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文摘》是全球唯一的華文財經類文摘雜志,以摘選國內外優秀的財經文章為己任。創刊3年來,許多讀者紛紛參與,推選各自心目中最好的財經文章。2005年末,我們收集了讀者一年來對《財經文摘》的反饋資料,發現廣大讀者最強烈的呼吁就是要評選出年度優秀財經文章。由此,我們在忠實的訂戶、熱心的來信者、與我們有良好關系的媒體同仁中進行了一個“年度優秀財經文章”的調查,讓他們推薦出2005年度大陸原創財經類刊物中最有影響力的文章,歷時兩個月。最終,在近100篇讀者推薦的優秀財經文章中,我們編輯部全體
成員和顧問團綜合了得票數、本身雜志的影響力、文章關注的廣度、深度及時間后續報道等因素,推出了“2005年度最有影響力的財經文章”,共五篇。由于國內財經媒體眾多,財經優秀文章眾多,本次評選難免會有遺漏,歡迎廣大讀者指正并繼續踴躍推薦文章。
一.“陽光”隧道
作者:孔鵬 《新財富》主筆
獲獎辭:對陽光富豪陰暗隧道的權威調查與分析。
該期雜志對楊瀾、吳征夫婦控制的“陽光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名為《陽光隧道:利用底層上市公司斂財路線》的封面文章進行了深入報道。這篇報道出來后,引起了許多人對“偶像”楊瀾的聲討,但不久后,這篇文章在各大網站忽然神秘地消失了,連《新財富》自己的網站也沒了全文。許多人認為這里有人在暗中操作,在網站各論壇角落上表達出自己的憤怒。從另一個側面來說,也就是本篇文章的深遠影響力了。
《新財富》雜志研究發現,在炫目的楊瀾、陽光衛視背后,楊瀾、吳征夫婦控制的“陽光文化”,在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間,實業經營連年虧損,股價下跌了97%,累計超額收益率達-150%,卻通過股市共募集資金超過7億港元,令中小投資者權益不斷攤薄,損失慘重。
與此同時,通過搭建對底層上市公司“金字塔”式的持股結構,以之為“搬運隧道”,“陽光文化”的母公司——由楊瀾、吳征私人持有的“陽光媒體投資控股”卻始終保持了資產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并不用任何現金流出獲得了底層上市公司收購的有盈利能力的項目和投資。“陽光媒體投資控股”由2000年初始投入的3000多萬港元,5年時間總凈資產擴大到逾20億港元。
與上述運作相對應的是,香港上市的“陽光文化”股價一路走低,逐漸喪失融資功能。于是,楊瀾、吳征開始轉換資本市場,到新加坡借殼打造新的“隧道”,一舉擁有兩間新加坡上市公司,并在短期內通過股市進行新的融資,展開一系列收購,似在復制其在香港的成功模式。
《新財富》簡介:關注公司治理及資本運作的全新雜志。《新財富》雜志是由廣東省新聞出版局、證券時報社下屬的全景網絡有限公司合辦的一份大型商業財經類月刊。2001年1月試刊發行,3月份正式創刊,月刊。《新財富》在文章的方向性、權威性及深度、廣度等方面有較好的體現。
二.拆解黑龍江賣官鏈
作者:陸磊 《財經》研究員
段宏慶等 《財經》記者
獲獎辭:在涉案上百人的黑龍江賣官案中,《財經》雜志還原了真實,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2004年的7月,黑龍江省原人事廳廳長趙洪彥腐敗案在牡丹江市一審宣判,趙氏本人被判刑15年;今年3月22日,黑龍江省綏化市原市委書記馬德賣官受賄案在北京開庭;目前,黑龍江原省委副書記韓桂芝腐敗案也已進入審查起訴階段。
這起官場震蕩,正是黑龍江一連串賣官案被揭露、被查處、被清算的過程。如果從2002年4月馬德倒臺揭開蓋子算起,這場震蕩至今已歷時三年。粗略計算,其間共涉及不同級別的官員上百人:其中省級官員七人,省機關廳局級干部30余人。
從2004年6月始,《財經》記者六赴黑龍江,圍繞趙洪彥、馬德、韓桂芝等核心案件進行采訪,搜集了事件發生地有關政經社情大量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財經》研究人員著手對這起罕見的系列賣官案進行實證研究和闡釋:韓桂芝、趙洪彥到馬德,黑龍江省的“官位”交易如何實現均衡定價?如何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有何經濟學效應?本文所涉及的官位交易和“賣官鏈”,只應視為黑龍江政界的局部現象,但仍值得警惕。如果對其不加遏制,便可能由“鏈”而“網”,發生惡性癌變,最終使政府喪失公信。故此,《財經》的關注已超越新聞事實本身,而至于其間蘊含的本質——官場腐敗的結構性危機。只有深入剖析官場腐敗的制度特征,方能對癥下藥,尋求遏制腐敗的治本之道。
《財經》簡介:1998年4月創刊,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主辦,是一份富有新意的財經新聞刊物,集結了一批新聞界資深財經記者及青年新銳。《財經》堅持獨立、獨家、獨到的辦刊原則,以獨特的視角、深入的報道、精辟的分析吸引了大量讀者。目前在業界已形成相當影響。目前為雙周刊。
三.最后一批莫希干人
作者:周一 《中國企業家》資深記者
獲獎辭:獨創了中國企業家群體中“莫希干人”的概念,讓全社會的人開始關注這些人的命運。
