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北京舊城保護與新城建設面臨有名無實困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09:36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謝麗佳

  “北京舊城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經濟寶藏。”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舊城保護與經濟建設并非相悖,舊城除了具備愛國主義教育、科學研究、藝術欣賞等“精神文明”功能,還有帶動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的“物質文明”功能。

  對此,北京社會科學院城市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葉立梅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應該加大舊城保護力度,建設面向全國和國際旅游市場的文化設施,將二環以內建設成為以“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為特色的第三產業功能區,以文化設施保護良好的歷史文化遺產、全面反映我國歷史文化的各種博物館、展覽館、標志性建筑以及文藝演出場所等、文化機構和文化人才為資源,通過“展示文化”和“交流文化”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并從中獲得經濟收益。

  “二環以內是北京城市的核心地區,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文化資源密集區。只要把握好‘保護’與‘利用’的‘度’,形成舊城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是完全可能的。”葉立梅還特別強調,明清古城多分布在東城和西城,崇文、宣武的歷史遺跡相對較少,而且崇文、宣武的經濟基礎較差,文化設施資源較少,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特別是崇文區,近年來與其他城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拉大,建議在文化設施選址時,適當向南城傾斜,以利于促進城區的平衡發展。

  羅哲文則指出,關鍵是要把“保護”納入城市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全面規劃之中,把古建筑文物、古城格局、傳統風貌等作為新的城市規劃與建設的組成部分。對于近年來相繼制定的《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北京皇城保護規劃》、《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他表示贊賞。

  保護經費無人埋單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一項長期而且耗資巨大的工程,需要持續的巨額資金投入。尤其對于經濟基礎相對落后的宣武和崇文,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宋迎昌在接受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宣武、崇文等多處文物保護區內的古建及周邊環境已經破敗,需要整治、修復以及整體規劃,才足以形成特色傳統商業格局。但是要財政并不充裕的宣武、崇文兩區政府出資投入,可行性不大。

  “我們愿意自費修繕自己的房屋,不需要政府出一分錢。”不少南城的四合院私房主向本報記者表示,留下四合院從大里講,是保存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從小里說,對于區政府,甚至對私房主們來說也是一種可以無限開發的文化資源。

  被劃為宣武區大吉片危改范疇、面臨拆遷的宣武區賈家胡同40號房主李桂蓮告訴記者,如果自己的院子得以保留,除了會自費恢復老宅原貌,還計劃將宅內家居、家飾全部置換為民俗風格,以開發旅游資源。

  “問題是在舊城內還存在大量直管公房,這些老房子誰來修繕?”葉立梅指出,復雜的房屋產權關系也是舊城保護需要解決的現實障礙。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及文化資源的開發需要整體統籌規劃與建設,以個體私房院落為單位的修繕只是基礎,整體文化氛圍、格局的營造,相關公共配套的建設與維護仍需要政府投入巨資。”宋迎昌表示,缺少政府財政投入,南城保護很難做到“名副其實”。

  “尤其是土地目前已經成為各區政府拉動GDP的增長點,財力較弱、缺乏經濟‘賣點’的南城,自然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位不愿具名的規劃專家指出,舊城保護被部分領導視為阻礙地區建設的絆腳石。還有一些領導則認為,北京古城已經被破壞,現在提保護為時已晚,不如放棄舊城保護,專心致力新城建設。種種思想誤區是現在北京舊城保護必須克服的阻礙。

  “是大力投入保護資金,在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改善居民生活條件的同時,開發長期受益的文化產業資源;還是與民爭利,貪圖短期賣地收益,這是舊城保護所面臨的利益‘硬傷’。”這位專家指出,長、短期利益的博弈將決定舊城保護的成敗。

  “舊城保護不只是舊城區,也是北京市乃至整個國家的文化工程。”宋迎昌指出,在各區政府尤其是宣武、崇文兩區無力承擔保護責任時,上級政府應該在財政、行政規劃等方面給予支持、投入。

  據記者了解,從2000年起,北京市委、市政府安排近6億元專款用于文物修繕。如除對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先農壇、圓明園、十三陵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修繕外,還對南中軸線、東皇城根遺址、明城墻遺址、永定門等重要遺跡進行了整治和修復。

  “這些專項資金遠遠不夠填補舊城保護的經費缺口。”專家指出,北京目前對舊城環境風貌的整治,主要靠以

房地產開發帶動危舊房改造的模式進行。其中,危舊房改造,多是以提高容積率和突破建筑規劃高度的方法補償開發商,使舊城內獨具特色的平房、胡同快速消失,成片的樓群破壞了舊城“天際線開闊、平緩,城市呈水平布局”的格局。

  探索“多元化”保護

  “多層次保護模式并舉,是比較可行的方法。”葉立梅指出,可以采用原住民自費修繕私宅、區政府出資整治公房、市政府或中央政府撥款治理舊城環境風貌、建設公共設施等多種模式結合的保護方式。

