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72屆國際展覽聯盟大會上宣布,我國又有“中國國際鞋展·鞋機展”、“中國錦漢禮品、家居用品及裝飾品交易會”、“中國錦漢紡織服裝及面料展覽會”等3個展會獲得了國際展覽聯盟(UFI)的認證。有資料顯示,在近兩年多的時間內,中國有近20個展會通過了UFI認證。這種情況使人聯想到諸如:“建展館熱”等等會展業中的很多“一窩蜂”現象。
曾幾何時,國際展覽聯盟以其在業內的權威性,使獲得UFI認證的展會成為高水平、高質量的代名詞。記得1988年,國內第一個通過UFI認證的是“國際印刷機械展”。之后,經過14年,到2002年,國內舉辦的國際性展會僅有6個通過國際展覽聯盟組織認證。
獲得UFI認證展會都是連續兩年國際展商比例超過20%,展出規模超過2萬平方米。良好的聲譽,意味著展會的強大市場感召力,當然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收益。一時間,成為UFI認證展會似乎成為很多組展公司的奮斗目標。它們紛紛與國際展覽聯盟建立聯系,申請成為其會員單位,一心要通過認證。似乎獲得UFI認證就進了保險箱,可以萬事大吉了。
按說,國內每年舉辦各類展會3000多個,有不足30個展會通過認證,應在情理之中。只是讓人心生疑問的是,究竟是近兩年中國會展業的水平突然快速提升了,還是認證標準有所降低?進而讓人覺得,是否有一些UFI認證展會的含金量不足?也確有國內業界權威人士指出,國際展覽聯盟展會考核標準降低,難避賣UFI認證之嫌。只怕日后會出現UFI認證展會滿天飛,可中國會展還停留在規模小、檔次低的尷尬水平。
在此,筆者不禁要提醒一句,獲得了UFI認證,有了一紙證書,不等于進了保險箱。一些展會主辦方只是一門心思通過認證,而不是全身心辦好展會,提高為參展商、觀眾全方位服務的水平,這是要誤入歧途的。
(伊宇)
(曉航/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