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市場經濟與自主創新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11:01 經濟參考報

  黨的16屆五中全會一再強調自主創新,這樣的強調意義十分重大。自主創新是需要制度保證的,這里所講的制度就是市場經濟的體制或機制。市場經濟與自主創新是內在統一的。

  市場經濟下的自主創新的歷史功績

  縱觀歷史,1700年以前的歐洲基本上沒有什么發展,人均收入年增長率僅為0.11%,
630年才增長一倍。然而步入市場經濟后,那些率先進入市場經濟的國家的經濟卻迅速發展,從1820年到1990年這170年間,人均收入的增長英國翻了10倍,德國翻了15倍,美國翻了18倍,日本翻了25倍。

  三次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影響巨大,然而三次工業革命的率先成功者或領跑者都是市場經濟國家。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760年到1840年,幾乎與市場經濟與生俱來。這次工業革命由英國領導,以蒸汽動力和工廠生產的

紡織品為特征。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40年到1950年,由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共同領導,以電報、鐵路、汽車、卡車、飛機、家用電器為代表。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于1950年至今,美國、日本、歐洲走在前邊,以計算機、生物工程、知識性工作為特征。三次工業革命都發生在市場經濟國家,這說明市場經濟有極強的自我創新能力。

  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注意到了市場經濟空前的創造能力。他們在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中寫道:“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馬克思恩格斯這里所講的資本主義就是市場經濟,因為他們把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實踐也證明了市場經濟有極強的創造力?傮w上講,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美好,而且凡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經濟就發達。進而,在當代中國市場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例如青島、寧波、溫州、臺州、泉州、順德等地涌現了一批民族品牌,涌現了一些能夠走出國門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市場經濟就像一臺永動機,這臺永動機在短短的時間里把一切的一切變得過剩,然后有了新的、更高層次的奮斗目標,又有了新的過剩。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人類則在這個過程中走向富裕。

  市場經濟的歷史功績來自于自主創新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有其劃時代的特征,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來自于經濟體制內部的質的突變,都是一次飛躍,這種突變和飛躍不斷摧毀舊的經濟結構,又不斷地生成新的經濟結構。熊彼特稱此為破壞性創新,即雖然做驛站馬車的人可以把馬車做得很精細,雖然馬車也還有用途,也還可以賺錢,但比馬車更有效率更有競爭力的火車卻依然倔強的誕生了。激烈競爭,大浪淘沙,是破壞性創新的重要杠桿。

  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或企業家。熊彼特對此有著經典式的論述,他認為企業家的功能就是創新,一旦不再創新也就不是企業家了。進而,他把企業家的創新內容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即:①創造一種新的產品;②創造一種新的生產方法;③開辟一個新的市場;④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⑤實現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我們從亨利?福特、豐田佐吉、王永慶、李嘉誠、邱繼寶、李書福們的艱苦創業、百折不撓、與時俱進的經歷中,可以深切的領悟到“企業家的功能就是創新”的論斷的科學性,而市場經濟就是一系列的不斷進行地破壞性創新連貫起來的。企業家不可能過著寺院般的寧靜生活,他們只有不斷地進行破壞性創新,經受競爭風暴的考驗,才不會被競爭對手所擊敗。

  由企業家進行的創新當然是自主創新,當然是由企業來完成的。發展到后來,一些大型企業簡直就成了新技術商品化研究和商品化生產的主要提供者。錢德勒曾經在他的《大企業與國民財富》一書中指出,在工業的發展上,大企業,尤其是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的企業,一直以來就承擔著絕大部分的研究開發工作,進而把開發的成果商品化。

  如果說此前的創新主要在企業內部進行的話,那么到了當代,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創新則采取了更為市場化的形式。哈佛大學技術學系和經濟學系教授亨利?切薩布魯夫將其概括為封閉式創新模式和開放式創新模式。他指出,開放式創新模式意味著有價值的創新可以從公司外部和內部同時獲得,其商業化路徑可以從公司內部進行,也可以從公司外部進行。這種創新模式把外部創新和外部市場化渠道的作用上升到了與內部創新及內部市場化渠道同樣重要的地位。美國的硅谷應當是這種創新模式的典范。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新模式,也經歷了諸如此類的過程。在企業發展初期,他們“借塘養魚”,今天他們則“借塘養魚”和“筑塘養魚”并重。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他們研發投入的力度日趨加大。