  她告訴記者,目前在東城、西城已經有一些直管公房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撥款修繕。此外,她還指出,目前四合院市場交易日益活躍,不僅讓一些四合院得以保留,從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政府斥資保護整治四合院的積極性。

  有媒體調查顯示,到目前為止,四合院的成交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一倍多,成交量增幅高達80%。北京四合院總面積大約為300萬平方米,交易價格為每平方米1-1.5萬元之間。保護較好的四合院在市場上的月出租價普遍達到2500-3000美元/月。

  專家估計,隨著舊城改造的加速,四合院將越來越少,由于四合院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實現公開的自由流通,價格很可能繼續上漲。但是,據記者向幾家中介機構了解,東城、西城,尤其是后海、什剎海附近的四合院最為搶手。宣武、崇文地區四合院的行情則相形見絀。

  “只要地區改造規劃明確,修繕、交易熱情就會高漲。”一位規劃專家指出,后海、什剎海地區除了具備較為優越的地理優勢以外,其明確的保護規劃,是吸引投資的主要原因。比如什剎海地區被列為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后,出現了公民、法人共同投資建設、發展旅游產業的良好局面。

  他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什剎海地區曾開展過以房地產開發帶動危舊房改造,拆除了大片民居以建設仿古建筑群。當時清華大學朱自煌教授指出,局部開發高檔四合院,對提高地區經濟效益,改善環境有一定積極意義,但不能過多,否則會影響到這一地區的特色和人民性。

  其后,什剎海地區停止了大規模拆遷。許多私房主知曉四合院得以保留,自行修繕房屋,不少沿湖的私房主還將房屋改造成中國傳統建筑形式,辟為具有中國風情的茶室、咖啡屋,吸引了眾多投資者通過

二手房交易來此地發展。目前,規劃不明確正是導致宣武、崇文區四合院修繕、投資交易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此外,著名的胡同民間保護人士華新民向本報記者指出,理順產權關系,將標準租、經租房交還私房主,也是調動居民自費修繕的關鍵所在。

  而對于舊城整體風貌和公共設施的整治與建設,葉立梅認為,在區級政府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北京市政府除了應該給予資金、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支持的程度、相關投入是否足以支撐當地經濟的繁榮,也有待商榷。

  她向記者透露,南城某區政府官員曾表示,如果上級政府給予的保護資金投入,不足以形成比較完整的文化產業格局,還是需自己投入大量后續資金的話,仍然是不可行的。

  特色定位難掩“同質化”

  “盡管目前北京已經對18區縣進行了各具特色的功能規劃,并將其從總體上劃分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和生態涵養保護區四大功能區。但事實上,各區縣并未真正遵循自身的特色發展經濟。”宋迎昌表示,招商引資、發展房地產市場仍然是各區縣政府奉行的經濟發展方針,他們不會因為投資方所持產業不符自身功能定位,而拒絕接受投資。因此,同質化競爭、重復建設短期內很難改變。

  雖然新規劃指出,未來要疏導不適合在舊城發展的城市職能和產業,鼓勵發展適合舊城傳統空間特色的文化事業和旅游業。但事實上,包括南城也并非將歷史文化保護及相關產業鏈的開發,作為自身的經濟發展重心,同樣熱衷與其他區縣競爭招商引資與地產開發,以增加財政收入,這對于南城歷史文化的保護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威脅。

  而作為疏解城區功能的11個新城也并未如當初規劃的那樣,真正起到分流中心壓力的作用,因為中心城區不僅沒有放棄地產開發、招商引資,反而互相競爭吸引投資,城市功能愈加向包括舊城在內的中心城區集中,新城建設只能是有名無實。

  與此同時,舊城所具備的歷史文化名城核心、行政中心、旅游中心、交通中心等多重功能重疊所產生的矛盾日益凸現。尤其是,現代中心城市與歷史文化名城所產生的兩種需求不同的城市功能疊加在同一空間,當突出一種功能時,另一種功能必然受到影響。比如,為使舊城能夠承載現代城市功能,城內道路不斷被拓寬、古建不斷被拆除,北京傳統的歷史風貌因此遭受嚴重破壞。但舊城區內的交通阻塞等問題仍然沒有解決。

  而據記者采訪獲悉,近期南城為解決道路擁堵,又將開始對一些路段進行道路拓寬,比如宣武區大吉危改工程將對南橫街東段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崇文區則將進行前門東側路道路拓寬改造工程,而周邊的古建也面臨拆遷。

  “舊城保護以及各區縣協調、平衡發展,最終還是只有靠市政府統籌規劃,并針對不同區縣出臺相應的政策、優惠或者限制,才有可能實現。”宋迎昌表示,僅僅希望依靠各舊城區政府一方包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任,并不現實。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