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小板指數繼續下跌了0.2%,較12月1日中小板指數1439點的開盤點位4日內跌幅達到7.36%。業內人士表示,中小板指數“見光死”并不意外,近期“新老劃斷”的腳步逐漸臨近,使中小板受到明顯壓力。
消息面上,早在12月1日的“第四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恢復中小板融資功能”的聲音就明白無誤地傳了出來。
而近日國信證券又公布了一份題為《股權分置改革下A股市場估值的國際比較》報告,該報告認為,大約在2006年春節前后,完成股改的公司總市值將占到總規模的65%,實施“新老劃斷”的條件基本成熟。
事實上,今年6月7日,中小板指數基日點位為1000點。從6月7日至12月6日,滬綜指漲幅5.51%,深成指微跌1.86%,而中小板指數漲幅仍高達33.3%。從反彈幅度來看,中小板指數近期出現回調也比較正常,而“新老劃斷”壓力無疑起到了助跌作用。
對于高成長性的中小板企業,短期內是否“跌過頭”了呢?
三季度報告顯示,50家中小企業板公司的業績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31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8.11%,而滬深兩市1380家上市公司的對應指標值為0.195元和7.268%的水平。
此外,50家公司平均對價為10送3.384股,明顯高于平均水平。實施對價后,受自然除權效應影響,中小企業板的平均市盈率進一步降低。盡管中小板的成長性非常突出,亦支撐中小板走強于大盤,但中小板的成長動力能否抵消“新老劃斷”壓力還有待觀察。
《國際金融報》(2005年12月07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