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財經雜志2006年會 > 正文
 

銀行改革與金融市場發展分論壇現場問答實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3日 15:45 新浪財經

    2005年12月12日,《財經》雜志2006年會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預測與戰略”。新浪網提供獨家門戶網絡支持。以下為銀行改革與金融市場發展分論壇現場問答實錄。

  單偉建:非常感謝,我知道大家都有問題,希望發言人能夠給大家解答,在問問題之前,我想請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問題的話,請舉手,并且指明希望是哪位發言人回答你的問題

  提問:我們剛剛學過改革成本和不改革成本,這是吳敬璉教授說的,我在這里也用這個方法想問高盛的柯瑞恩先生,如果我們不引進戰略投資者,請用量化的方式告訴我們它的IPO的價格會減少多少?這個是關于交通銀行跟建設銀行的。

  柯瑞恩:我希望能夠回答你的問題,首先我不想專門講交通銀行這個案例,這對交通銀行來說也不公平,但是我覺得從本質上來說,你的意思是如果沒有引進外來的戰略投資者的話,是不是中國的國有銀行真的能夠成功在海外上市,它的上市的價格是不是就能夠降下來,是不是真的能夠去海外上市呢?外國戰略投資者發揮多大的作用呢?我認為外國戰略投資者,對中國的國有銀行海外上市的成功與否,以及定價的高低絕對起了重要的作用。

  單偉建:海外的市場其實提出了相反的問題,也就是說戰略投資者也好,還是市場上的投資也好,對中國這些銀行上市,他們這么多的資金投入是不是承擔了更多風險?在這個問題上,也請張行長、常行長答復一下,從外資的角度上來講,他們投入到中國銀行里面來,不管是交行也好、建行也好,還是今后的中行、工商行也好,他們是不是承擔了不應該承擔的風險?

  常振明:我覺得國外投資者投資到中國的銀行業或者不敢投資到中國銀行業,他希望能夠享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享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現在中國的經濟被所有國外的投資者看好,所以他們既然要享受中國的經濟發展,我覺得承擔風險跟他們得到的收益來比較的話,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張建國:我在這兒給大家補充一個例子,去年4月27日,那是個周末,匯豐集團董事會在中國召開會議,到我們行去考察,董事長主持,所有的董事會成員表示滿意。離去以后,我們姜董事長問我,匯豐董事會所有成員為什么到我們行來,我說是匯豐集團主席龐約翰爵士在做思想工作,叫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意思是講外資銀行投入中國商業銀行的時候,他們思想認識也并不是一致的,對中國商業銀行在改革的時候能否順利推進,改革以后能否長治久安、成為一流,也表示疑慮,但總體水平是越來越高的。

  朱民:價格的問題爭論比較多,但覺得這個事情很簡單,因為價格是市場決定的,我們中國銀行在投資過程中,談了十幾家,當然不是公開市場,但這十幾家本身形成了一個價格,這個是市場決定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兩邊的看法不一樣,我曾經和一家國際著名銀行談得很好,喝了香檳,照了相,開始以為沒事了,總裁就把這個方案拿到董事會去了,董事會問他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怎么知道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不變?第二個問題,你怎么知道不良率不會反彈?第三個問題,你只有5%到10%的股權,你憑什么來參與、施加你的影響力?董事會把他給否定掉了。所以,他不得不跑到北京來向我們道歉。

  第三,我們和蘇格蘭皇家銀行談判的時候,最后階段,信息走露,在兩個星期內,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股市跌掉了70億英鎊、140億美金。它只投了31億美金,它股市的價值跌了140億美元,可見兩邊對這件事的讀法差別是很大的。

  我特別的有感觸,我覺得黨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從市場開放走向股權開放,這是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重大的戰略舉措,意義非常重大。與此同時,我也特別地敬佩那些國外的銀行,能夠敢于進來和我們共同合作,從中得到他們的商業利益,同時幫助我們建立中國的良好的、一流的國際化的銀行體系,最終結果一定是雙贏的。

  提問:我的問題想提給姜董事長,你知道1998年的時候,中國國家為四大國有銀行注資2700億,1999年的時候剝離14000億

不良資產,等到最近2003年底開始,我們又開始第二輪的注資和剝離。現在有人認為引入戰略投資者有助于切斷財政對中國銀行業反復的輸血機制。我想問一下姜董事長,按照經濟學的常識,像格林斯潘說的,大的銀行是無法倒閉的,國際經驗都表明,如果我們大銀行真的要倒閉的話,像工商銀行出現這樣的危機,即使引進戰略投資者,我們還會向他注資。姜董事長,我們如何切斷這種財政向國有商業銀行反復的輸血機制?