  在上述論述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簡明的概括一下市場經濟下自主創新的機制:①市場經濟下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推動創新的是企業家。企業所以有著強烈的內在創新沖動,在于不創新就不能盈利,不創新就難以生存。②創新的創意或項目直接來源于市場,來源于市場現實的需求或者未來的需求。幾乎不存在科研成果如何轉化為生產力的問題。創新的資金更多的時候也來源于市場,市場行為的創新必須進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較,從而,較之于計劃經濟式的創新更為高效、更為廣泛。③存在著創新的網絡和氛圍,這種網絡和氛圍可以激發弘揚不斷探索和開拓進取的精神。④平等進入,有效競爭。馬克思曾用平均利潤的形成衡量市場經濟的成熟程度,而平均利潤的形成則在于資本在各部門、各行業之間的自由流動。⑤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切實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優于各種獎勵。⑥教育真正與經濟實踐、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盡管我們可以把以上各個方面分開表述,但它們實際上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有機體。

  市場經濟與自主創新的現實啟迪

  市場經濟下的自主創新取得了空前的成果,而所有這些都來自于極富創新能力的機制。這樣的歷史總結對提升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極富啟示: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這就明確規定了我們自主創新的市場化路徑。按照市場化創新的思路,除了大型的、基本的、關系國家安全和有特殊意義的、關系產業提升傾向的項目外,其他的項目、資金、人員都應當來源于市場,服務于市場。圍繞這一思路目前需要做的,一是改變創新研究的管理方式,改變以往爭項目,完成課題,組織評審,束之高閣的流程,真正用市場的方式管理創新研究。二是讓企業成為真正的有自主選擇權利和自負盈虧能力的、產權約束硬化的真正企業。三是平等進入。

  2、經濟發展模式應當有利于自主創新。在當代中國,人們不難發現,凡是民營經濟發達的地區,不僅經濟發達,而且有很多馳名

商標和知名品牌,同時以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為主要模式地區不僅缺少知名的民族品牌,其居民收入,也明顯低于以民營經濟模式發展經濟的地區。由此,我們不能不反思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靠哪類企業來振興我們的產業。本文絲毫不想否定招商引資模式,只是說這種模式應當有個限度,而且即使在限度以內,也應當有利于自主創新,應該認真研究項目引進的標準和引進方式。

  3、政府的作用在于創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條件。為了造就自主創新的能力,在我們這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國家,對關系國家安全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項目政府肯定應當直接管理,然而大量進入市場的產品的創新則應當走市場化的道路。政府在市場化創新模式中的作用有二:一是創造環境或氛圍;二是給與必要的、科學的適度保護。

  邁克爾.伯特特別強調環境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國家和地區優勢的核心是“發明”和“企業家”。自主創新要變成現實,企業家要不斷涌現,都有賴于環境和氛圍。一切差異的背后實際上是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差異。事實上,要預測哪一個企業或哪一個人比較可能創新并不容易,而要預測哪一個國家或地區更適合創新則相對容易。環境或氛圍是一個地區的軟實力,近乎于公共產品,政府在打造環境上具有比較優勢。

  要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適度而科學的保護是必要的。重溫一下德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だ钏固卦1841年的論述是十分有意義的。當年德國經濟落后于英國,面對古典學派的國際貿易理論或全球一體化,李斯特認為欠發達的德國必須有所保護,他認為沒有任何保護的自由貿易只會對發達國家英國有好處,英國人會把他的剩余資本用來在他認為法規制度,資源狀況都比較合適的國家和地區去發展自由貿易,以致整個英國最后成為一個龐大的工業帝國。在這樣的形勢下,那些落后國家的命運如何呢?“在這樣的形勢下,法國以及西班牙、葡萄也將遭到同樣的命運,最上品的酒得供應英國世界,只有最下等的劣酒才能留給自己,法國最多只能干些小型女帽業那類營生,德國到那時看來對英國世界沒有什么別的可以貢獻,只有一些兒童玩具、木制的鐘、哲學書籍等類,或者還可以有一支補充隊伍,他們為了替英國人服務,擴大英國的工商業優勢,傳播英國的文學和語言,犧牲自己,長途跋涉到亞洲或非洲沙漠地帶,就在那里淪落一生”。李斯特認為并不是不要走市場經濟之路,而是提倡率先放開有競爭力的行業,同時通過適當保護,在那些欠發達行業競爭力有所提升的時候再適度放開。為了自主創新,在任何時候,適當的保護是必要的。這是政府的職能所在。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