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以市場換技術是可行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3日 11:13 經濟參考報

  目前,許多人都認為,“以市場換技術”是得不償失,既得不到最前沿的技術又失去了市場。因此,發展科技只能靠自主創新。

  筆者以為,認為市場一旦開放,必然丟失,是一種悲觀、消極、缺乏自信的認識,完全忽視了我國企業在市場開放以后所取得的驕人戰績,在“中國制造”已經令世界經濟大國恐慌、中國出口商品技術含量迅速提高、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的時候,這種自我懷
疑的言論是不合時宜的。

  在我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尤其使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世界上迅速擴大其市場份額時,國內市場一些技術或資本密集型的產品的市場份額也被外國品牌的商品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這是事實,但這正是市場機制在一個開放的市場經濟系統中發揮作用的結果,不是壞事情,因為在將來我國的企業同樣要依靠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在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部門與國外企業展開競爭。在我國經濟現在的發展階段,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下,在開放的經濟系統中,由于我國的勞動力資源方面的優勢和資本稀缺的事實,勞動密集型產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這不是哪個專家或政府部門規劃的結果,是市場經濟規律作用的結果,因為這是我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也是我們最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這就意味著發展這些產業,我們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可以以較快的速度積累起資本來,從而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漸次升級。雖然幾億件襯衫才可以換一架波音飛機,但一臺縫紉機就可以生產襯衫,但生產一架飛機的投入何止一件襯衫的千萬倍,生產襯衫我們可以讓千萬人就業,生產飛機又能夠有多少人在這個產品的生產部門找到工作。誰會主動放棄自己的現有優勢呢?

  某一比例的市場份額一旦被外國公司占有,是否會一直保留下去呢?這又是一個消極、悲觀的論調。有人說“市場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了,奪回來十分艱辛”,首先,某一產品的市場規模不是固定不變的,我們的經濟規模翻了幾番,外國公司在我國所占有的市場份額,不全是我們丟失的,有些是我們讓出的,因為我們發現了更具

競爭力的領域,有些是外國公司開發出來的,如
汽車市場
,過去我們的占有率較高,但那是一個多么狹小的市場啊,市場開放以后,市場規模發展很快,盡管是外國的品牌,但是中國生產,外國的資本、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營銷技巧為我國的勞動力、原材料、服務業、建筑業也創造了大量需求。

  其次,失去了不見的回不來了。隨著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產業的資本積累,我國的產業結構自然就會不斷升級,資本密集型的產業才有可能不斷發展起來,進而隨著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和創新活動的制度環境的改善,技術密集的部門才可能進一步發展起來。這就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過去我們都以擁有一臺日本產的電視機為榮,后來我們使用中國產的日本品牌的電視機,再后來我們放心購買民族品牌的電視機,再后來我們大量出口民族品牌的電視機,這就是一個產業部門在短短的十幾年間走過的歷程。日本和韓國無不經歷過這樣的發展過程。你可以懷疑別的什么東西,就是不要懷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只要給這個民族一個好的制度環境。

  你也許認為目前的國際分工不公平,你生產服裝,別人生產軟件與飛機,但這是由你自身的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而不是由某國強制的,只要是自由貿易、自主投資形成的分工體系,不是(軍事)強制形成的,這個分工體系就是最有利于你的,自由競爭形成的生產分工沒有公平與不公平,合理與不合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你找到你最有競爭力的位置,這個分工就最有利于你。還有什么能夠比我們在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里創造出的經濟發展的奇跡更令我們感到自豪、更為我們贏得民族尊嚴的呢?

  開放了市場是不是不見得就能夠得到別人的技術呢?首先,開放意味著競爭,競爭是效率與繁榮的基礎與源泉,所以你在世界上找不到一個國家在封閉的經濟系統中實現了持久的、真實的、全面的、可持續的經濟繁榮,我們那么長時間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已經給予我們足夠的經驗了。其次,市場開放以后,產品的流動是技術擴散的一個重要渠道,就猶如古代的絲綢之路將中國的先進技術擴散到歐洲一樣,外國產品的進入,同樣會不可避免地將先進的技術、生產組織方式、管理經驗、營銷技巧帶到國內,這就是為什么西方國家在某些情況下不愿意將有些產品賣給中國,比如先進的雷達和戰斗機。這也是為什么站在某一領域最前沿的企業只有依靠巨額的研發投入以保持持續的創新才可能勉強擺脫模仿者的追趕的原因。第三,隨著外國公司將生產基地移到中國,技術擴散的速度空前加快,中國人不是僅僅可以看到優秀的產品,還可以親自加入到他們的生產過程和研發過程中去,這些熟練工人和研究人員的發展很難說是有害于民族產業的發展與研發能力的提高。

  也許有人會說外國公司不會把最先進的核心技術轉讓給我們,但開放本身就對我們有利。雖然我們在大多數領域遠離技術進步的前沿,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不必再經歷先發展國家所經歷的漫長、曲折而昂貴的發現之路。我們可以付出較低的代價吸收和利用發達國家積累起來的技術知識體系,學習和推廣比開發要付出小的多投入和時間,從而節省昂貴的研發費用和時間。

  我們和發達國家在大多數領域在技術、設計、研發、國際市場的營銷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那些對發達國家來說已經不那么先進的技術也對提高我們的資本積累能力、國際市場競爭力、產業結構的高度、本國人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有巨大作用,也比我們支付高額經濟代價去“二次獨立發現”要經濟得多,如家用電器生產技術。

  當然,那些我們在目前非常需要、又購買不到的關鍵技術,我們當然要

自主研發了,如敏感的軍事技術、有廣泛應用領域的核心技術等等,但我們一定要對這些需要自主開發的技術進行科學和嚴謹的論證,要和對我們國家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國際環境的客觀、真實的評估結合起來,因為似乎每個部門、每個研究團體都有通過夸大本部門、本項目的重要性來尋求來自政府的預算支持和行政保護的強烈動機,猶如美國的國防部最為熱衷于“中國威脅論”一樣。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