  姜建清:其實剛才我在講話的時候解釋了你部分想要了解的問題,我用一句話,其實任何外來的幫助,不管是來自于國家的政策的支持或者是注資剝離不良資產等等,甚至于來自外資的投入,實際上都不可能解決銀行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一個人生病,如果你沒有一個免疫功能的話,任何的醫生是救不了你的。所以,我想講的,其實商業銀行的改革是這么一個過程,中國政府從從1999年當時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召開金融工作會議的時候,就對中國商業銀行提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

  我剛才說了,從1999年以來,六年的時間,我們的新增貸款比例迅速地從過去的47.5%降低到1.6%,我想這里面是有很多很多措施的,也回答你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商業銀行是有信心把不良貸款的問題管好的,六年的時間,當然還短,我們是有信心把它變成十年、十六年、二十六年,持續保持這么一個水平。當然,另一方面,我們引進的戰略投資者是為了改善我們公司治理,讓整個公司的產權更加多元化,有來自于國內的、國外的、投資者的各方面的監管,我想對我們的風險控制當然是有益的。

  朱民:我覺得我們強調戰略投資者的同時,并不是依賴戰略投資者,歸根到底,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要靠中國銀行業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剛才張行長、常行長都說了,我不用重復。我給大家進一個最簡單的事,2004年中國銀行股份制改造第一年,爭論是好事,沒有問題。但是大家都要有信心,我想《財經》有信心把這個會一年一年開下去,我們就有信心在五年以后、十年以后,《財經》的會議上我們再來看一看整個中國銀行業的改革開放,它的軌跡、它的成功和教訓,它的未來。謝謝!

  提問:我想知道,姜行長,你們外來投資者——匯豐銀行會不會認為你們的資金仍然是不夠的,你是不是能夠找到合適的外國戰略投資者。還有在上市方面你有沒有時間表呢?

  姜建清:今天來開會的時候我就有一個思想準備,我想不回答你們任何的關于工商銀行上市或者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問題的,因為我想用一個你們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來說,作為一家股份制公司,它對重要信息的披露都必定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或者我們經過董事會,有些要經過股東大會,所以我想我們現在完全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來做的。謝謝!

  單偉建:我想在座的各位如果對某個銀行有問題的話,我們在會下提出來。請柯瑞恩先生說幾句。

  柯瑞恩:我簡單補充一下,我覺得剛才問的問題都非常好,直接的、間接的都跟外國戰略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業有關,我對這個也不覺得驚奇,也確實考慮到外資的進入對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帶來很大的影響。

  但我也想對大家提醒一下,這些外國投資者,不管是從金融方面還是技術方面的,他們都能夠給中國銀行帶來很大幫助。但最終中國的銀行業、中國的銀行始終還是本土的,都還是中國的,都是屬于中國的銀行,這些中國的銀行,我相信他們獨個的或者作為一個集體,會歡迎一些外資。而外資的努力絕不能夠取代中國銀行本身的管理層的努力。你們自己的知識積累,你們的正義感,你們做生意的道德感,這是外資絕對不能取代的,因為你們是這么大的一個國家,有這么多的人口,這么聰明的人民。所以,我覺得中國的問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解決,解決的方案必須自己內部找。

  單偉建:我們都知道經濟增長是依靠資金,我們的資金是有銀行,還有股票市場,這兩個資金來源像一個經濟發展的飛機的兩個引擎。我們在2004年時,銀行貸款余額增長2320億美元,而我們在股票市場的融資不過70億美元而已,微乎其微,杯水車薪。今年據我所知,貸款余額的增長恐怕是在10%左右,但我們今年也知道,股票市場基本上處于關閉狀態,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知道銀行資產的增長和風險控制是一個矛盾,風險控制得越多,增長就受到阻力。反之增長很快時,風險控制恐怕就會出現麻煩。在銀行改革的前提之下,明年顯然銀行風險控制會加強,也就是說增長會減弱。在股票市場的融資,又處于一個停滯的狀態下,在座的各位覺得銀行業對中國經濟明年的增長將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中國經濟會不會因為你們的改革而減緩下來,因此而影響你們的利潤?

  姜建清:我想明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是會保持一個平穩較快的增長速度,作為商業銀行來說,我們當然希望資本市場能夠迅速地發展。我們從銀行的角度來說,還是會保持一個適度增長。我們原來有一些大型企業,它的資金需求會更多地被融資券和資產支持證券所替代,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但中小企業的發展和各類消費信貸的發展,又呈現了一片新的發展空間。我想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和商業銀行的發展,我們會把這兩個方面很好地統一起來,銀行是風險的行業,銀行本身是從事和管理風險的,我們不會為了回避風險而不追求發展,同時我們也不會重犯過去置發展而不顧風險的老路了。謝謝!

  單偉建:我想就此機會謝謝各位發言人,祝銀行的改革更加成功,也謝謝在座的各位!

    財經雜志保留《財經》年會版權,經授權在新浪網刊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