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些企業經歷危機后更強更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4日 18:37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吳曉燕 來源:中國經營報 禽流感、松花江被污染、卡特里娜颶風、印度洋海嘯、SARS……頻繁發生的公共危機將人們一次次置于恐慌之中,也一次次地提醒我們自然災害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有多大,尤其是對那些毫無準備的企業。
研究表明,只有30%至40%的企業有危機管理計劃或系統,而且有危機規劃的企業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為災難上,如戰爭、恐怖襲擊或事故。自然災害處于次要地位。而事實上,自然災害的后果可能更為嚴重。 現在,禽類企業已經開始在“流感”作用下打起了哆嗦:肯德基、華都肉雞、波司登羽絨服、全聚德……無一幸免,他們是最可預見的需要應對這場危機的企業,我們的記者身入一線,觀察企業的種種努力,也感受著他們的無奈——盡管采取了種種招術,但收效甚微。具體內容在B2版有所呈現。 還可以做哪些努力?難道真的束手無策?危機來臨時,難道只有危,沒有機?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伊恩·米特羅夫教授著有一本書——《為什么一些企業經歷危機后更強更好》,僅從書名上就給出了答案。 機會出現了,因為災害成了改變的默認動因,促使個人、企業乃至社會反思該如何運作。換言之,重建過程不一定是簡單的恢復原貌。重建可被視為一個機會,能重新設計或再造更高效的過程與系統。 于是,我們也列出了在公共災難中有較好表現的一些企業,以更詳細地闡述其中的方法,他們包括沃爾瑪、微軟、AB和戴爾等。我們可以向沃爾瑪學災難管理;向微軟學如何遠程辦公;向AB學心理防疫…… 最后,我們還要提醒你:與管理實踐中的其他許多問題一樣,前瞻性思維和計劃必不可少;了解可能出現的危機的性質,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進行準備。 不過,即使管理者計劃好如何應對公共危機,他們還是有可能受到潛在的威脅,比如可能損害公司業務的新技術的發展。因此,好的危機管理,要求有能力對危機事件做出迅速而又積極的回應,而不管此等事件是否被預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