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會致辭及主題演講實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17:58 新浪財經 | |||||||||
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會于2005年12月1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飯店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為“商業中國推動力:創新·責任·全球化”。 本次會議由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以下為21世紀經濟報道2005年會主題演講實錄: 主持人: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我剛才看了這五分鐘的短片非常受到鼓舞,現在大家應該用非常熱烈的感謝21世紀這份特別好的報紙給我們這么精采的內容。我想在過去的一年,2005年應該是多事之年,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看到了神六升天,同時我們看到紡織品貿易風波,看到油價不斷上漲和匯率的問題。我們面對所有問題接踵而來的時間,但是大家有一個想法是相同的中國和世界的距離更近了,世界發展的軸心越來越向中國靠近。有人把世界經濟發展比喻成一個函數的話,中國在其中的權重應該是越來越重了。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元素,中國在過去一年當中舊有的經濟體制和舊有的經濟在努力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在試圖改變自己的舊有的經濟模式。而新經濟,尤其是IT和媒體行業,比如百度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劃上了中國的記號,我們期待所有中國企業在2006年有更好的發展,我們也要深刻的思考作為企業公民的責任感。同時我們非常高興我們有這么好的金融媒體,比如說《21世紀經濟報道》過我們報道、給我們監督社會和商業比較的歷程。在2006年我們知道這張報紙要從每周兩期,改為每周三期,我們祝他們一路走好,有更好的表現。 今天,我代表主辦方介紹一下今天參加會議的嘉賓,他們是南方報業集團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總編輯丘克軍先生、21世紀報系發行人沈顥先生、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先生、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先生、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中華區董事長關志華先生、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先生,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公共事務副總裁許國禎先生、百度總裁李彥宏先生、摩托羅拉(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代表孫大明先生、LEAD國際機構中國項目主任李來來女士、國美集團副總裁王俊洲先生、21世紀報系常務副總裁、《21世紀經濟報道》主編劉洲偉先生、21世紀副總編輯李戎先生、21世紀報系總經理陳東陽先生、《21世紀商業評論》執行總編劉暉先生。感謝各位嘉賓。 首先請南方報業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總編輯丘克軍先生致辭。 丘克軍: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今天是《21世紀經濟報道》的高朋盛會,也是《21世紀經濟報道》商業思維峰會,在中國經濟即將完成新世紀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的時候,《21世紀經濟報道》也快將迎來它五周歲的生日。五年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一群中國新聞人的崇高理念,催生了新世紀的第一份財經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五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中國經濟弄潮兒的大膽作用,成就了今天這份中國商業報紙的領導者—《21世紀經濟報道》。這份媒體代表了中國向上生長的力量,匯聚了中國最優秀的人群。在這里,我謹代表南方報業集團、代表21世紀報系對社會各界和在座的各位五年來對《21世紀經濟報道》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21世紀經濟報道》生于2001年1月1日,降生在新世紀晨曦之中,它一出生就走上了一條從未有足跡的道路,他以新聞創造價值,徹底新聞,徹底領先,硬新聞就是硬道理的嶄新理念,鑄造了《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商業報紙領導者的崇高定位。從2003年的一周兩期,到2006年的一周三期的嶄新步伐,《21世紀經濟報道》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勇往直前。2006年的《21世紀經濟報道》新聞將更加獨立,資訊將更加新鮮。我們的新聞用客觀和公正啟迪心智,讀者的認同是對我們的鞭策,我們以不斷更新的態度服務中國的最優秀的人群。再次我代表21世紀報系代詞感謝各位嘉賓光臨本次盛會,再次感謝各位對《21世紀經濟報道》的關懷和支持。 主持人: 謝謝丘給我們的致辭,我們這個題板上寫的這個主題是創新、責任、全球化,下面這位主題給我們講的是新洋務運動,下面請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先生就新洋務運動和人文精神展開他的演講。 項兵:很高興、很榮幸參加這次盛會,我覺得這次會議的主題特別好,《21世紀經濟報道》把我們這么多企業家、學者的注意力轉移到創新和責任身上,同時在新的環境下,如何考慮企業的創新和責任。其實,《21世紀經濟報道》本身就是中國企業最經典的創新案例之一。 今天,我希望借此機會和大家談一下在經濟全球化下的企業創新,從2002年底到現在,我大概是花了三年時間,一直在鼓吹和弘揚新洋務的思維,如果中國企業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或者是做出創新的話,我希望介紹一下,新洋務的創新和現有的思維方式可能帶來什么不同的戰法。有的時間的話,我再談一下和企業責任相關的人文精神。 首先,我從微觀的角度觀察多一些,我的問題的提出是這樣的,為什么在將來三年到五年,我們政府如此之強調創新?如果創新如此重要,我們的應對之策是什么?為什么我認為現有視野和思維模式與洋務運動的思維有類似之處,而洋務運動的思維應對下一輪的挑戰,它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然后我再介紹一下新洋務有可能帶來那些新的戰法,我用一到兩個企業的案例,他們如何通過實踐來實現這個新洋務的。 經濟全球化有兩個趨勢我強調一下,第一個是全球市場一體化。另外一個,我想強調的就是競爭對手已經具備了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2002年底的時候我第一次提出這個,我說你想想,2002年底的時候中國GDP占全球的3%,中國以外是97%。