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經濟參考報:劉明康稱國有銀行并沒有被賤賣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6日 11:25 經濟參考報

  肯定引進外資銀行重要性

  在國有銀行賤賣爭論呈現白熱化的時候,又一位金融高官公開駁斥了“賤賣論”。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5日稱,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銀行并不存在賤賣的情況。他肯定了引進外資銀行的重要性,表示銀監會始終積極鼓勵吸引合格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參與中資
銀行改革重組。

  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劉明康重申了遴選戰略投資者的五個標準:入股比例不低于5%、股權三年鎖定期、派出董事、豐富的銀行業管理經驗、投資商業銀行不多于兩家。他說,從這五個標準可以看到,“境外的戰略投資者投機獲利的機會很少,他必須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我們做到長期合作、互利共贏”。

  劉明康認為,在入股價格方面要考慮到外國投資者的風險成本,而從目前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銀行的價位來看,都高于賬面凈值,所以并不存在賤賣的情況。

  在此前的11月28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次明確地反駁了“賤賣論”,對屢見報端的賤賣質疑進行了正面回應。

  賤賣質疑聲浪始于兩篇文章。一家報紙10月25日刊登的余云輝和駱德明的文章《誰將掌控中國的金融?》,此外有雜志也刊登了一篇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金融版圖告急》的報道。擔任德邦證券有限公司總裁的余云輝認為,國內金融企業在“像甩賣溫州鞋子一樣競相甩賣金融股權”,“這將會帶給中國金融業災難性的后果。”

  兩篇文章認為,國有銀行股權被賤賣了,銀行業大規模引進外資將威脅到中國的金融安全。當時正值建設銀行在香港公開募股,文章激起了廣泛爭論。一種流行的觀點稱,國家為建行上市而進行的財務重組花了4600億元,達到了較好財務狀況,卻把部分成果讓給了別人,是“肥水外流”。

  周小川反駁說,建行財務重組的代價與這一評論相距甚遠。他認為,建行這次重組中將可疑類資產剝離并以模擬市場價格出售,道理上不存在政府補助。但由于我國資產處置市場深度不夠,定價能力弱,在估值批發與零售中產生的價差應視為本次財務重組的成本。

  劉明康說,建行的招股價位從國際市場上講都是非常成功的。他分析說,建行發行價是每股2.35港元,市凈率(股價除以每股凈資產的比值)為1.96倍,是2000年以來亞太新興市場所有銀行上市股值當中比較高的,已經接近香港大型的上市銀行交易價的水平,甚至超過了某些歐美銀行的價格水準。

  上市后30天到60天是對定價水平的科學反映。從后市價格表現來看,建行的股價在上個星期已經穩定地上升到2.55港元,比IPO價格上升了8.5%。后市的表現如果超過IPO價格30%的話,那說明定價偏低。“建行的表現非常穩健,提升了8.5%,這就是一個明證。”劉明康說。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這些爭論使得引入戰略投資者更加謹慎。11月初,銀監會首次公開戰略投資者遴選的五項標準,淡馬錫投資中行一事擱淺。因為淡馬錫之前已經投資民生銀行和建設銀行,再投資中行將超出上限。劉明康也證實,中行和淡馬錫還在就入股一事進行討論。

  其實不論是“賤賣論”還是“威脅論”,其根本觀點建立在對金融業“以開放推動改革”這一路徑的懷疑上。

  周小川對此回應說,國有商業銀行之所以選擇“股份制改革和發行上市”的改革路徑,是經過一系列慎重研究才選中的。主要是參照了國有工業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革和公開上市的成功改革經驗。

  劉明康強調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重要性。他說,國有銀行改革要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國有銀行產權結構國有獨資的單一性,實現股權結構的多元化。只有在投資主體和利益主體多元化的基礎上,國家財政才不可能再為商業銀行的經營虧損去買單。戰略投資者可以實現機制和體制的創新,促進商業銀行營運的基礎條件發生根本的變化,通過合作還能迅速提升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

  銀監會也在5日提供的材料中表示,中資銀行在改革重組過程中引進戰略投資者,目的不在于“引資”而是“引智”,即學習和引進國際發達市場的銀行先進服務理念、管理經驗以及產品開發與維護的技術。引進合格的戰略投資者絕非迫于資本充足率達標壓力。

  據銀監會統計,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22家境外投資者入股17家中資銀行,外資投資金額已超過165億美元,占國內銀行總資本的15%左右。

  劉明康說,銀監會始終積極鼓勵吸引合格的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參與中資銀行改革重組,并通過發布《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為外資參股創造有利的監管環境。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