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是否被賤賣 質疑聲并不一定是空穴來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02:36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在“國有銀行賤賣”問題上,我們必須防止兩種傾向:要防止把國有銀行各個方面估計過高,從而為“賤賣論”進行佐證;同時,也要防止把國有銀行說得一無是處,為回應“賤賣論”進行佐證。 國有銀行是否被賤賣的質疑聲越來越大。筆者注意到,盡管有銀行監管部門高層領導和正在進行股改的國有銀行高管人士不斷出來回應、澄清,明確表示不存在賤賣的問題。
筆者認為,國有銀行是否被賤賣的質疑聲不是空穴來風。首先,“跟風式”的所謂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使人們不得不懷疑這種行為的最終目的。其次,在談判過程中,一些人士引進外資心切,加重了人們質疑的心理。再者,一些質疑者經過分析,用數據說明了賤賣的理由,不少人士認為這種分析不無道理。 例如:新華社記者叢亞平在“金融股權出售浪潮值得警惕”的長篇文章里采訪了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首席分析師陳功。后者稱:“我們正在‘出賣’整個銀行業。外資總共花了多少錢?可以說非常之少!100億美元換來國內三大國有商業銀行10-15%的股權,這簡直會成為世界銀行界的歷史性事件!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我們還在求著把股權賣給別人!而這種毫無顧忌的渴望正迫使國外各投資銀行改變它們與中國打交道的手法,以俯就的態度壓低價格。”最后,就是建設銀行香港上市后的行情狀況,也正在驗證質疑者的聲音。 在“國有銀行賤賣”問題上,我們必須防止兩種傾向:要防止把國有銀行各個方面包括管理、資產和發展潛力估計過高,從而為“賤賣論”進行佐證;同時,也要防止把國有銀行說得一無是處,為回應“賤賣論”進行佐證。 我國國有銀行并沒有一些人說的那樣“糟”。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是從計劃經濟時期的國家專業銀行轉軌而來的。我們承認,由于從計劃經濟模式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國有銀行確實存在這樣那樣的不適應。但是經過這許多年的“歷練”,國有銀行無論從管理上還是從人才上,無論從新產品開發還是電子化建設上都有了一個巨大進步。 銀行業規模越大,調度資金的空間就越大,應對支付風險的能力就越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就越高。國有商業銀行的網點優勢、網絡優勢以及人才優勢,是許多股份制銀行無法比擬的。因此,為了回應“賤賣論”,為了佐證國有銀行沒有被賤賣,夸大國有銀行過去存在的問題,甚至把國有銀行的過去說得一無是處并不足取。 總之,國有銀行是否被賤賣,不能由力推國有銀行股改的當事者和身在國有銀行其中、具體進行股改操作的管理者說了算,而應該由權威中立機構說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