在座的部分跨國公司代表已經能整合全球的資源,能夠把97%的市場瓜分完畢。然后又在中國市場和中國的民族企業,把3%的市場,今年是4%了,把4%的市場和我們平分秋色。中國的民族企業在全球競爭中,面臨的挑戰非常之殘酷。絕對不可以低估將來五年到十年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所以,當時我是比較早的一撥人提出這種危機感,因為我是希望從月球上看地球,看一下整個世界格局的走勢,我們占了3%,人家占了97%,強大的跨國公司已經可以在全球整合資源,而我們的視野一直在想如何在中國整合資源,去抗衡全球,這個是給我帶來最大的震撼。而這個震撼是源自于2000年以后,通過給跨國公司企業高層做培訓,我深刻感受到他們2000年和2001年地球現有資源最后一撥的瓜分計劃。而我們卻一直在考慮中國、中國、中國。當時提到了制造業這塊,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取得的成就是無可置疑的。這個往后看,市場換技術的思路已經走到了盡頭,我沒有碰到一家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金東方和松下合資的20年,金東方沒有掌握任何技術。所以,沒有一個跨國公司愿意扶植一撥比自己更強大的競爭對手,他為什么要轉移核心技術給你?所以,核心技術的問題,國際品牌和渠道的問題,中國的制造業這兩塊都沒有拿到。所以,中國企業就是靠價格競爭,然后出口,出口又反傾銷,這幾個問題困擾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這些問題解決不了,中國制造業的地位就是現代奴隸的地位,當然我們很多的行業做得相當不錯,比如說非主流產品,比如浙江、鞋子、襪子、打火機,但是這些是非主流產品,一個國家要強大,必須要靠主流產品。所以,如果這幾個問題解決不了,中國制造業的地位就是一個現代奴隸的地位。在中國民族企業中很少有企業能給員工帶來世界級的個人收入,至少我認為這是企業責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僅僅是捐給希望小學,一定要給員工帶來世界級的個人收入,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可能出一批中產階級,只有這樣中國才可能實現和諧社會。 所以,如果這三個問題不能解決,我們有可能從計劃經濟的鳥籠走進了市場經濟的鳥籠,我們被邊緣化的可能是存在的。我們憑什么出一批頂天立地的企業,能給員工帶來世界級的收入,又給股東帶來世界級的回報。前兩天我們學校在重慶搞了一個論壇,比如說尹總提出來把汽車從120塊錢一噸降到40塊錢一噸。為什么形成這三塊板的問題,有國際分工的問題,有市場換技術,國家政策的考慮,同時我們企業家也要考慮,哪些東西我們要做調整,才有可能打破這天花板。如果我們的視野僅僅是停留在價格、成本,你做100、他做80,他做40,他做20,這種思維會樹敵太多。比如做非主流產品,我們把亞、非、拉的企業打掉了,如果做主流產品,我們相當于把歐洲的中產階級打成了無產階級。所以,如果按照這么發展,我們在全球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在亞、非、拉我們以非主流產品得罪了很多人。但是在主流產品市場,你把他的中產階級練成無產階級的時候,他就會著急了。所以,我強調的是我們企業家視野思維太窄,永遠是價格、成本,這條路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個思維必須要調整和改變,當然不是說這個思維沒有價值,但是至少這么多企業做制造業都是同樣的思維的話,真的值得我們討論。這個就是我講的創新,在哪些方面創新,不僅僅要技術創新,打破天花板,其他的創新,至少同樣的重要,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話。至少,我認為國際競爭給中國企業留下的時間不多。這不是我說的,而是真正已經成為世界級的跨國公司,他們下一步五年到十年在全球重新配置資源的行動,競爭對手不會給你留下很多的時間,如果他在96%的市場布局全部完成,又在中國市場和我們平分秋色的話,我覺得游戲已經結束了。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我們從中國的利益來考慮,從中國的民族企業考慮的話,這可能是我們最后一次機會。因為這最大的市場已經一體化了,況且已經有很多企業已經具備瓜分全球資源的能力了,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 過去的模式,日本靠日本的資源,德國靠德國的資源,韓國靠韓國的資源,美國靠美國的資源。但是你看日本、德國制造的流程、系統集成的能力是獨步天下的,法國、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使他們在高端消費品是獨步天下的,美國就更多了。最重要的優勢是美國人集全世界人才為我所用,然后全球抗衡你一個國家。其實,這都是過去的模式,過去絕大部分模式是整合一個國家的資源基本上對抗全球。那么我們的洋務運動的基本思路和過去是吻合的,我們整合中國資源對抗世界,這個思維在過去是可以的,因為當時各個國家以整合各個國家的資源為主。我們派一撥留學生出去,包括在國內跨國公司對中國帶來的貢獻不僅僅是技術和管理,同時使得一批優秀的中國人學會了現代管理知識,所以它的貢獻和積極意義是必須肯定的。但是,僅僅靠一撥中國人,比如說派2000個中國留學生到意大利學習汽車設計,這2000個中國留學生回到國內,我們設計的汽車能超過意大利嗎?不可能,因為我們的思維是中國對抗世界,我們希望我們中國人學完了以后可以超越。在競爭對手可以整合全球資源的今天,這個思維已經過時了,相當于我能整合朝陽區的資源,你作為我的對手能整合全球的資源,我的視野已經輸掉了,我不是以全球抗衡全球,是以中國抗衡全球。這個思維的體現是獨立自主、自主研發、自力更生,自我。我們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我們沒有資金,三星60億美金,我們到哪弄60億美金,豐田的研發費60億美金。同樣重要的是研發的整個體系、流程、視野,即使你有同樣的錢,你能不能和世界上最棒的研發隊伍研發出同樣優秀的東西,我講的不是點的突破,而是面的突破。所以,我們可以集中資源把神舟五號、六號送上天,但是這只是一個點的突破,不是面的突破,面的突破必須靠流程、靠視野。中國企業除了在研發方面匱乏資本以外,還匱乏流程、匱乏視野。同樣重要的,比如說一個公司有了先進的技術,他給通用汽車、給福特做配件,做裝備,不是說你技術先進就會采用你的,有服務的問題、有可靠性的問題,這個不是三年兩年可以解決的。華為要做英國電信的設備供應商走了多長時間?不是技術先進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自主研發,至少我認為對很多中國企業,中國的主流企業,我們很多方面是有缺陷的,因為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是和自己比,我投入100億,我是不是有進步?當然是有進步了,你要和世界最棒的比,世界最棒的投100億他進步了多少。 新環境下,如何考慮創新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現在是鏈條對鏈條的競爭,時間關系,這一點我不展開了,我要強調的一點是沒有一個民族在所有方面是優秀的,所以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對抗全球是以卵擊石,只有利用全球的資源,才能解決我們面臨的問題。所以,一定要有大我的概念,我不是中國,跳出中國看中國,這個是我鼓吹的到月亮上看地球,思路就是你跳出中國看中國,你要好好的審視一下中國的機會和風險所在。中國占全球的比重如此小,中國的企業必須以小博大,以弱勝強,后發制人。