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國開行試水資產證券化 > 正文
 

以市場建設推動社會建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4日 23:13 求是雜志

  陳元

  今年年初,胡錦濤總書記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任務,更加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即由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促進社會和諧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要條件。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
展目標,積極主動地以市場建設推動社會建設,為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一、市場從何而來

  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我國相當長的發展時期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仍然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此決定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點是發展中市場、發展中體制、發展中經濟、發展中社會。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關鍵是發展。

  中國要謀求科學發展就必須從根本上建設先進的社會主義市場制度。這既是2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實現和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條件。沒有先進的社會主義市場制度,經濟和社會的運行就沒有載體,物質和科技的力量就不能得到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四位一體的生命力就無法得到更充分的體現,發展也就不能真正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僅表現在基本比例關系方面,更表現在市場落后和市場制度缺損的現象廣泛存在。在物質瓶頸的背后存在著市場制度瓶頸。比如,2003年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過熱,

宏觀調控一時難以到位,就是市場制度缺損和市場落后的表現。說到底,現階段我國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可以從市場制度缺損找到癥結,其中金融制度缺損處于問題的核心。

  那么,市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我們可以通過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制度下兩種市場在形成過程、推動機制上的比較來理解這個問題。首先,兩種市場的形成過程不同。考察資本主義發展歷史不難發現,資本主義市場主要是自發生長形成的。早期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個體自生自滅的、充滿剝削壓迫的曲折發展過程,因而也可以看成是原生態的、以個體為中心的、低效率的、非社會化的,不是以人為本、追求社會平等的。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是在自覺建設中形成的,帶有很強的開發性特征,能夠與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結合起來,表現為自覺的、主動的、趕超的、高效率的、系統的市場建設,它把以人為本、實現社會和諧作為自身的根本目標。其次,兩種市場的推動機制不同。資本主義市場的思想基礎是西方的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宣揚私利至上,把私人財產權利及其保護作為其市場制度的核心,并圍繞這個核心發展演化出了符合資本家利益的制度體系,以個人或私人組織對財富的無限制追求來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自身的目標,并通過公有財產權利的不斷發育、改進,發展出效率更高、激勵更強、公眾受益更多的形式,來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反映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現實,在此現實條件下只能通過市場建設的形式來實現經濟建設目標,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的社會目標。當然,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建設,既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同,也與我國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不同,不是以社會目標取代經濟目標,而是實現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的共贏。

  從起源看,資本主義制度下的自發市場建設強調效率,忽視社會公平,只是隨著社會發展和資本主義內部矛盾的加深,才在一定程度上顧及社會公平。從現實來看,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為了保持在市場建設中的領先地位,極力宣揚新自由主義,盡量把市場發展說成是自發的、原生態的,使發展中國家誤認為無論用什么方法都無法建設市場。這就使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在市場建設方面無所作為,與發達資本主義的發展差距固定化、長期化、擴大化,在市場能力、業績、效率等諸多方面永遠處于劣勢,從而在全球化環境中無法建設自己的市場,只能跟經濟發達國家的市場對接。

  事實上,隨著早期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市場逐漸由自發生長向自主建設形態轉化,并在數百年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不斷完善、不斷演進的發展過程。經過市場制度的長期建設,現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形成了與資本主義相適應的市場體系。我們研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不能忽視政府在資本主義市場建設中曾發揮的歷史推動作用,更不能忽視政府干預在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因此,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更不能單純地認為經濟運行已經面臨的已經是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只要在國家對經濟運行實行總量和結構調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就萬事大吉了。要看到,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現有市場落后和市場制度缺損的國情下,我國不只是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對市場進行簡單的修復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市場建設來消除制度瓶頸制約,創造性地建設一個先進的社會主義市場制度和市場體系。這是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謀求發展的惟一選擇,是實現自覺、主動、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內容。

