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北方經濟崛起廣東積極應對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10:50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本報記者 葉紅菱 田川

  科技創新添活力

  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領頭羊”,廣東的經濟增長模式曾被認為是全國經濟增長的典型。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更是被眾多渴望富裕的省份所模仿

  然而這種投資驅動型的高消耗經濟增長模式注定要受到資源的約束,難以持久。“能源告急、土地緊缺、產業結構升級緩慢、主要經濟指標下滑”,構成了當前廣東經濟發展的“內憂”與“外患”。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持續回落,工業全國第一的位置被山東搶走。因此,如何破除外向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瓶頸”,成為解決廣東經濟發展問題的關鍵。

  廣東經濟發展出現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如果說廣東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那么廣東經濟的真正出路又在哪里?為此,本報記者請來了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陳池和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財稅金融處處長蔣建業兩位專家,就廣東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話題進行深入探討。陳池多年在廣東省政府調研部門工作,對廣東經濟深有研究;蔣建業則對國際經濟、國際產業轉移有獨到研究,多次直接推動了廣東有關戰略決策的制定。

  改革創新: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訪談者:陳池(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

  記者:廣東經濟的增長路徑為廣東的振興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為什么說20多年的外源性經濟增長(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外貿和外資拉動)也為廣東的后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陳池:廣東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很快,但廣東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是靠投入和消耗資源發展起來的,帶有粗放型的經濟特點。比如土地資源,現在廣東各地的土地資源較緊張說明了這方面的消耗較多。其次,廣東的資金投入較多。很多地方都是靠大量的資金投入和貸款的投入帶動經濟的增長,即經濟的增長是靠信貸資金來驅動的。

  記者:“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要轉變當前的經濟增長方式。在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強調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如何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陳池: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消除阻礙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根源。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并為其轉變提供體制性的保障。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要弄清阻礙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根源。從體制上分析,改革開放前一階段,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帶有粗放型的特點。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到我國現在的經濟增長方式還是較粗放,發展不平衡的矛盾還較突出,體制和機制還不完善。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與我們的體制和機制的不完善有關。如果體制不完善,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就無法轉變,這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記者:按您所說,改革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最根本的推動力。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難是易?這個“改革”應包含哪些內容?

  陳池:廣東的市場化程度較高,但傳統的計劃體制還慣性存在。即當前廣東的市場經濟尚不夠完善,還帶有傳統計劃經濟的痕跡。事實上這種情況全國其他地方也存在。比如前段時間的經濟增長過熱,歸根到底也是體制問題,主要還是地方政府的職能沒有產生根本轉變,比如政府追求GDP的增長和政績,不惜利用手段配置資源大搞投資,各地互相比較推動經濟過熱,而這種過熱的經濟增長必然帶來效率的損失、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就有難度。

  政府要從經濟型政府轉變為公共服務型的政府,重點要創造公共產品和提供公共服務和創造公平環境,從一個無所不包的政府轉化為有限政府。所謂有限就是不能對經濟無所不包,如果對經濟干預太多就變成了粗放型。因此,只能把配置資源的主要功能交給市場,政府的職能主要是市場環境、經濟調控和制定法律。

  記者: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除了改革體制外,還有哪些手段?

  陳池:要加快要素市場化的進程。現在我們要素市場化的改革還是較滯后。要重點發展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土地、技術、勞動力的要素市場,要引進競爭,降低交通、電力、通訊、信息、旅游、中介服務、城市公共事業的市場準入標準,加大

競爭力度。要破除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主義,形成統一的市場。要堅持城鄉統籌推動城鄉勞動力市場逐步一體化。還有,土地市場也要加快改革。

  記者: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將給企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陳池: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強調企業改革,因為企業是市場主體。企業改革要發展混合型企業,使得企業產權多元化、分散化,把各種所有制的優點集中起來,使得企業成為有活力、追求效益的企業。

  現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存在產權單一的情況,尤其民營經濟很多是家族企業,因此特別需要通過產權改革提高企業效益。

  記者:廣東經濟的真正出路在哪里?