我們以4%的市場搏96%的市場,中國企業沒有更高的高度,更寬闊的視野,我們談追趕都不可能,更談不上超越。所以,在新洋務的視野下如何考慮創新?創新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視野和思維的創新,然后是制度和機制的創新,管理模式的創新,市場化的創新,業務模式的創新,然后是科技的創新。 比如說思維創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是不可置疑的,但是我們要超越科學技術,因為在市場經濟中,頂天立地的是一撥偉大的商業機構,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考慮,我們是不是可以提“企業興國”。我剛才說這個不是說科技不重要,摩托羅拉的依星很先進,但是他們碰到了問題。華為的即是相近的技術,英國電信的認證過程非常麻煩。科技的重要性是無可置疑,而資本主義市場的精髓,市場經濟的戰斗力在于一批偉大的商業機構。所以“企業興國”是可以考慮的,至少和科技是互補的。我們有時候太關注科技,而不關注到底偉大的商業機構需要什么樣的基因,這個基因我們有沒有,有些是企業內部的,有些是市場必須提供的。舉個例子,我們一談創新,我們組織一批科學家研究,研究出新的產品,然后推向市場,這是傳統的思路。我以前在北大教了一個民營企業的EMBA同學,他給另外一家企業做的擔保,另外這家企業財務上有問題,他是給一個大跨國公司做配件的,做的很優秀,做了十幾年了,擔保出了問題以后,銀行把他工廠封掉了,他不能按時交貨,罰款是非常巨大的。打電話給我說項教授能不能幫忙,他說如果我不幫忙的話,下周他可能就要被抓了,他說讓我幫忙不是把他救出來,重要的是他們這十幾個人、十幾年的沉淀全部廢掉了,大家要從頭開始,這個不比創新更重要嗎?因為這十幾個人的沉淀沒有辦法被市場化,十年的沉淀全部廢掉了,你要做類似的東西必須從頭開始。所以,我希望大家從創新的角度考慮以下,把一些技術職場化,有一些企業出了問題,股東可以有問題,但是企業的沉淀如果通過市場的手段,把它留存下來,這個就是我希望鼓吹的機構記憶力,沒有這個,我們再研究多少新的技術也沒有用。所以,我希望更廣義,從學術更深刻的探討中國需要的真正的、更廣義的創新問題。 超越自我,我們必須外向,中國太小了,4%的GDP。整合中國資源對抗全球是不成的。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心態,就喜歡窩里斗,思維同質化,價格戰,成本競爭,還有一個更糟糕的心態,如果你做得比我好,我不希望追趕你,我希望各種手段把你干掉。但是你一定要記住,我們現在參加的是全球競爭,不是中國人之間的競爭,這個思維改不了,我們出偉大的商業機構的難度太大了,摧毀性很強,建設性不足,每一個機構都有問題,每一個企業都有問題。我們剛才講這十幾個人練的技術,這就是他企業的閃光之處,他個人有問題,但是這個機構沒有罪,如果我們把機構的技術提煉出來,我們就可以成長。機構的記憶力,技術的市場化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的批判和摧毀性非常強,我們建設性不夠,一定要超越國際化的概念,我想福特不會談國際化的,我們的巴斯夫也不會談國際化的,因為國際化就是井底之蛙,坐在井底看國際化。真正的世界經濟體系,全球的一切是我的,在我的視野中沒有中國和非中國市場之分,必須實現無縫隙對接,并超越,才有可能。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是反對談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因為太本位,至少更重要的是視野一定是井底之蛙,先入為主劃地為牢,一定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我是反對提中國式管理的。超越自主研發,自創品牌,還是我、我、我,以我4%的資源博100%的資源,這個難度太大。我們遇到的問題很多,缺乏管理流程,我們的資源還是國企掌握的,國企在中國的資源很多,出國就碰壁,人家說這是政治決策,不是商業決策。第一你練不成,第二你即使練成,代價太高。所以,靠國企整合國際資源難度太大。我們管理上是弱勢整合強勢,尤其是如何在發達市場競爭,我們主流產品的經驗太少。像華為、聯想做了一些嘗試,聯想不是靠自己,他是靠和IBM的合作來做的。所以,中國企業整合國際資源我們是管理弱勢整合強勢,因為我們沒有一家企業在全球的管理上是備受尊敬的。比如像IBM,比如像巴斯夫,你到任何國家,人家看到IBM、巴斯夫是怎么看的,全球最棒的品牌,優秀的管理,你可以跟我談本土化。中國哪一家企業有這種霸氣,我到任何一家企業談本土化。所以,很大的程度上,即使股權上我們收購了,我們管理上是被收購的。這個問題也是史無前例的,跨國公司沒有碰到這種問題,因為我們用4%博96%,我們準備的時間很少,我們資金很少,人文資本儲備很少,沒有人文資本儲備,沒有人文精神,很難談社會責任和企業的公民責任。你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毛主席說了革命全靠自覺,人有人的天平,不會做大壞事的,監管遠遠是不夠的,監管過度,連創意太壞的活動都被殺死了,任何監管過度的企業是不可能出大風流的企業的,必須發自內心,發自內心的一部分是人文精神,這個是為什么我們將來兩年、三年要把四門人文課引入到我們MBA和EMBA課程中,沒有這個,我們加入不到WTO,因為洋人還是不怕,洋人把我們看成是沒心沒肺的經濟動物,他們有他們問題的一面,也具有我們改進的空間,最具有穿透力的是人文精神,這一點我們必須加強,沒有加強的話,我認為我們國家沒有辦法加入WTO,真正的加入WTO是靠人文精神,我們這個人文精神不僅僅是我們的人文精神,還包括西方的人文精神,因為要整合全球的資源,僅僅靠自己是不夠的。 我介紹一個案例,秦川機床廠他收購了美國一個企業花了195萬美金,他如果考慮自主研發的話,他的技術比國內落后15年到20年,他兩套戰法,第一個是自主研發,他花了1500萬研究了一個機床,到芝加哥展覽,國外大客戶不會買你的,即使你的技術是最先進的,因為中國企業和全世界鏈條無縫對接是有問題的。第二個,就是交貨時間,設備的可靠性,服務、認證過程,這不是說你有先進的技術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沒有成功。我不是說所有行業都不要自主研發,航空航天必須自主研發,但是這個裝備業自主研發有時候很困難。第二個就是合資,不需要等,如果現在合資,老外控制50%,你做50%,五年以后跨國公司控制90%,你做10%,這是第一個結果。第二個結果,你現在可以做磨齒機,你合資以后,你只能做螺絲釘了,把最簡單的加工給你,把你的系統廢掉了,這樣你再也回不來了,沒有翻身的可能了。所以,基本上就是沒有希望的,永遠是奴隸的定位了,沒有翻身的可能了。第三,就是新洋務戰法,我全球走一圈,全球范圍內聯合,不是在中國合資,一定到全球合資,不要征服中國市場,一定要整合全球市場。他找到了這個ABM公司,他得到了什么,他得到了全世界最棒的品牌之一,他得到了可以給福特、給通用汽車提供設備的渠道,這不是自己能做到的。第三,他得到了一個研發隊伍和研發流程,這個也不是我們中國人隨便可以做到的,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可以解決的。第四,這邊研發隊伍一定要留在本土,不要搬回西安,搬回北京,如果搬回的話,這個和主流又脫節了,一定要整合全球,和全球競爭,而不是吸引到中國來競爭。包括車間的設計布局,我們秦川機床廠向他們學了很多的東西,派幾個中國人和他們一起考慮如何研發的問題,研發的流程,這都不是我們三年兩年可以解決的,不是投上多少億人民幣可以解決的。部分簡單的生產搬到寶雞,這樣國內、國外的市場全球整合,品牌我有,技術是最先進的,國際渠道已經有了,把一些簡單的生產搬到寶雞,相對世界老大和老二,他有相對競爭力,到目前為止走勢很好,他們是一個國營企業,銷售收入2億多人民幣。他的道路不是自主研發,而是在全球整合,他的思維精髓是新洋務戰法,以全球對全球,而不是中國對全球。