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月的“識思悟”之后,寧高寧帶領中糧的高管,用新的培訓方法和邏輯,開始探討“新中糧戰略”
文/本刊記者周一
當中糧新的使命終于確定時,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將其一一寫在會議室的字板上,
隨后提議“大家起立、宣誓一遍!彼腥硕颊玖似饋,跟著寧高寧齊聲朗誦新中糧的使命、愿景。一位中糧人用文字這樣記述那一刻:“你能清楚聽到熱血撞擊血管的聲音!睂τ47歲、渴望放手一搏的寧高寧來講,他的商業生涯是否常常被這樣的“熱血撞擊血管”的聲音所激越?
低調的寧高寧始終不肯接受任何形式的專訪,直至2001年《中國企業家》的《尋找中國“摩根”》的提綱最終打動他。盡管其時華潤的整合戰略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但業界對這位推動華潤整合的靈魂人物依然所知甚少。在啤酒、地產、零售、紡織、電廠、建材以及制藥等諸多產業,華潤無不“挾資本以令諸侯”。當《中國企業家》將“中國摩根”這頂帽子送給寧高寧時,在華潤身后,華潤整合模式在中國產業界已經蔚然成風。
2004年、2005年中國第一撥最著名的整合者相繼陷入困境,德隆、科龍等在短短幾個月內以意料不到的方式陸續崩盤了,而華源、東勝等相繼陷入了財務危機。華潤依然在啤酒、零售等產業里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令外界不禁刮目相看。因為長期依托于國際資本市場,華潤避免了第一撥整合者在擴張中的不規范性,規避了整合者身上過度的賭性可能帶給企業的致命風險。寧高寧說,他無法想像,華潤如不托生于香港市場會怎樣。
當華潤在多元化領域以專業化手法整合產業的根脈越來越深入,但還不能完全稱之為修成正果時,2004年12月底,寧高寧接到了來自中組部和國資委的一紙調令,接替退休的周明臣擔任中糧集團董事長之職。這陡然的轉折在兩個大國企內部都掀起了軒然大波,人們一方面擔憂寧高寧的離開,會否使正處在整合高難階段的華潤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面也在猜測寧高寧會否將在華潤的大整合手法,復制于行事穩健的中糧?
在空降的初期,寧高寧扮演了一個觀察者的角色,連中糧內部都不禁詫異。人們渴望寧高寧能迅速有所行動,給寧高寧出了各種大刀闊斧改革的建議,但寧高寧笑而不答,而是反復培訓、引導大家思考企業文化、管理、戰略、使命、價值觀等看起來很“虛”的東西,甚至對中糧原來的戰略和現有業務極少評論。
四個月的“識思悟”之后,寧高寧帶領中糧的高管,用新的培訓方法和邏輯,開始探討大家期待已久的“新中糧戰略”。盡管目前外界對新中糧戰略無法詳知,但從中糧的內刊《企業忠良》里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戰略的大致輪廓,它的關鍵詞被中糧人描述為“轉型”,對具體轉型的方向和路徑及一系列思考,只有期待寧高寧未來會解開謎底。但長于思考的寧高寧在其所著的文章《貧與富》中,似乎又為我們展開了這幅中糧轉型的畫卷:“轉型做一個專業化的、有技術、有品牌、有行業領導地位的企業是一個很長的過程,可我看不出還有別的路可走!
寧高寧:《中國企業家》2001年第11期封面人物。
現年47歲,“空降兵”寧高寧目前正帶領中糧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