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部分企業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避稅調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08:24 經濟參考報 | |||||||||
再就業稅收政策優惠了誰? 浙江省審計部門最近在審計調查中發現,由于國家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本身存在“漏洞”,使這一政策在具體執行中,不僅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效應不明顯,還使部分企業僅需安置少量下崗失業人員,就可獲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
優惠政策優惠了企業經營者 杭州一家精密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計量儀表技術的咨詢、服務。這家公司成立時,共有員工9名,其中下崗失業人員4名,下崗失業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為44.4%。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這種新成立的服務型企業,當年新招用下崗失業人員只需達到職工總數30%以上,并與其簽訂3年以上期限的勞動合同,經勞動保障部門認定,稅務機關審核,3年內免征企業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為此,該公司成立后,僅2004年5月到12月,當地稅務機關就為其減免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企業所得稅476.91萬元。同期這家企業支付給被安置的4名下崗失業人員的工資、獎金、住房公積金、養老金等全部支出僅為5.47萬元,企業免繳的國家稅金是這4名下崗失業人員所獲報酬的87倍。 據杭州市審計局財政金融處副處長王堅介紹,這樣的例子在浙江省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杭州市審計局今年抽查的62家企業,獲得的減免稅款為4193.37萬元,企業人均享受減免稅款15.03萬元。但這62家企業安置的279名下崗失業人員,同期人均獲得的報酬(包括工資、養老金)僅為1.21萬元,企業人均稅收減免是被安置人員所獲報酬的12.41倍。 審計部門在調查中還發現,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國家為扶持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所減免的稅款,大部分為民營企業所得,民營企業經營者成了優惠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政策效應大打折扣 據了解,截至2004年,杭州市享受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已從2002年的101戶增加到266戶,減免的稅金總額從5788萬元增加到1.2億元。由于國家出臺的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局限于服務型企業、商業零售和街道社區具有加工性質的小型企業,工業、手工業、建筑、娛樂等安置能力強的行業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均不得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覆蓋面窄,因此這一政策對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安置的效應也不明顯。 2004年,杭州市區共發放A類就業援助證80248本,已實現再就業的下崗失業人員數為47982人。調查反映,這些實現再就業的人員中,實際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下崗失業人數為841人,僅占已實現再就業下崗人員的1.75%。個別區縣甚至出現企業享受的稅收減免增加,安置人員卻在減少的情況。如杭州市余杭區2004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企業享受減免稅額與2003年相比,增長了470%,而安置人員卻減少了23%。 另外,同是安置下崗失業人員,企業之間獲得的稅金減免也存在巨大差距。余杭區2004年享受再就業優惠政策的14家企業,總共減免稅款994.68萬元,其中減免稅最多的企業人均達119萬元,最少的人均只有0.17萬元,兩者之間的差距達700倍。 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亟待完善 據了解,浙江省目前出現的利用國家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避稅的公司,大都是從事投資、咨詢服務,企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公司。這些公司人數不多,但公司營業額及應繳納的稅款往往不少,遠非傳統的勞動服務型企業可比。杭州市此次審計的62家企業,人均減免稅款1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22家,所獲減免稅款2244.53萬元,分別占調查企業總戶數的35.48%和總減免稅款的53.53%,但這些企業安置的下崗失業人員總共只有74人,占總安置人數的比例僅為26.52%。 杭州市審計局局長潘再高指出,國家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在實際執行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這一政策本身存在缺陷,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這類高技術含量企業的特殊性,因此給一些企業空子可鉆。 潘再高等人認為,有關部門應盡快完善相關政策,宜切實發揮稅收杠桿在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中的作用,可考慮按實際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人數實行定額減免,企業實際安置的下崗人員越多,獲得的定額減免越多,以防范部分企業繼續利用現行稅收優惠政策,以安置下崗人員之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之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