我們上海起重機占全國的70%,但是被老外控制了,沒有市場換股權的辦法,只是市場換技術,我們沒有公司了,我們盯著技術盯著時間太長了,一味的轉移技術,轉移技術,技術都是死的,只有流程和人,品牌和渠道是活的。所以,如果秦川機床廠靠自己的力量建這個品牌,建這個渠道多難?為什么提自主品牌嗎?為什么ABM不能是中國的嗎?60%是中國的股權,為什么不叫秦川?一叫秦川沒有人買了。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競爭的今天,即使我們要自主品牌,需要掌握核心技術,需要不需要通過自創是另外一回事。一定要自己創造出來才是中國人的嗎?我講的視野和思維,視野和思維有時候對我們是比較大的限制,這種機會我們喪失的太多了。我們有很多的行業,我們有巨大的機會,尤其是裝備業這塊,完全可以實施市場換股權的思維。所以,我們一定在全球合資,而不是在中國合資,一定要學會九段治九段,而不是把自己從圍棋一段練成九段,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超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路,即使這個我們想要的。很多行業排行老二、老三,愿意和中國企業在全球合作,不是在中國合作,因為我們的定單很大。所以,以市場換股權,換研發能力,換品牌和渠道,而不是換技術。 總結一下,我花了三年的時間,一直鼓吹這個新洋務,新洋務的核心是從月亮上看地球,或者從中國看世界,是整合世界、對抗世界。整合世界,在全球范圍內合縱聯橫,不是在中國市場合縱聯橫,這個包括技術,包括管理創新。同樣的思路,這個事情很重要,但不僅僅是要靠中國人解決。所以,一定實現中國和世界的無縫對接,才有可能全面超越。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顛覆式的思維,和打造和這種思維匹配的能力,一定要記住不是所有企業都要中國管,比如說我要沃爾瑪,你就收購他的股權就可以了,而不是靠中國人管他。一定全球整合全球,不一定要中國整合全球,不是中國人去管,找愿意和我們合作的九段,我們共同打造世界級的九段,我們聯合打造和諧社會。所以這個新的視野會給企業帶來一系列新的戰法,我剛才了用個案例展示,不同的行業可以借鑒,比如說現在我們金融業還是市場換技術,這種思路走下去,中國企業永遠是做孫子的地位,在中國合資是沒有任何希望的,一定要在全球合資,你中國只是全球市場的一小部分,在全球市場的今天,即使全中國市場是你的,這個機會也不大。所以,我今天借此機會把我新洋務的思維和如何看帶創新的想法給大家說了一下,說的不對的地方大家多多包涵。 主持人: 我們謝謝項兵先生的精采演講。接下來我們請出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先生,就“商業中國,擴大內需與利用外需”這一主題再精采演講。有請胡鞍鋼先生! 胡鞍鋼: 各位來賓,今天有機會就“商業中國”這樣一個主題做一些介紹。我的主題就是“積極擴大內需,充分利用外需”,其基本含義就是立足國內積極擴大內需,面向世界充分利用外需。 那么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呢?最近溫總理就擴大內需談了一些看法,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他講中國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而且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快階段,人民群眾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的發展階段,具有廣闊的市場需求,這就決定了中國的發展應當,而且有可能實行以國內需求為主的方針。在這一次十一五規劃中,溫總理專門談到了如何有效的擴大內需,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外需。他特別講到,要繼續拓展國際市場,擴大國外需求,要把擴大國內需求和合理利用國外需求很好的結合起來,促進中國經濟平穩、較的快發展。 我想這個方針政策應當也是我們十一五,或者未來中國長期發展的根本方針,這是因為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采取擴大內需這樣一個方針政策。大家知道,在1998年8月2日,當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同志第一次提出擴大內需這樣一個構想。同年,就是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加明確的提出擴大內需不僅是我們短期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短期政策,而且是基于中國國情來確定的利用中國巨大的國內市場的一個長期發展政策。 很顯然,為什么我們需要擴大內需呢?就是我國具有世界上獨特的人口大國優勢,那么今天從人口再加上市場需求,我稱之為是一個巨國優勢。這個就表現為我國人口眾多,人均收入增長迅速,也就是說在過去20年,我們保持了人均GDP增長在8.1%的世界的高水平。市場潛力大,消費層次多元化,多樣化,因而我們可以發展多樣化的國內需求市場。從亞洲金融危機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特別是中國的系統經過了外部強大的沖擊,現在看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有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們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我們看到所有的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國的經濟增長都呈現了我們稱之為V字型,就是先下降,后上升,甚至有的出現U字型,只有中國保持了長期、穩定、持續的高增長。第二,我們看到在亞洲地區的危機沖擊國大部分外匯匯率波動非常明顯,只有中國及其中國香港保持了匯率的基本穩定。第三,我們在亞洲金融危機過程中,幾乎看到所有的危機沖擊國,他的家庭財產,個人財產,也包括企業財產,都是大收水,只有中國的企業資產、個人資產都是持續的高增長。 擴大內需,作為中國來看有哪些有利的條件?我想從五個方面來討論: 第一,我們中國處在一個工業化加速時期,非常像美國1870年到1890年的時期。因而,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產品生產國。 第二,就是中國正經歷了世界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與此同時,導致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迅速變動,多元化,以及不同層次的升級。 第三,就是中國的信息化,也就是說信息化,信息產業的加速發展,使得我們迅速的向信息社會,信息的消費國、生產國,以及信息產品出口國方向轉變。 第四,還有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第四個方面是由前面三話,就是工業化、城市化和信息化導致了產生巨大的基礎設施的需求。我在后面會用大量的數據介紹。 第五,由于我們處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當我們跨越了小康水平以后,就出現了新興的消費需求增長點。我從這五個方面做一些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第一,就是工業化的加速。