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談郎咸平的兩個致命錯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9日 02:3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12月6日,本欄揭示了郎咸平建言國內改革時持續犯的兩個致命錯誤———“路徑強迫”和“概念絕對化”,引來挺郎者的一些不滿,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揭短”并非筆者的終極目的,何況,郎先生的貢獻已被筆者事先列舉。我們探討問題的關鍵在于,以何種“路徑”消除目前存在的社會不公現象?演講者所描述的美英改革路徑是不是真的如此?怎樣從發達國家“拿來”為我所用?一個激烈反對既往改革成果和
筆者以為,任何人對腐敗、社會不公正現象進行批評,并且提出具體建議,都是有益的。但是,不顧國內人口眾多、資源不足、經濟發展水平的局限性,妄說國外的公司改革路徑、股市發展路徑,簡單地夸贊“美國治病不要保證金論”等現象,開出“以信托救治國企改革”等藥方,給國有企業改革貼上“只利于少數人”的絕對化標簽,這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難以運用到下一步改革實踐中去。 郎咸平作類似發言的情形很多。最近,他又說,美國通用公司(GE)韋爾奇妙手回春,把GE公司的市值從1984年的30億美元做大到去年的5000億美元,但其薪水“才”1億美元;而我國國有企業老總卻在企業發展緩慢的前提下,要拿高出資產增速數倍的薪水。 這個對比頗為吸引眼球,也頗能激起義憤。但問題是,是否國企高管的分配只能限定在“韋爾奇式的5000∶1”的范圍?筆者以為,高管報酬是否合理的本質不在于比例,而是是否堅持了市場化。資本所有者事先和經營者約定經營業績目標和報酬標準。如果高管們擅自違背事先約定,撈取非法收入,則涉及信用問題和法律問題。因此,郎咸平對枝節問題進行夸大對比,而置核心問題、事物本原于墻角,是否會誤導人們對改革路徑的判斷呢? 再如,郎咸平又說,“美國政府極力保護股市的穩定與繁榮,美國證監會擁有憲法賦予的至高的權利。 國力的發展和財富的積累,要通過股市來進行重分配,分配給所有的老百姓”。這話盡管動聽,但卻是無法找到依據的。美國人創造股市之初和股市發展的300多年間(“一戰”之后的近代資本主義股市迄今發展了91年),從來不是以“把財富分配給所有的老百姓”為核心宗旨的!股市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筆者也無需在此贅述。如此“演義”股市的基本歷史,能夠幫助人們找到改革路徑嗎? 股市的“三公“建設,主要還是靠監管透明、執法有效,靠投資者相對理性的判斷力(即用手投票和用腳投票)。至于公司質量問題,根本不是股市自身所能決定的。公司質量的高低,最終由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全社會的市場經濟意識、民主法治水平決定的。由此,規范發展股市,保證股市的公平和效率,在于培育環境、提高市場主體(包括所有股市投資者)的質量,而不是其他。而走過這些路,也需付出必要的時間成本。 筆者對于郎咸平所言“所有的職員都按照固定的流程來辦事,你走不走后門,辦事的效率都是一樣的,這樣就幾乎沒有了貪污的空間”;“自由民主憲法議會是資本主義發展強大的結果,而不是原因”,中國加強法治建設,“首先用法律來規范政府行為,然后再規范百姓行為”,是基本上贊同的。請挺郎者注意筆者的這一觀點。 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分配上、參與機會上、執法上的不公平現象,引起了人們的不滿,自然需要正視和加快解決。在此關鍵歷史時刻,我們不單需要揭示問題,更需要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路徑。 因此,在研究借鑒西方國家成功經驗的過程中,不能“掏空歷史”制造概念,更不能倒果為因。中國的經濟社會政治改革,一開始就是與對外開放并行提出的,我們理直氣壯地引進一切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經驗和智慧,但是,改革開放的實踐同時證明:1、簡單照搬和路徑強迫恰是失敗的教訓;2、改革的難點不在于微觀研究和評判,而在于是否能夠駕馭全局和把握進程。不統籌兼顧的改革注定是畸形的改革。 《國際金融報》(2005年12月09日第二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