  我國的市場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建設過程。開發性金融涉足的很多領域都反映了這種過程。因此我們說,市場是建設出來的,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當然,市場經濟的產生有早有晚,其發展也有快有慢。比如,資本主義首先發源于英荷兩國,就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市場經濟發育和發展較早。也正是因為英國市場經濟發展最充分,市場經濟特別是金融、貿易、會計等方面的很多理論和制度,便發源于英國。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像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成就于英國。但無論在實踐上還是理論上,任何國家市場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推動,越是后發的市場經濟,政府的推動作用越大,由此也可以說市場是能夠建設的,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市場更是建設出來的。從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現狀看,國內不少人對市場建設問題的認識還是極其薄弱的。不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就不能自覺、主動地運用客觀規律,加快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建設。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結合多年來開發性金融的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市場建設不同于資本主義的“自發”市場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結合我們自己的國情,準確認識和把握市場建設與社會建設的關系,準確認識和把握市場建設與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關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經濟實踐中對開發性金融進行準確定位,在開發性金融工作中更加主動、自覺、努力,使開發性金融充分發揮功效,從而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市場建設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諸領域,開發性金融市場建設的途徑是獨特的

  當前,中央把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條重要原則,進一步明確了四位一體的發展目標。以開發性金融的發展推進市場建設,進而推動和影響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完整地體現和服務于四位一體。

  市場雖然表現于經濟運行,為經濟運行服務,但不能把市場建設視為一種純經濟的范疇和活動。固然,市場靠每天的經濟運行不斷完善自己、再現自己、再生產自己,但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再生產來看,市場每轉一輪既是對原有機制和體系的一次驗證、一次改進、一次重生,也在不斷的輪轉中創造出新的生產關系,以證明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而市場嵌入其中的不斷演變的生產關系,是在經濟之外,還包含著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內容。然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要素并不是可以盲目組合,隨便捏來就會成為一個市場的,必須按照市場運行和經濟運行的要求,按照資源配置的效率原則整合起來,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的有效運行、利益的合理分配。只有這樣,才能從多維視角全面進行市場建設,最終建設出高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確認識市場建設及其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特別是市場建設和社會建設的關系,更是亟待人們加深認識的一個現實問題。世界上沒有純經濟的范疇,也沒有純金融的范疇。以開發性金融推進市場建設,既跟經濟建設有關,又與社會建設有關。具體到實踐中,開發性金融主要是以融資推動等形式參與市場建設,是從社會建設入手來取得經濟建設成效的,這具有不同于其他市場組織形式及其過程的獨特內涵。

  從開發性金融的功能看,市場建設包含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業績建設四個階段。按傳統經濟的涵義,這四個階段中只有業績可以歸類于經濟建設的成效,如資產規模擴大、資產質量提高、風險防范系統增強、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等。其他三項建設則更多地具有社會建設的含義,因而可以看成是廣義的社會建設范疇。從建設階段遞進的次序來看,沒有相應的思想共識,沒有成熟的組織體系,沒有有效的制度保障,也就不會建設出一個先進的社會主義市場制度,更談不上經濟建設的成效。因此,在開發性金融的框架中,具有社會建設功能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的,而經濟建設對社會建設具有反哺作用,并以業績建設最終體現社會建設的成效。

  開發性金融的實踐也說明,市場建設過程體現和反映著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基本內容。例如,開發性金融的宣介,從性質上來看是一種文化建設,而我們提出的“一把手拉動,自上而下”,又是政治建設的一種方法。這樣,從社會建設入手,市場建設可以把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要素、優勢、力量整合起來,為經濟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而市場建設一旦取得成效,就能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使經濟社會獲得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主張用非市場化的方法建設市場,在開發性金融創新中實現市場。這主要是因為在我國市場發育滯后的情況下,只有依靠社會力量,把政府、金融、市場和公眾的力量結合起來,才能彌補市場缺損,建設出一個先進的市場制度。

  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開行以開發性金融推進市場建設的實踐是獨特的,而且與當前中央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完全一致。我們從全局出發,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長期發展目標出發,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看成是一個整體,以此作為開展開發性金融活動的廣闊舞臺和空間,最后收到金融發展和經濟建設的成果,這是我們的基本特點。在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開行不是主角,但我們的市場建設是從社會建設入手,立足于全局,把社會當作一個未充分發展起來的領域,為經濟發展而建設必要的制度,最后發揮出經濟建設的作用。如果把四位一體看成四維,我們就是通過四維空間來實現經濟發展的一維目標。實踐證明,這是有成效的,是事半功倍的。但人們往往只看到一維的結果,只看到業績和經濟建設方面的成果。很多人認為,開行把不良資產降到1%以下是不可思議的。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是在四維空間運作,有人是在一維空間運作;我們能看清四面八方,有人只能看到眼前,這是區別所在。在短期內,開行之所以能夠從過去僅僅搞一些大項目和曾經作為“出納”的無足輕重的銀行,發展到現在的能夠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重要推動作用的金融機構,從基本建設領域不斷拓展到社會領域,這是主要原因。