它有幾個方面的標志,第一個就是我們從2001年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處在一個持續的高增長周期,到目前這個周期還是處于擴張期的階段,而且相對比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時間持續的要長。第二,就是我們第二產業比重很大,成為我們經濟主要推動的主導部門。如果我們時間拉得長一點,從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起飛主要是工業主導,這個像1870年到1890年美國工業增長的模式。第三個,中國目前主要工業總產量,我們從實物量角度看,70種主要工業產品總產量,除了發電和汽車之外,基本上我們主要產量都已經位居世界首位,或者超過美國,或者超過日本。從中國角度看,2004年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我們鋼的消費量相當于2000的年2.12倍,煤炭也是主要的生產國,也會造成很大的污染。彩電的生產量已經達到世界總量的43%。鞋的制造業,中國生產的70億雙鞋,大體也是出口了將近40億雙鞋。此外,中國還生產了很多工業的產品,也包括像藥品,像VC,像阿司匹林,特別是VC中國生產量也超過世界總量的40%。這個是從實物量的角度看。如果從價值量的角度看,大體我們計算下來,是1980年中國工業增長值占世界總量的4個百分點,到2003年已經接近世界總量的22個百分點。 第二個背景,我想商業中國就是中國正經歷世界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進程。我們知道從1820年到1920年,就是歐洲在他的整個發展,或者說迅速發展過程之中,大體向海外移民了將近6000萬人,其中有將近3000多萬主要是轉向或者遷移到美國。在2000年到2004年,僅四年期間,中國大體城市人的凈增長就接近9000萬,如果加上今年,就超過了一億人。所以,我們經歷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這個本身也會創造巨大的商機。今后中國城鎮化還會繼續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如果我們能創造良好的環境,還會有將近兩億到三億農村人口源源不斷的向城市轉移。這樣我們就會從現在五億多城市人口進而達到七億,乃至有可能達到八億人口的規模。很顯然,這樣一個城鎮化的進程,無論從基礎設施產生的投資需求,還是從居民的消費方面,都會產生巨大的消費需求,我想這是一個巨大的背景。 僅以房地產為例,房地產投資既是投資需求,又是消費需求,我們來看一看相關的數據,就是房地產業,我們可以看到它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支柱性產業。上面這條線是表明了房地產開發投資占GDP的比重,現在已經迅速上升,接近10%。下面這條線是房屋,就是我們稱之為商品房銷售額占GDP比重,很顯然也在迅速上升,現在已經接近7-8%的情況。從房地產的特征來看,因為它是產業的前項和后項,他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從目前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對2000年投入產出表的計算,就是100塊錢房地產的投資大體可以產生其他產業部門的215元的外部需求,所以房地產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再加上他本身100塊錢的投資需求,大體他的總產出可以達到315元,也就是3.15倍的總產出需求。因而,我們可以看到房地產對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還是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大體它的貢獻率在11-12%,這個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計算和分析,我們也還是認同他這種計算和分析,當然還會產生比如像居住條件的改善、裝修、家具等等一系列。我們可以看出來為什么中國現在水泥產量是美國的十倍,在很大意義上都可以反應出我們房地產,包括我們基礎設施的建設,已經現實出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問題是我們如何利用這樣一個城鎮化進程中帶來的這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第三個方面,就是信息化。信息化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出來,是在五年前十五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十一五計劃的時候,是提出來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性舉措。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應當說這個目標,我們現在回過頭來進行評估的話,應當說是基本實現了。那么,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信息消費國,從電子產品制造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居世界第三位,我這有一些相關的數據給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首先,像我們在十年前中國都是進口手機,但是2004年中國生產的手機達到2.33億部,其中出口1.46億部,出口比例高達62.7%。目前,全球出售的三部手機中有一部產自于中國。另外,中國去年生產的微型電子計算機達到4500萬臺,到2010年中國可能成為世界上個人電腦第一大生產國,我想也是第一大消費國。2004年我們城鎮居民百戶家庭擁有的計算機數已經達到33臺,還在迅速的發展,農村現在已經開始達到一到兩臺,它正在進入這個過程。全球目前出售的數碼相機,也就是說五年前我們中國是進口數碼相機,但是五年之后,全球兩臺的數碼相機銷售中就有一臺多是生產于,或者說制造于中國。此外,2004年中國的筆記本電腦占世界生產總量的40%,激光視盤機占世界總量的80%,顯示器占世界總量比重的50%。到2007年,基本上三分之一的電子產品的制造,都轉移到中國。當然,我們希望研發也不斷的轉移到中國,也包括售后服務。這就是主要的信息產品,在過去幾年以及到2007年的一個產品性的預測。 我想特別指出的是什么呢?就是在18世紀的時候,當出現蒸汽機技術,發生了以蒸汽機技術為基礎的蒸汽機革命的時候,實際上中國是落伍了。到了19世紀,實際上世界又出現了鐵路革命,電力革命,當時全世界有兩三個億人在使用這個技術,我們也是失去了這樣一個現代化的進程。而今天當世界進入21世紀,中國十幾億人口在使用ICT技術,并成為ICT技術的主要的生產者,進而也會成為出口者,這確實能夠提高我們中國長期增長的潛力。它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呢?就是同樣一個技術,如果它使用人口規模越大,就越能提高我們潛力。所以,從這個意義看,這個商業中國就要使得我們13億人口高效率的、密集型的使用ICT技術,當然也包括其他的技術。 第四個方面,就是中國擴大內需一個重要的特點,我們驚人的發現,就是在過去四年,就是2001年到2004年,這個數據還不包括今年,全世界的主要的基礎設施的增量幾乎在中國。從1949年到目前為止,就是過去四年的基礎設施占了前面50多年存量的相當高的比重。