盡管中國商界已被市場經濟教育了二十多年,但是在它體內,仍殘存相當數量的一批產權不清、出資人責權利不明、經營者價值以畸形方式體現的企業。與其產權體制的扭曲過時相反,這些企業中的一部分在高度市場化的產業里創下的業績倒(曾經)相當輝煌,可謂“明星”公司。
《中國企業家》將之稱為最后的“莫希干人”企業:一方面,它們在改制后將被出資人清晰的現代企業所取代,另一方面,在日后中國漸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下,再不會有如此基因和面目的企業出生。如今,它們絕大多數被控制在地方國資委手上。
《中國企業家》對“莫希干人”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歸納與總結。文章指出這批最后的“莫希干人”和他們身后的企業仿佛正彷徨在十字交叉的路口,向左走,也許是鋃鐺入獄,向右走,也許是被迫出局。而他們命運的決定權,相當一部分并不在他們自己的手里。
呼吁人們對這群“莫希干人”生存環境的關注,呼吁社會相關部門行動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說,該文是影響深遠的。
《中國企業家》簡介:創刊于1985年,她的定位:立足“商業領袖”,關注“領袖商業”,記錄總結中國企業家領袖所代表的商業趨勢、管理智慧。20年來,《中國企業家》與中國企業家階層共同成長,秉承“國力的較量在于企業,企業的較量在于企業家核心理念”,倡導企業家精神,致力使企業家階層成為中國社會最受尊重的主流人群。目前為半月刊。
四.到農村去!
作者:杜晨 汪若菡 陳標杰 《IT經理世界》記者
獲獎辭:重新挖掘出“到農村去”這一口號的現實意義,認為它是目前指引企業拓展市場的方向標。
“到農村去!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為的!”這句37年前毛澤東提出的口號,作者重新賦予了深遠的現實意義。現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于許多急需開拓市場的企業來說,一二級市場的日趨飽和,縣鄉級市場的重要性越發凸顯出來。文章呼吁無論是出于戰略還是戰術上的考慮,企業都應該“到農村去”。目前,企業一般熱于談論的市場是指一二級的主流市場,而實際上四五級市場卻擁有著中國近80%的人口比例,農村市場的購買力正在增強且潛力巨大。作者通過調查,發現四五級市場是許多日用消費品的本土企業長期盤踞、賴以滋養和成長的根據地;同時,原本以大城市為主戰場的家電、PC廠商也開始加大對縣鄉級市場的投入。
《IT經理世界》指出農村市場是今后企業的必爭之地,農村市場是公司下一步利潤的保證。可以說,文章中有多實地案例、一線的調查和深度的分析,真正起到了為企業出謀劃策,為企業提供理論支持的作用。
《IT經理世界》簡介:創刊于1998年3月,是一本享有一定聲譽,相對成熟的商業管理雜志,目前為半月刊。秉承“觀點前衛、立意嚴肅、謹慎求證、忠實記錄”的風格,致力于對當前中國工商界問題的獨立判斷以及深刻剖析,是一份能夠在中國企業發展過程中起到輿論引導作用的比較權威媒體。
五.“黑”“白”難辨的文物交易
作者:鐘岷源 《南風窗》記者 李季 游蘇蘇 特約記者
獲獎辭:對嚴重的文物流失現象最直觀的報道,向我國文物保護方面的政策和體制提出警示。
《南風窗》作為擁有重要影響的政經類雜志,其“時政”與“社會”作為強檔欄目尤受社會的關注。這期雜志“社會”欄目的核心文章觀點犀利,直接指向目前嚴重的文物盜竊倒賣、文物市場監管中的體制缺損和政策漏洞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2005年10月,國家考古人員在福建平潭“碗礁海域”的一艘古沉船上打撈文物1.6萬件,且“件件名貴,是我國有史以來水下數量最大的文物挖掘”。但這次最大的挖掘也引出了文物保護存在的種種問題。
當時處于福清海口、長樂松下、平潭嶼頭的三縣交匯之地的“碗礁海域”,附近漁民爭相打撈,并從廣東高價聘請“水鬼”(潛水員)進行“海底作業”。文物販子就等在岸邊,撈出即賣,迅速流入市場。“一邊是盜竊的猖狂,一邊是走私和倒賣的猖狂。”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使用“失控”兩字概括了近年中國文物保護的局面。
從體制層面看,現有文物監管體制難以保障國家關于文物市場法規的落實。一方面相對于龐大的集市式民間文物市場,監管力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文物、工商、公安和海關部門難以形成合力,所以也不能有效遏止集市式民間文物市場上的文物違法活動。
《南風窗》記者一線的采訪和專家精辟的分解,第一時間提出文物保護方面嚴重的監管體制方面的漏洞,引起了相關單位極大的重視和廣大讀者的關心。
《南風窗》簡介:中國政經新聞雜志的佼佼者,1985年4月創刊,半月刊。《南風窗》最早提出“一份有責任感的政經雜志”的概念,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新聞雜志的道路上,以其充滿責任、良知、正義感的鮮明姿態,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發行量在同類雜志中遙遙領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