能,產能過剩帶來的影響,所以在2006年經濟運行中,擴大消費需求,已經變成經濟運行中至關重要的決策點。”

  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在會議上著重向外界強調,“所以鼓勵住宅消費,特別是自住型住宅消費是中央的精神。”

  他表示,在經濟結構領域中,因為只有在新的消費指向中,當人們的收入每增長5%、8%、10%,這種消費指向有可能增長30%、50%、甚至是70%,“700塊錢在上海是買不到什么象樣的房子的,但當他的收入增長到4千塊錢,他付月供的能力就會增長,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擴大內需要增加住房消費,”“明年是住房回報年”,他最后說。

  政府預期平穩增長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張漢亞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整體上看,2006年房地產市場還是呈下降趨勢,但如果政府政策放寬些,可望走平。”在房價方面,政府的職責是防止“哄抬”房價獲取暴利的行為,而不是控制需求和制止房價上漲。從這個角度上看,張漢亞認為,平穩增長應該是中央政府對房地產價格趨勢的預期。

  他進而認為,2006年經濟發展的形勢決定了房地產仍將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

  從目前看,雖然2006年經濟發展形勢整體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除了資源環境“瓶頸”約束,國際競爭力加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等老問題外,可能出現1998年那樣較為嚴重的需求不足。

  而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我國

匯率調整和準備把內外資企業稅收并軌,對我國產品設置貿易壁壘的國家和限制的產品種類有增無減,以及連續幾年出口快速增長等都將影響世界市場對我國產品的需求。在此情況下,房地產業作為產業鏈中較長的產業,其帶動內需的作用將再次被重視。

  另一方面,今年國家對房地產投資的整頓與限制,已使房地產業的發展趨于合理,但如果長期繼續下去,將對全社會的投資和消費產生較大影響,直接影響2006年的經濟增長。

  所以,從政府層面看,2006年對房地產調控的力度不會加大。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