我們來看一下,像發電機在過去的新增量,相當于我們50多年新增累計量的27%;高速公路相當于我們從80年代以來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這個存量總量的59%;港口貨物吞吐量,由于我們這兩年進口額和出口額大規模上升,也相當于我們50多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量的49%;油管道也是如此,高達累計量的53%;光纜更是不得了,相當于累計量的56%。這個只是一些簡單的例子,反過來這說明中國投資的硬件環境有了巨大的改善,我們就需要對軟件投資環境進行改善。我們預期未來五年,由于中國投資環境有了更多的改善,中國還是會繼續吸引外資,所以擴大內需有助于吸引外資,又可以不斷的提高外需。 此外,我們現在出現了一些新興的消費增長點,而且這些新興的增長點具有我們稱之為較高的增長彈性,我們從幾個方面做一下討論:從目前來看,我們要大力發展所謂現代服務業,這就包括金融、保險、物流、信息、法律等等。我們看一下2004年全國的保費收入已經占我們GDP比重達到3.15%。目前中國也成為廣告的一個很重要的大國,根據世界國際組織預測,大約2010年中國就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廣告國,就是居美國之后。此外,中國在2004年全國的信用卡發行量已經達到7.62億張,交易額達到26萬億。大家知道,即使是如此,還沒有攤上全國人口一人一張,我們知道在美國、在歐洲,一個人的信用卡起碼是五到六張,這個只是剛剛開始,可以大大降低我們交易成本。2005年全國居民旅游人次首次超過11億人次,還沒有攤上每個人一次,即便如此國內旅游收入已經達到7000億,我說的是2005年的情況。根據世界旅游組織的預測,大體我們到2020年成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人次國,因為重要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國內旅游人次國,但是還不是世界入境旅游人次國,到2020年我們可能成為世界第四打客源國,因為去年我們只有2000多萬人口因私出國旅游。所以,它有相當大的潛力來發展我們各類行業。此外,還包括社區服務業,另外也可以通過ICT技術等于進一步提升和改造我們傳統的服務業。 由于過去十幾年來,中國所謂的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我們發現中國城鎮的非正規就業,或者我們稱之為靈活就業,就是扣除所謂的國有單位、城鎮集體單位、包括外資這種正規部門的就業以外。在過去十幾年對中國新增GDP的貢獻大約是44個百分點,而且它的就業增長率非常驚人,平均年增長率我們初步算下來是12%,不僅是經濟主要的增長來源,更重要的是創造就業。可以說他創造的新增就業大體在過去十幾年來,就是全球新增就業總數的五分之一。所以,中國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此外,就是中國也成為世界第二大傳媒大國,也就是說居美國之后,如果我們把世界五大國做一個比較的話,我們大體和美國相當,而且我們在不斷的追趕。由于時間關系就不把這個詳細數據介紹了。 那么如何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呢?主要采取的一些措施,其實在這次中央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都提出一些重要思路,我想補充一些看法和觀點。就是要繼續擴大投資需求,主要是在農村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據我所知,這次十一五規劃將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包括供電、供水、農村道路等等,進行大規模的投資。這樣的話,也會改善農村人口的生活環境和生產條件。第二個,就是要更加注重擴大消費需求,重點是提高居民消費需求,我們可以看一下這張圖,這張圖可以我們整個消費率,就是消費占GDP比重,這些年來實際上是持續下降的,其中農村比重是持續下降的。當然有一些合理的因素,因為農村人口占中國人口的比例也在下降。所以,要通過對農村居民,特別是提高他們的收入,也包括改善他們所謂的消費環節,商務部已經做出決定,今后幾年將對農村建立這種規模式的、連鎖式的商店,或者是服務店,為廣大居民改善消費環節。 另外,就是對城鄉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如果能夠增長的話,也能帶動這部分人的消費需求。此外,就是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使主要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從原來工業城市變成主要是服務業為主的新興城市,擴大消費領域,包括信息消費、旅游消費、文化消費、社區服務,改善消費環節,特別是在建立消費信貸方面做出一些重要的制度安排,進一步保護消費者,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進而實現向國際長比較通行的慣例,就是實行商品退貨制度,也會保證消費者的福利。 此外,是開放我們國內市場,特別是服務業市場,進而擴大服務業的供給,鼓勵服務競爭。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年年底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數可以達到2000萬,我們已經超過美國,我們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在發展,就進一步打破高等教育方面的壟斷性,就是刺激高等教育需求和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此外,最后一點,就是要建立一個開放的、統一的、競爭的國內的大市場。應當說這是1993年當地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到2010年我們基本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其中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要建立大市場。到目前,這個問題還是存在的,也就是說需要進一步打破跳跳專政,也要打破塊塊專政,形成一個使得要素能夠自由流動,形成一個巨大的國內市場,我們才能積極的擴大內需。 第二個方面,我們討論一下為什么要利用外需,我想利用內需是因為我們國內巨大的市場,大家已經形成共識。現在的爭論,大家我們是穩定外需該是擴大外需,是減少外需還是利用外需,我的基本觀點認為,我們還需要利用外需,這是因為我們的國際環境發生巨大的變化。首先,就是中國在80年代末期,就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國。第二個,就是在90年代末期,乃至21世紀初期,就成為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工業產品的消費國,并且也成為相當部分的服務業產品消費國。我再前面已經介紹了。今后不久,可能中國在服務領域方面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 第二個,就是由于中國市場的擴大,將會促進世界市場的擴大,而世界市場的擴大又會同時帶動整個世界市場的發展。過去五年,就是2001年到2005年中國的外貿總額增長率年平均在25%,這本身就帶動了全球的外貿增長率,全球的外貿增長率也會進一步帶動整個中國的外貿增長率。所以,發展商業中國,就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這就是我理解今天年會這個主題,什么叫商業中國,它的核心就是通過內需和外需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那么中國遇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機遇,那么什么是最大的機遇呢?