  陳池:綜上所述,通過改革、推進市場化,通過體制和機制的轉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獲得體制上的保障。推進政府主導型經濟向市場主導型經濟的轉變,即要轉變政府職能。其次,加快要素市場化進程,加快土地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其他競爭。第三,企業的改革,包括民營經濟、國有企業的改革。利用各種社會的優勢提高企業的效率,提高企業對經濟增長方式的關心,追求節約型的增長方式。

  技術創新:著力點單一“武功”會被廢

  訪談者:蔣建業(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財稅金融處處長)

  記者:目前廣東原有的發展模式已出現新情況和新問題,已到了“非轉不可”的地步。您認為廣東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應包含哪些方面?

  蔣建業:廣東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應朝著品牌、標準、

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四大方面努力。下面著重談談技術創新。當前推進技術創新當務之急是要創新思路。離開了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
化工
作中的任何一項,技術創新的市場化過程就難以順暢,技術創新的“武功”可能隨時被廢掉,市場效果會大打折扣。只有三者緊密捆綁起來,技術創新的市場化過程才會順暢,才會發揮巨大的市場效應。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認識問題。

  記者:長期以來,我們在技術創新工作中花了不少精力、投入不少。但奇怪的是各級政府花了那么多精力抓技術開發,將科學技術上升到第一生產力的戰略高度來抓,還總是政府熱,企業冷,技術機構也冷。

  蔣建業:對于技術創新,我們不是不發力,該發的力都發了,問題是著力點太單一。為什么企業的積極性上不來,關鍵是真正能看到的效果不多,所以積極上不來。為什么出不來效果,關鍵是經營模式不對。問題就出在缺乏有效的市場運作機制和模式。

  因此,為了提高技術創新工作的有效性,必須將技術創新工作與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化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捆綁式運作,三者缺一不可。假設投入300億,單一地全投入技術創新,肯定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但如果將300億按照“1+1+1”的運作模式分三塊去花,可能會產生500億、1000億的投入效果,道理就這么簡單。長期以來,我們在技術創新方面花了不少錢,效果為什么不太理想,就是這個道理。

  由于我們不懂如何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或是保護的方式方法不對,重開發,輕保護,習慣于先開發,后保護,出了問題再保護,自己開發的技術,最后變成別人的。VCD技術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我們最先開發的,但被國外申請了技術專利,未來也得自己花錢買自己的東西。這給我們一個警醒,光是開發技術,不對技術進行保護性確權,不會進行國際性確權,或是保護的方法不對,最后自己的東西變成了別人的東西,教訓是十分深刻的。標準化工作對技術創新十分重要,不然的話,再先進的技術創新成果可能作用不大,很難派上用場,技術優勢難以轉化為市場優勢。

  記者:現階段對技術創新,除了投入精力和資金外,政府是否也應調整思路?

  蔣建業:政府要調整思路關鍵是調整政府職能定位的問題,要學會思考政府如何少花錢、少花精力,引導社會(技術機構和企業)多花錢、多花精力,引導社會形成一套有效的市場化運作機制和模式,主要靠這個東西起作用,真正做出效果來。一定要轉變觀念,要從根本上將技術創新從技術層面的概念轉變到市場化經營層面的概念。特別要強化對技術創新捆綁經營模式的認識。

  調整政府職能定位。政府能力有限,對技術創新工作,該退位的應退位,該補位的應補位,政府不能包攬太多。政府主要抓思路引導,只抓新興領域的核心關鍵性、前期性的技術創新,省里還要大力借助國家力量,不然難以成功。而對一大批傳統、輕型化產業,行業本身技術含量并不高,我們的基礎也不錯,技術創新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東西,目前產業升級的障礙主要不在技術創新方面,技術創新完全可以由企業自己干。只要弄懂了新的技術創新捆綁經營模式,企業就能干好。要改變過分分散的資金投放模式,改為集中和導向性投放模式。但對標準化工作、知識產權保護這兩方面的工作,政府應做很多補位的工作,也還有很多再認識和思路創新的工作。而標準化工作,主要是爭取標準的制定權(話語權)或參與制定權。

  (曉航/編制)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