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國外貿變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3日 09:07 中國經濟時報 | |||||||||
年終將至,也到了盤點2005年中國行業經濟發展得與失的時候。盤點2005年行業經濟,也是為了期待來年各行各業有更好的發展。本版將陸續對外貿、冶金、醫藥、航空等行業進行盤點,希望此組報道,能對2005年行業經濟有個梳理,并對2006年的行業經濟做出展望。 本報記者 朱菲娜
2005年初始,中國對外貿易就面臨繁榮和挑戰并存的局面。繁榮來自2004年,1萬多億美元的進出口規模和300多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使得對外貿易這駕馬車領跑當年GDP增長之時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驕人成績的背后潛藏著系列隱患:外貿依存度過高引發警惕、巨大順差導致貿易摩擦頻繁、高額外匯儲備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等等,這些留給2005的更多是難題與挑戰。因此,我們看到在這一年,矛盾日益激化、陷入沉思、開始反省、尋找突破,有過爭執、有過迷茫,當然更多的是忙碌。雖然這是一個多事之秋,但不得不說這一年非常的關鍵,甚至有人評價今年是外貿轉型的關鍵年。或許我們還可以大膽的猜測,2005年,我們就此為以前劃上一個句號,從此將以新的面貌譜寫未來的歷史,而這一切,都是經濟發展和轉型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大事件 歷經半年之久的紡織品貿易談判無疑是今年外貿領域當頭大事件。馬拉松式甚至有些戲劇性的一出出談判經過,創下世界貿易談判一大紀錄,不僅是對談判雙方的極大挑戰,也讓眾多財經記者找回那種久違的發現重大新聞的興奮感。 根據WTO烏拉圭回合的談判成果,今年1月1日,全球正式取消紡織品貿易配額。這本來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紡織品大步走向世界的良機。但我國加入WTO報告書中的“一條尾巴”,卻讓我國紡織品在走向全球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大不小的麻煩。根據中國加入WTO報告書“242段條款”,直到2008年12月31日,進口方可在認定中國出口的紡織品產生“市場擾亂”的情況下,對中國已經取消配額限制的產品重新施行數量限制。 為了穩定出口,同時也促使企業轉變貿易增長方式,2005年新年初始,我國主動表明姿態:商務部決定從今年1月1日起開始提高148項紡織產品的出口關稅。 4月4日,美國第一個冒出來要對我今年剛剛解除配額限制的3種紡織品自主啟動特別限制措施調查。 4月6日,歐盟委員會也相繼公布了對中國紡織品的特別限制措施行動指南。 4月28日,歐盟委員會又對從中國進口的9類紡織品發起“特殊保障”調查。 5月13日,美國作出了對3種中國紡織品的特別限制措施決定。 5月18日,美國又宣布對4種中國紡織品采取特別限制措施的決定。 頻繁爭端再次觸動我國貿易政策,迫于各方壓力,5月20日,商務部宣布從6月1日起再次大幅上調74種紡織品的出口關稅,與今年年初紡織品平均0.2-0.3元/件的稅負相比,這次調整后大部分產品的稅負增幅約為4倍,但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提高高關稅的行為,與此同時也對個別產品進行了低調或取消。 5月23日,歐盟又對中國T恤和麻紗啟動“緊急特保”程序。 5月23日,美國再次對4類中國紡織品實行進口配額限制。 針對美歐的一系列行動,中國政府再也坐不住了:5月30日,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決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對紡織品出口關稅作進一步調整,共對81項紡織品取消征收出口關稅,向世界表明了中國政府的原則立場。當時,薄熙來部長用了一個經典比喻:“兩次加征出口關稅是中國政府主動采取的措施,但如果今后哪兒對中國紡織品設限,我們將把這些加征出口關稅的產品從征稅目錄中排除,不能讓中國紡織業受到雙重壓力。如果美歐仍然采取設限,那我們就相應調整政策,你給我們的企業加上半斤的壓力,我就要給它撤掉八兩的負擔。” 中歐經過驚心動魄的連續10小時談判,終于在6月11日凌晨達成停戰協議,近兩個月的中歐紡織品貿易戰熄火。但中美之間的問題遠沒有中歐那么簡單。 6月17日,中美就紡織品問題舉行了第一輪正式磋商。7月8日,中美雙方技術級官員舉行了第二輪磋商。8月16日,中美雙方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第三輪關于紡織品問題的磋商。8月30日,中美第四輪紡織品談判持續兩天半。9月16日,中美在美國舉行第五輪磋商。10月13日,中美第六輪紡織品磋商在北京結束,雙方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半年以來的唇槍舌劍、停停談談,但“只聞樓梯響”,直至11月8日,中美在倫敦舉行的第七輪談判修成“正果”。 本年度紡織品談判的大事件,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世界貿易的威力,也讓我們看到,原本一個國家的龍頭產業在面臨突發危機時,卻顯得異常脆弱,這也不得不讓政府轉而思考,進而觸及整個產業政策的調整思路。可以說,我國加入WTO以后,這次大事件無論對于政府、企業,還是產業都是一次很好的經驗和歷練。 大人物 2004年2月,原遼寧省省長薄熙來來京出任商務部部長。盡管去年一年薄熙來非常低調,但這并妨礙他成為“媒體寵兒”、“魅力官員”的角色。今年這一年潮涌般的貿易事件,更讓這位履新不久的商務部長歷經磨練、魅力盡現。 從“封疆大吏”到“內閣部長”,用“臨危受命”來形容薄熙來出任商務部長并不為過。 商務部是2003年由對外貿易部和國家經貿委合并組建的,而中國商務部第一任部長呂福源,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就因嚴重疾病不能正常工作,正處在磨合期的商務部群龍無首,直到薄熙來出任部長后,才開始打開工作局面。 今年1月份開始,中國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速均呈放緩態勢,作為主管部門的商務部壓力頗大。