我們的看法就是經濟全球化,這是因為2006年中國加入WTO的過渡期基本結束,這就意味著中國已經脫離了從1978年以前是一個封閉的經濟,封閉的市場,封閉的社會,1978年之后逐漸成為半開放半封閉經濟的模式。到2007年底之后,實際上中國的經濟就必然是全面開放的經濟,中國的市場必然是全面開放的市場,中國的服務業必然是全面開放的服務業。那么這次中央全球首次提出來,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就強烈的反應了中國在千方百計的利用全球產業大調整,大轉移,最重要的是大洗牌,我們希望中國在這樣一個全球產業的大調整、大洗牌過程中,成為贏家。因而,也向全世界發出重要的信息,過去幾年中國的貿易增長是非常迅速的,我有幾個重要的數據給大家做一下介紹。在1979年到2004年期間,中國的出口額年平均增長率是16.7%。因此,中國的出口額占世界總量的比重從原來不到一個百分點,去年已經提高到全世界出口總量的6.5個百分點,僅次于德國和美國,德國是10%,美國是不到10%。 未來中國將在全世界的市場的格局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來看這一張圖,這是由英國《金融時報》馬丁-沃爾夫做的一個基本的預測,他假定如果中國貿易增長率在未來20年,就是從2002到2020年,按照過去20多年的平均增長率,也就是說17%的話,大體在2020年中國出口額占世界總量的28%。如果中國平均出口貿易增長率是8%的話,大體在2020年只相當于全球貿易總量的7%多一點。只有如果按照12%的增長率,就是這兩者之間的增長率,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達到13%左右的份額。所以,未來中國到底會是什么份額,我個人看法是底線是13%,上限不一定到28%,但是有可能接近20%。所以,這也反應了中國有巨大的外需的可能性,這是我們提出來要充分利用外需的一個基本的依據。當然,實際上對中國的預測是很難預測的,因為在加入WTO之前,2000年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想到2005年中國貿易總量將突破1.4萬億,相當于2000年凈增了進一萬億美元這樣一個概念。所以,對未來的中國到底它有多大潛力,我們很難估計。 這張圖反應的就是中國是如何與世界市場的一體化,或者說依存度,當然我們用的數據還是官方匯率,如果不是官方匯率的話,可能這個數據會更小一些。此外,中國在主要的世界的三大市場,就是歐、美、日市場迅速上升。到2003年中國占日本市場18.5%,占美國市場12.5%,占歐洲市場大約是8.9%。這就是美國對中國進口的前五項,這是指2000年前面五項,主要是玩具之類。但是到了2004年,我們可以看出來像計算機都排在前面了。這就是美國進口中國和其他國家計算機設備的情況,也就是說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大體是美國的第四位,但是到了2004年我們已經成為第一位,大幅度的增長。此外,這是世界銀行剛剛在上個禮拜公布的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在過去20多年,中國對全球的增長貢獻是巨大的。很顯然,中國在未來時期它的人均GDP增長率還將大大差距世界人均GDP增長率,也包括其他國家的增長率。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以往說是改革開放,其實現在看來主要是開放改革,為什么這么講呢?我們把進口額和外國直接投資額,按照1987年不變價格計算的話,我們發現如果以1978年為一倍的話,那么1990年我們從外部獲得的資本大約是6.7倍,到2000年是30.1倍,但是到了2004年就已經達到53.5倍。這表明中國實際上加入WTO以后,就吸收了大量的國際資本,這些要素支撐了我們長期的高增長。這是我們按照GDP流量的計算,計算了剛才FDI,就是外國直接投資和進口額占中國GDP的比重,大家可以看到都在90年代以后迅速的上升,現在去年達到37%這樣一個很高的比例。 那么中國如何利用外需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推動中國的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和服務業自由化。同時,在我們周邊國家,要推動周邊國家的貿易自由化,我們叫做FTA,同時也會推動我們和其他國家貿易國的FTA的過程。到目前為止,中國正在和26個國家談判,我們希望能夠加快這樣一個進程,完成這樣一個貿易自由化的進程。此外,就是要實行進出口平衡的戰略,進一步鼓勵進口,特別是進口高技術產品,能源、原材料和資源性產品。如果我們在2006年年底完成了過渡期之后,是否可以考慮進一步降低我們關稅,取消相當多的關稅貿易壁壘,也可以刺激我們進口的增長。另外是促進大宗貿易商品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趨同,當然也會有一些風險,逐步減少對出口集團的各種補貼,實行相對靈活的多元化結構的匯率政策。 總而言之,中國需要利用自己獨有的巨國市場的優勢,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同樣,中國利用全球化這樣一個難得的歷史機會,需要積極利用國際市場需求,開放世界上最具潛力的中國市場,利用好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發展好理解上最大的商業,發展中國最大的商業,就等于發展世界最大的市場。這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夢,我想這個夢會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胡鞍鋼先生的精采演講!接下來我們請出2005年非常優秀的新經濟代表,百度總裁李彥宏先生給我們做主題演講,他給我們講的題目是“自主創新的路徑和困境”。有請李彥宏先生! 李彥宏:大家好!很高興能夠來這跟大家進行交流!其實我沒有太多的有關宏觀方面的思考,我們今天這個題目非常大,是“商業中國的推動力”,我能夠講的只是結合我所在的這個產業,也就是互聯網產業,講一講我作為一個業內人士,作為一個企業家和創業者的思考。 互聯網這個產業在我看來是在中國各個產業中屬于比較特殊的一個產業,如果你光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這些中國公司的話,有20多個上市公司都和互聯網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的事情在其他的產業是不多的。為什么會這樣?我也在過去幾年中做了一些思考。互聯網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在全球的起步和在中國的起步的差距不是那么很明顯的,中國現在又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巨大的市場,也就是說有上億的網民,這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互聯網市場。所以,這樣一個狀況使得這個產業給中國的機會是非常非常多的。 過去20幾年,所謂的改革開放,大家可能聽到的最多的東西就是技術換市場,也就是說中國能夠提供的主要還是市場,而不能夠提供一些企業成長的綜合的動力。但是,在互聯網產業,這是一個例外,是打破了技術換市場這樣一個鐵律。從過去五六年的時間,互聯網其實經過了好幾撥,最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是門戶網站,門戶網站是從互聯網的商業化一開始就存在的這樣一個現象,很多的互聯網用戶上網初期都是首先接觸的門戶網站。