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擔憂“中國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14:30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劉軍紅 當前,日本產業界流行三個詞—————產業回歸、BRICs和“China+1”。對日本企業而言,這三個詞都與中國有關,堪稱分散“中國風險”的代名詞。 當前,日本產業界流行三個詞—————產業回歸、BRICs和“China+1”。
所謂“產業回歸”,是指自2003年日本企業將關鍵產業撤回國內,擴張國內生產基地的行動。近幾年,索尼將數碼攝像機生產部分回撤日本,夏普則建設了龜山液晶顯示屏生產基地。主要企業的回歸帶動了相關企業緊跟回流。 BRICs則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四個新興市場國家群,乃取其英文第一個字母組合而成。美國高盛公司報告預測,到2039年四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當前世界最發達的美、日、德、英、法、意的總和,2050年世界將出現“中、美、印、日、巴西和俄羅斯”的新G6。四大新興市場國成為世界經濟最具潛力的投資亮點,也成為日本企業的戰略焦點。“China+1”最直接體現了日本企業對“中國風險”的危機意識,堪稱分散對華投資風險的戰略組合。 多找一只籃子 2001年中國入世,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表現了“世界市場”魅力。在日本企業看來,對華投資乃決勝全球競爭的關鍵。2000年起,日本企業再掀對華投資熱。“中國”、“中國特需”乃至“中國股”都是當時它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不過,隨著2003年SARS來襲、2004年中國加強宏觀經濟調控、2005年中日“政冷”深化,日本企業的“中國風險”意識逐漸上升,開始尋求分裝雞蛋的另外一只籃子。“China+1”遂應運而生,成為最熱門的話題。 分散“中國風險”,俄羅斯、印度和巴西自然是首選的棲息地。此外,東盟列國,特別是在生產成本、勞動成本上堪與中國媲美的越南也頗受日本企業青睞。與此同時,不少高附加值產業開始“內向”發展,確立國內研發、設計、生產總部基地。 中國投資魅力不減 不過,這三個關鍵詞在日本的流行,并不意味著中國投資魅力的衰減。如今,日本對華投資已由“生產出口”轉向內銷型為主,流通物流、信息廣告等服務業全面鋪開在華營銷網絡,更無從搞“波浪式投資”戰略(即在培養起競爭對手前,轉移投資方向)。 而當中國市場初現“世界市場”的風范,越南乃至其它BRICs市場卻仍不具備完全吸收日本產品的空間,尤其是高端產品。例如,最近日立公司在印度試探拓展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白家電”市場,與韓國產品競爭,仍不得不主要利用泰國的生產基地。又如,豐田公司盡管在俄羅斯設立了汽車組裝、銷售基地,但在規模擴展上始終信心不足。 最近,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調查顯示,雖然日本企業對BRICs、越南等的投資興趣上升,但對中國投資的欲望不減。日本經濟新聞社的調查也反映了相同的傾向。可以預見,日本企業的回歸戰略將難逾越國內高成本障礙,而且在員工保障、技術傳承上也會遇到新問題。分散中國風險,仍不能放棄中國投資。“China+1”仍必須以China為主。 (金陵/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