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民:消費市場的后顧之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6日 08:46 中國經濟時報 | |||||||||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系列調查·山東行(三)■本報記者李成剛李小千 “兩孩子都要用錢,家里有個啥事的也要花錢……余點錢都不敢花。”農民張大嫂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張大嫂是山東廣饒縣石村鎮張莊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在該村她家的經濟負擔還不算太重,兒子考上了南京的軍校,生活學習基本上不再由家里貼錢,女兒讀高中,是家里開支最大的。
事實上,記者所采訪的,大多是在山東“新鄉村”建設中走在前列,已經獲評為“文明村”、“小康村”的農村,村民收入水平在山東屬中高水平。但即使是這樣的鄉村居民,在消費能力上也是捉襟見肘,深有顧慮。 雖然在農民負擔減輕的同時,合作醫療、最低社保等制度已經開始大力推進,但在農村,消費市場不振,消費率低迷仍然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后顧之憂。 農民為何不敢消費 記者在廣饒縣張莊村了解到,該村居民已100%參加了合作醫療,大病統籌3000元以上的最高可以為村民個人承擔65%。在教育支出上,該村已實現了學雜費全免,村里還規定,每考一個大學生村里獎勵500元。該村村支書張會生介紹說,今年張莊村考出去了3個大學生,其中有一個還上了清華,“我們獎勵了他2000元,村里派車送他去了學校”。 但即便如此,在啟動農村居民消費上,農民們仍然還有“心理負擔”,“窮怕了”,一位村民說。 在張會生看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在他心目中至少要符合兩個標準,一是村民生活提高,能夠基本達到城里的水平;二是在精神上,城鄉沒有區別。但可以肯定,這兩點還遠未實現,“現在村民的收入還不牢靠,沒有穩定的保障。另外,醫療、大病、老人的養老、最低保障等,對村民(消費)還有著很大的影響”。 張會生舉例說,種地就不說了,現在農村的企業也不好搞,我們村1980年代壯大的集體企業,因為有了一定的基礎,相對還好些,新建的那些企業就不太景氣。 山東省農業資源相對匱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有限的土地資源、“不太景氣的企業”等等因素,都使農民還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對預期消費負擔,如醫療、教育、住房等,農民們因為習慣性因素還存有顧慮;在生產費用上,農資價格的變動仍然是影響農民消費的一個壓力;雖然稅費負擔有所減輕,但實際折算后農民所獲好處仍然有限;收入不均勻,使得農村消費市場長期得不到整體振興。 農民增收仍是一大難題 據記者采訪時了解,從1997年到2003年,山東省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5%,農民人均純收入從“八五”時期增長21%降到“九五”時期的9%,“十五”時期進而降到5%左右,2003、2004兩年雖有較大幅度增長,增幅達到了兩位數,但仍屬于恢復性質。 同時,雖然山東省農業增加值、農產品出口、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全國首位,但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全國第八位。其主要原因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緩慢,農民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較低。而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偏低、職業技能缺乏,又成為制約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充分就業的一大障礙。山東省有3600萬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2年,初中以下的占82.5%,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有17.7%。 據山東省有關部門調查,山東農村有1400萬富余勞動力轉移不出去,即使已經轉移出去的1200萬勞動力,就業也很不穩定,基本處于城鄉各半的兼業狀態。 農民錢不好掙,收入增長緩慢,面對消費時當然就顧慮重重。 統籌城鄉發展 啟動農村消費市場 毫無疑問,作為“新鄉村建設”的重點,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必須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方略。“其根本目標在于提高農民收入,這是啟動農村消費的前提保證。”山東省政府農業專家顧問團農經分團團長、山東農村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高煥喜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韓國在二十世紀90年代大力推進的“新鄉村建設”運動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鑒。 1990年代,韓國政府研究制定了14項40條政策,包括教育、醫療、農漁民年金制度;減輕農漁民負擔、擴大非農收入;建設現代化新村;擴建農漁村公路、開掘地下飲用水;鼓勵經營農業、增加信用保證金、搞農田耕地交易;建立競爭制度、建立健全農業支持機構等諸多方面,通過這些政策,使韓國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達到了城市居民收入的95.5%,城鄉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 高煥喜認為,啟動農村消費市場是一個系統化工程,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一是以路、點、水、訊、氣等為突破口,統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活環境;二是以衛生、教育、文化為突破口,統籌農村社會事業,衛生和教育,是農民最迫切盼望解決的問題;三是以低保、老保、五保為突破口,統籌農村社會保障,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四是以勞動力就業政策為突破口,統籌城鄉勞動力市場,打破對農村勞動力進城就業的限制性政策,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新農村建設最忌形式主義,需要政府加強協調、統籌規劃、穩妥推進。”高煥喜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