門戶網站在美國是1994年到1999年這幾年最鼎盛的時期,我們國內的門戶網站發展,應該是從1997年以后開始的,我們大概就是晚了幾年。但是,一直到目前為止,門戶網站還基本上是本土公司占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地位的。換句話說,就是至少前三名的門戶網站沒有跨國公司。我這里講跨國公司和本土公司,把公司這樣區分,很難講外資和內資的問題,因為很多本土公司也是依靠國外的資金發展起來的。 門戶網站是這樣子,其實國外的這些門戶網站論實力,無論是資金的實力,還是技術的實力,可能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在過去這么多年當中,比如像雅虎從1998年開始進入中國,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嘗試,仍然沒有能夠進入門戶的前三,這個在以前其他的產業里頭是不多見的。 門戶是這樣子,其實再往后就是每一撥起來,都使得這樣一個規律變得越來越明顯了,其實門戶之后就是短信,短信變得非常火熱,在短信這個市場當中,其實本土公司就占有更加明顯的優勢,甚至國際公司或者說這些跨國公司幾乎都沒有辦法參與這樣一個競爭,因為這樣一個市場對他們來說的確太特殊了,他們對這樣一個市場了解太少了。所以,短信不僅使得早期的門戶網站在比較短的時間里頭扭虧為盈,掙到不少的錢,同時也成就了不少的專門做短信、做無線增值業務的公司,單單依靠以無線增長業務為主的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就有好幾家公司,像TOM、像華友等等,而跨國公司幾乎在這里面幾乎沒有占到什么市場份額。 接下來,大家比較清楚的就是在網絡游戲這個產業當中,這個產業其實更加特殊,它的特殊之處就在于中國的市場發展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快,就是網絡游戲的興起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這個跟中國互聯網的人口的特點、人口的分布有非常大的關系。我們通常講,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的互聯網市場,就是從上網人口講,因為我們是一億多一點,美國是一億六、一億七的樣子。但是我們只算30歲以下的上網人口的話,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年輕的上網者的市場。這樣一種市場狀況,也是很多的跨國公司所沒有預料到的,當然他們也就沒有能夠極早的來參與這方面的競爭。所以,我們看到的就是最后最優秀的網絡游戲的運營者,也都是我們本土的公司。 接下來,自然就要談一談我所處在的這個領域,就是搜索,搜索也是一個很特殊的領域。它一方面在美國發展非常早,在早期的時候,在還沒有門戶網站的概念的時候,就有了搜索引擎的概念,以至于在美國很多人當初都認為早期的互聯網公司都是搜索引擎公司。那么在中國搜索引擎卻發展的非常晚,可以說一直到2000年左右,大多數人對搜索的認識還是非常非常少的,也就是說搜索這個產業跟網絡游戲這個產業有比較大的差別,網絡游戲在中國變成了最大的市場,而且本土的需求也領先于國外,或者說美國的需求,所以它自然而然的造就了一些非常成功的本土公司。但是在搜索這個產業就非常不一樣,不同之處,就是這個產業可能在美國互聯網興起的時候最早誕生的一個產業,而在中國卻是在互聯網興起很長時間以后人們才意識到這樣一個需求,或者說這樣一個市場。我記得,我在2000年剛剛回國的時候,也非常著急,也很關注中文的搜索,所以我每天吃完早飯之后出去遛彎,就會到旁邊網吧里面看這些上網的人在干什么。當時我很失望的是大概有好幾十人在上網,幾乎沒有一個人在使用搜索引擎。所以,中國搜索產業發展相對要比國外慢了很多,但是這個并不表明搜索這個產業沒有希望、沒有市場,實際上這個產業的爆發力還是非常強的。 剛才講宏觀經濟的時候,我們看到中國GDP大約是每年8%左右的增長,如果我們往一個具體的產業聚焦的話,就是中國廣告的產業,它的增長速度大概是GDP的兩倍,也就是說每年能夠有15%左右的增長速度。再聚焦網絡廣告這樣一個產業,每年的增長速度又是總體廣告市場的兩倍左右,也就是說網絡廣告的增長會每年超過30%。再聚焦,就是網絡廣告里面搜索引擎廣告,或者說付費搜索的成長率有多少呢?根據有關機構統計,這個增長速度就是網絡的兩倍,就是60%的速度。再聚焦到我們百度公司的話,大家可以從財務報表看,連續幾個季度和以前相比都是在180-200%之間,幾乎是以行業平均增長速度的3倍的速度在增長。這個就說明了搜索在中國是一個后發的市場,但是它的成長性和爆發力都是非常強的。 我在和國外的投資者交流的時候,很多人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的付費搜索市場到底有多大?我們一個理論,就是說搜索引擎給人們帶來的一個觀念的變化,從商業的角度來講,實際上是每一個企業,無論在生產什么樣的產品,或者提供什么服務,理論上講,都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推廣,因為產品也好、服務也好,都有對應的關鍵詞,而對他的產品和服務有需求的人,最可能去搜索引擎尋找他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這樣,幾乎每一個企業都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推廣他自己的產品服務,甚至說他推廣自己產品和服務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搜索引擎。這樣一個理念在中國還不能夠被大當數的企業接受,它在美國基本上被大多數企業接受了,這只是一個時間的過程。如果我們認為中國企業數目和美國企業數目大致相當的話,事實上我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數字,中國企業數目可能比美國的企業數目還要多,中國大概有2000萬家企業,而美國不同的統計,有說1000萬家,有的說1500萬家,但是都比中國少一些。當你的企業數目差不多,或者說還稍多一些的情況下,下一步就要看每一個企業的購買力大概是什么樣的比率。我們必須承認,中國企業的購買力比美國企業要低一些。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假設,是低多少?比如說我們企業的平均的購買力是四分之一個美國企業,或者說是五分之一個美國企業,即使按這種比較保守的測算,就是五分之一美國企業,按照美國付費搜索市場的情況來看,中國付費搜索市場會達到10億美元,這個是什么概念呢?相當于央視全年的收入。所以,它的發展的潛力是非常大的,而國外的這些投資者也非常認同這樣的潛力。百度上市之后,國外的投資界又充分審視其他的互聯網公司,我印象中就是摩根斯坦利曾經發了一個百頁的專門研究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研究報告,發了之后,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股價都有了比較大規模的提升。 所以,從這樣一個意義講,就是中國的互聯網產業的確跟很多產業有非常不一樣之處,我們沒有必要用市場來換技術。本身這樣一個產業我們起步就不晚,我們該有的技術我們自己能夠獲得,我們該吸引的人才,我們能夠自己吸引到,我們該利用的資金,我們自己可以籌集到。所以,在跟跨國公司的競爭當中,到目前為止,在互聯網這十年左右的歷史中,跨國公司沒有獲勝的先例,這樣的一個狀況,我覺得我作為一個業內人士,我作為一個互聯網的從業者,還是感覺非常驕傲的。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