  三、市場建設必須重視上層建筑的作用,這是當前緩解社會瓶頸的有效手段

  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在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建設一個不同于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建設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因此,我們必須辨證地把握經濟基礎和上層建設的關系,實現“知”和“行”的統一。

  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有人認為太抽象,不太切合實際需要,都是一些與實際工作沒有太多關系的理論性內容。我們不這樣認為,而是在具體工作中充分尊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開發性金融的長期實踐中找到了兩者的一個結合點,這就是市場建設。顯然,我們在這里強調的市場建設,帶有開發性金融的鮮明特征,雖然屬于經濟基礎范疇,但又和上層建筑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能否有效發揮作用還要受到上層建筑的影響。在開發性金融實踐中,我們現在提出的市場建設的內容要比過去多,正是基于這種認識。觀察經濟基礎,推動市場建設,絕不能脫離所有經濟活動賴以進行的政治、文化、社會關系,但在實際運用中人們往往更強調經濟基礎的所有制和分配關系,我們在開發性金融實踐中發現這是不夠全面的,特別是在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這種以偏概全的認識會導致諸多的社會矛盾,影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有制和分配只是構成經濟基礎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體現一個社會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但其發揮作用需要條件。

  一個完善的市場體系不能脫離其賴以運轉的上層建筑而存在。像會計體系、信用體系、法人治理結構等,都屬于市場體系中的基礎性制度建設,這些制度當然是在基本經濟制度下運行,但又受到政治體制和特定文化的影響。在任何一種體制下,市場體系包含著相對獨立的基礎性制度,都滲透著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內容。你認識它、掌握它、運用它、增強它,它就變成你的力量;你忽視它、破壞它、甚至丟掉它,它就會成為你的束縛,使你的機構運轉缺乏動力和效率,難以創造出一流的業績,最終使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損害。

  過去,我們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缺了經濟和金融運行的基礎制度建設這個環節,以至于經濟實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學性,存在某種盲目性。這些年來,我們通過開發性金融實踐,主動掌握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結合點,正確認識推進市場建設的基礎制度建設含義,正確認識市場建設過程中的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內容,在實際工作中變被動為主動,使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在市場建設當中不再盲目互動,而是實現了一種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

  在開發性金融實踐中,對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這種認識,是多年來我們跟各地政府的金融合作中不斷加深的。只要認清二者之間關系,我們當前搞市場建設,以市場建設緩解社會瓶頸,就有了理論基礎,在實踐上就能站住腳跟。10多年來,開行市場建設的方法之所以非常有效,就是因為我們立足于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社會的穩固基礎,能夠借助開發性金融合作聚集起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以市場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產生出社會建設的外部效應。

  市場建設折射社會變革內容。從科學發展觀來看,近年來我國社會發展之所以形成瓶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沒有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因而未能把社會的各種能力、各種積極因素充分聚合到市場發展中去,并通過市場建設和制度創新推動社會發展。我們在這里強調的社會瓶頸,是相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筑和諧社會的目標要求來講的,主要是指隨經濟發展而在諸多領域出現的困難、問題和矛盾。當前,社會瓶頸主要表現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部分群眾生活困難、公共服務缺失、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在社會瓶頸領域,過去相當一些人認為,國家沒有錢就可以不搞,也不去探索市場化的方法。這是一種消極被動的社會發展觀念,而以市場建設推動社會建設是積極主動的社會發展觀念,實踐證明是推動社會發展、緩解社會瓶頸的有效手段。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提出來的,既具有戰略性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有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來貫徹落實。開發性金融的本質決定了我們進行市場建設必然要涉足社會瓶頸領域,必然要與社會發展發生密切關系。實踐業已證明,通過開發性金融的方法,以融資推動市場建設,是緩解社會瓶頸的一個有效途徑。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們應當立足開行市場建設優勢,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作用,義無反顧地擔負起社會建設的重任,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求是》2005年23期)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