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故事]文化單位的廢品也能淘出巨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0日 11:02 金羊網(wǎng)-民營經(jīng)濟報 | |||||||||
北京各大廢品回收站有百八十個專收高檔舊貨的人是他獲取寶貝的“耳目”,此外,還有人定期到一些文化名人家里打掃衛(wèi)生,以維持關(guān)系。他從清理出的垃圾中淘到李可染、石魯、范曾、吳冠中等大家的墨寶。 1988年,當年24歲的老趙用365元起家,逐漸做起了郵票生意,慢慢做到炒郵票用板車拉,一舉掙了10萬元。后來,他進入了四通公司,然后在中關(guān)村開了一家專營電源生意的
2000年,老趙的都美藝術(shù)公司成立,他任董事長。公司成立初期,他從中國的西式藝術(shù)作品入手,以清末和近現(xiàn)代油畫為突破口,購買了大量的雕塑、水彩、速寫和插圖等屬于西方文化藝術(shù)結(jié)晶的藝術(shù)品。他認為,中國傳統(tǒng)書畫的收藏領(lǐng)域想在一個比較短的時間進入,做到不買假畫、少失誤,非常難。但在中國,西式藝術(shù)品是冷門,人們收藏得較少,動用的資金也不會太大。通過3年,僅動用幾百萬元就收購了幾千幅各式油畫,在北京飯店舉辦了他個人收藏清代油畫展,令專家們嘖嘖稱奇。 當時,老趙買油畫的途徑主要是拍賣會。后來油畫也漸漸熱起來,價格見漲。于是,老趙也開始考慮新的投資方向了。 再往后,潘家園舊貨市場上多了一個人影,他戴著眼鏡,手里拎著好幾個塑料袋,經(jīng)常在地攤上尋覓,仔細地搜尋每一個可能出現(xiàn)“寶貝”的角落。 收集手稿近百名“線人”蹲點守候,據(jù)了解,目前北京和趙慶偉同樣收集手稿的人大約有20人,可像老趙這樣能“一網(wǎng)打盡”的卻只有他一人而已。 你可能會奇怪,偌大的一個北京城,文化單位也是星羅棋布,怎么才能知道人家什么時候會有“廢品”扔出來呢?老趙“呵呵”一笑,北京各大廢品回收站有百八十個專收高檔舊貨的人是他獲取寶貝的“耳目”,此外,還有人定期到一些文化名人家里打掃衛(wèi)生,以維持關(guān)系。所以,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當成“廢品”的藝術(shù)品逃出他的手心了。 老趙說,他收藏的手稿中最為得意的董其昌冊頁就是這樣得來的。在一個文化單位的宿舍大院里,他的一個線人發(fā)現(xiàn)一家人正處理一批比較值錢的舊書。當他看到那些舊書時,憑直覺就知道這家人不是普通人家,應該還有好東西,就讓線人留意這家人賣出來的東西,一張紙片也不能漏掉。線人就與這家的小保姆打起交道來,得知這家老人,最近準備搬到單位新分的房子去,老人留下自己覺得有用的東西,其他全讓小保姆賣給收廢品的。于是線人就買下他家所有的“廢品”,其中碑帖就有好幾十本。老趙痛快地給了線人6000塊錢作為提成。慢慢研究,老趙發(fā)現(xiàn)這戶人家原來是京城一著名收藏家,當他看到其中一本用黃花梨木作封面的冊頁時眼都直了,竟然是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的手稿,他趕緊請專家鑒定,果然是真跡,價值逾百萬元。 去年夏天,老趙接到線人的電話,說《文藝研究》雜志社清理出33箱東西,不讓開箱驗貨,也沒有挑選的余地,一口價1000元一箱,一共3.3萬元。老趙考慮再三,最后以3萬元買下這些東西。開箱以后,看到那些泛黃的紙片上都是李可染、石魯、范曾、吳冠中這些文藝界如雷貫耳的名字時,老趙心里才算踏實下來。 就這樣,老趙不斷從雜志社收購廢書稿,有時一挑就是一天,有時一次幾千斤,干脆用卡車拉貨。靠這股熱情,他收集了字畫、拓本100多公斤;老照片30萬張;各種手稿30噸;插圖、漫畫、兒童畫也有數(shù)十萬幅,收滿了整整4個倉庫、2個集裝箱。 老趙也坦言,目前國內(nèi)的手稿市場價格還是太低,美國總統(tǒng)林肯的一封信在拍賣會上起拍價就是50萬美元。而國內(nèi)錢鐘書的手稿曾只值二三百元。從去年開始手稿的價格呈現(xiàn)出飆升的勢頭,漲了5到10倍,相信以后還會漲下去,直到和國際市場接軌。薛易來 (紫/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