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與“性少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11:38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營經濟報·生命陽光周刊2005.12.9星期五J:\改版小報報頭 眉 分腳\ML.JPG.TIFrJ:\改版小報報頭 眉 分腳\ML.JPG.TIFr養生·兩性Health民營推動中國 責編/美編:黃磊 B15
未來“性變態”將被稱為“性少數” 當前,同性戀群體越來越公開化,而受到目前社會文化的影響,絕大數的人不能認可,認為“同性戀”是一種是病態的性活動,社會不能接納使得他們非常苦悶。對于“同性戀”是否是健康的性活動,中國性學會秘書長胡佩誠介紹,目前,在世界各國性教育工作者和性科學工作者普遍認為,“同性戀”不是病態,而是一群少數人有不同的性傾向,與社會多數人的性觀念有所不同而已,他們很多人其實也有體面的工作和自己正常的生活,因此被稱為一群“性少數”。胡佩誠表示,“同性戀”不能被廣泛為社會所接收,除了受到文化的影響,還與其性活動不符合男女交合本身的生理特征有很大關系,“同性戀”的性交主要采用口交、肛交、拳交甚至出血交,這些不衛生、不安全的性交導致性病的蔓延甚至違法犯罪的增加等社會問題。 1995年,瑞典政府表示“同性戀”可以注冊成性伙伴,至此官方對于“同性戀”有了歷史性轉變,“同性戀”由“非罪”轉為“非病”再變成今天的可以“注冊”。胡佩誠表示,“同性戀”者注冊成穩定的性伙伴,其性生活有一定規律對于艾滋病的防止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另外,如“男性喜歡穿女性內褲”等被稱之為“性變態”的一些活動,未來不在認為是一種病態而被稱為是“性少數”成性學界的趨勢。 幼兒性教育提倡兩不 家中有幼兒的家長常常對于孩子的性教育素手無策。對于幼兒性教育,胡佩誠表示“不主張”積極用過“露”語言和孩子交流,也并不主張“上課”,而學會善于觀察。胡稱,在幼兒的意識里,“陰道”等過露的詞語和“手”、“眼睛”、“鼻子”等詞語沒有什么區別,這種過“露”或者太過明白的性教育不宜幼兒,家長要想比較委婉的方式教會小孩一些簡單的性知識沒,并隨著其年齡的增長加強教育。一旦出現有“前自慰行為”等問題時,家長要“不回避”,注意正確引導,不要一味打罵孩子。 當前,各種聲訊媒介發達,在外界和媒體的刺激,小孩模仿成年人,如家長逗樂鼓勵三四歲的孩子學接吻、小孩穿比基尼等,對于這些行為,胡佩誠表示,孩子過早模范成人的活動,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這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的性早熟,類似行為不宜提倡。 青春期提倡“問則答”的性教育方式 對于處于青春期的16、17的孩子的性教育,胡佩誠表示,提倡“問則答,不問則不答”的教育方式,家長和學校共同參與,正面教導為主,出現問題積極引導,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上上課”,講解一些戀愛知識或者是性知識。另外,“長者戀”最易發生在中學階段。處于青春發育期的16、17歲的中學生,正處于青春萌動期,情緒比較容易受波動,在與教師處于接近期時,教師要特別注意觀察動向“長者戀”的發生,并且這期間的學生多不大表露自己的心聲,在有類似征兆家或家教師要適當的引導。 大學生要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 未婚先孕和在校大學生的行為已成為巨大的社會問題。近年,一項對我國1073名在校本科大學生性行為的調查中發現,有過性行為的男生為7.1%、女生為2.2%,目前,其數據遠遠超過了這一比率,在校大學生有過性行為的甚至在20%以上。 胡佩誠介紹,他經常接到一些在校大學生的咨詢,如“應不應該用行為”類似的問題,我們教育其不應該有性行為,要有性道德,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奏效,其不一定遵從。對于在校大學性行為,我們提倡負責任的性行為或不要有婚前性行為,提倡三到“防火墻”———最好能保持“貞潔”、發生性行為要使用“安全套”,沒有使用避孕套的要在性行為后72小時內使用緊急避孕藥,防止“事情”的繼續發展。記者陳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