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還是"換道" 解讀中國引進外資下降變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5日 08:48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王宇肖敏 商務部14日最新統計,今年前11個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531.27億美元,同比下降1.9%,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出現了連續數月下滑局面。外國直接投資(FDI)逐月下降,中國引資是否開始減速?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 商務部統計顯示,從今年4月份開始,除9月份外,我國單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均呈下降趨勢,二季度三個單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下降幅度均超過10%,降幅之大,為近年來少有。 商務部貿研院副院長李雨時認為,從前十一個月的數據來看,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額也僅僅是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到2%,數量上幾乎微不足道,而且下半年的下滑趨勢已開始趨緩。可見,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未來幾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數額不會出現大幅度下降。他同時預計,按照目前的情形,全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將可能與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 “盡管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緩慢,并將有可能出現同比減少,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失去了吸引力。”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從投資環境的完善來講,中國所具有的低勞動力成本和大市場對吸收外資將保持一定的優勢,內地依然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最優選區域。 事實上,我國已經成為發展中國家最重要的FDI接受國,2004年外商對我國大陸投資新設立企業43664家,合同外資金額1534.79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6.30億美元。這一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占發展中國家的26%,占全世界的9%,是僅次于美國和英國的世界第三大FDI接受國。 多重因素導致今年引資連續下降 專家指出,多方因素帶來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下降局面。 李雨時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FDI之所以在短期內出現了下降,是受“兩稅”合并爭論、全球引資競爭加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今年以來我國東部地區土地供應短缺,是導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下降的重要原因。 自2003年以來,我國經濟中出現了資源供給不足現象。2004年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縮緊了投資過熱行業的土地供應,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部分地區土地短缺,一些外商投資企業移師他國。 包括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在內的東部地區是我國吸引外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截至2004年底,東部地區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比例高達86.25%。 此外,“兩稅”合一的持久爭論,對外商投資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國對內、外資企業分別實行不同的所得稅制是改革開放初期確定的方針,目的是能夠吸引更多的外部資金,以彌補我國在資金上的不足。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國改革開放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但內資企業稅收負擔比外資企業高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有專家指出,近幾年來,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爭論不斷見諸報端,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將推進“兩稅”合一的步伐。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外商投資者擔心企業成本提高、利潤下降,由此可能影響到投資的積極性。 再次,FDI的連續下滑,與國際引資競爭加劇分不開。 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各國吸引外資力度明顯加大。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05年世界投資報告》稱,2004年,作為重要的引資國地區,在亞洲,除中國外,印度、新加坡吸引外資增速明顯。其中,在印度的帶動下,2004年南亞地區外國投資增量達到了31%。 而作為投資第一來源地的美國,由于頒布了《本土投資法》,鼓勵其企業海外投資利潤回流,導致今年上半年美國對外投資銳減45%,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引資增速。統計數字顯示,4月份以來,美國對華投資中,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降幅均在20%以上,個別月份同比降幅接近30%。 FDI下降并非完全壞事 馬秀紅認為,我國吸引外資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的結構,在保持相當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和水平。 據介紹,從我國實施引進來戰略以來,我國實際利用的FDI已經從1992年的110億美元,增長到2004年的606億美元,我國不僅是發展中國家中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而且在某些年份也是全球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但到目前為止,7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資進入了工業領域,只有20%的外商直接投資進入服務業領域。進入工業領域的外資都集中在加工制造業,其中許多外資企業屬于高污染、高耗能企業,科技含量低。而一些地方政府受政績因素影響,在吸引外資過程中陷入了不考慮產業結構,通過土地和稅收政策盲目傾斜的引資誤區。 商務部貿研院外資專家認為,FDI減少并不一定是壞事,這說明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FDI 同比下降正是這一變化的前兆,在此形勢下,中國經濟更有可能走向自主創新、自主增長的軌道。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裴長洪認為,從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經驗看,產業成長的規律是由簡單的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逐步向資本、技術、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我國的產業成長在相當程度上會貼近這種模式。在這個過程中,能否把利用外資與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的任務結合起來,能否在國際直接投資正在轉向服務業的變化趨勢中,把握機遇,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加快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步伐,是利用外資新階段面臨的重要課題。 商務部外資司有關人士表示,我國引進來的重點,已經從引進全球加工制造階段向研發、融投資、綜合物流、運營總部、專業服務、售后服務、國際采購周轉、轉口等服務業轉變。我國會根據“十一五”規劃建議提出的要求,在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研發中心和服務外包等方面,有更大的增長。將更加重視外資在發展新型現代服務業,促進技術的擴散,加速外資經濟的本地化以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