另外,商務部在內外貿的整合上才剛剛起步,各部門依然是分割狀態。整改商務部是薄熙接手之后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頭,中美貿易糾紛、與歐盟的貿易關系、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接二連三地出現。 紡織品貿易爭端是薄熙來全面走向世界的起點,諸多國際媒體把聚光燈紛紛對準了他,而他在這期間所表現出的強硬態度,也讓外電在報道中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強硬路線”、“強硬反擊”等字眼,同樣有不少外國部長不約而同的把“strong”這個詞用在他身上。在中歐就紡織品出口達成備忘錄之后,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曾評價薄熙來是“一個強硬的談判對手,對于談判細節有非常強的把握能力,有強烈的個性”。而歐盟駐中國大使塞日·安博也對薄熙來在談判中表現出的智慧和鮮明性格記憶深刻:“在我30多年的國際談判生涯中,薄熙來是一個最為嚴厲、強硬的談判對手。”他認為,薄熙來確實懂得維護國家利益,也有能力在關鍵問題上作決定。 許多人還記得5月30日,薄熙來在宣布取消部分紡織品出口關稅的新聞發布會上,面部表情由溫和微笑轉化為冷峻嚴厲的一瞬。當日他直言稱,美國所作所為是“貿易保護主義”。他用“你給我們的企業加上半斤的壓力,我們就要給它撤掉八兩的負擔”斬釘截鐵的態度回應歐美。《華爾街日報》對此評價:“在中國必須對其貿易伙伴不斷指責不公正貿易行為作出回應的時候,薄熙來的個人魅力應該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記得在多次公眾場合,其他官員對媒體總是避之而無不及,但薄熙來卻相反,不僅對于媒體一擁而上的采訪十分配合,很主動的回答記者想要了解的內容,而且,他還會主動地去靠近媒體,這也許與他原來是學新聞專業不無關系。 另外,這一年,他也是中國最繁忙的人之一。記者參加今年7月在大連舉行的WTO非正式小型部長會議時對此感同身受、印象深刻:7月12日到14日,從早7點到晚9點,他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在主持會議的同時,見縫插針的安插了15次部長級會見。就任商務部部長以來,忙碌就是薄熙來的常態,而且比他以前做省長、市長時更忙。 隨著越來越多的產業對外資開放,更多的貿易摩擦也將隨之出現,形勢之嚴峻不言而喻。這一點,薄熙來比誰都清楚,他還將接受新一輪的考驗。但最近以來他的表現讓人們看到,這位56歲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顯然正在一輪又一輪的挑戰中、在與眾多國際對手的周旋中迅速積累著經驗。 大趨勢 未來戰略選擇都是建立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之上,今年外貿領域表現出的種種事件也告訴我們,提醒我們,下一步應該怎么做。 今年前10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已經達到11486.1億美元,逼近2004年全年11547.9億美元的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長24%。其中出口6144.9億美元,增長31.1%;進口5341.2億美元,增長16.7%,實現貿易順差800多億美元。 如此巨大的進出口總額以及貿易順差,也使得今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攀升至70-80%。外貿依存度通常是指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對外貿易總額占該國GDP的比重,較高的外貿依存度雖然給本國經濟增長做貢獻,但“高”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持續增長的外貿依存度會導致更多貿易摩擦,過分依賴外部環境會威脅到國家經濟安全,過高的貿易順差必然導致內需不足,高額外匯儲備也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世界,對大國來說,不開放是最大的不安全,但開放卻并不意味著最大的安全。要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在不斷加大開放度的基礎上,處理好開放度與依存度之間的關系。 這就需要我們改變現有的外貿發展戰略,傳統對外貿易目標的著眼點在于“出口創匯”,而要在全球化過程中實現工業化,對外貿易就必須同時考慮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保持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的平衡。因此,以“出口大于進口”和“出口創匯”為目標的傳統的貿易目標必須調整為:堅持將擴大內需作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增加就業,實現經濟發展和充分就業。也只有這樣,在外貿依存度逐步提高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才能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并立于不敗之地,這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值得欣喜的是,國家在今年的“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著力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十一五”規劃同時還提出,投資、消費、出口這三駕拉動經濟增長馬車要“換位”,即要擴大內需,提高消費占經濟增長的比率。 可以預見的是,今后,外貿增長的速度可能會有所下降,但隨之換來的是外貿質量與價值的大幅提高,進而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中國對外經濟政策從此將面臨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