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應對氣候變化 “林業碳匯”給中國帶來機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08:56 中國經濟時報

  ——訪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司長、國家林業局碳匯管理辦公室主任魏殿生

  ■本報記者王海坤

  隨著今年《京都議定書》的正式生效,通過造林再造林來緩解氣候變化的措施正在轉化為具體的行動。記者近日就《京都議定書》生效的前前后后及我國“碳匯”項目的情況
專訪了國家林業局植樹造林司司長、國家林業局碳匯管理辦公室主任魏殿生。

  中國經濟時報:我們很關注《京都議定書》的目標和“清潔發展機制”下的碳交易情況,還有“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的確切含義,您能介紹一下嗎?

  魏殿生:《京都議定書》規定了工業化國家在2008年至2012年的承諾期,應該使其溫室氣體比1990年至少減少5.2%的明確目標。為幫助發達國家實現《京都議定書》為其確立的減排目標,該文件規定了三種用以降低發達國家履約成本的機制,即排放貿易(ET)、聯合履約(JI)和清潔發展機制CDM。

  清潔發展機制(CDM)是《京都議定書》三機制中惟一與發展中國家相關的機制,這種機制既能使發達國家以低于國內成本的方式獲得減排量,又有利于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通過實施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發達國家可以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在工業、交通和能源部門中實施提高能源效率、開發再生能源等項目,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源,同時,可以通過實施有關土地利用變化、農業和林業等方面的項目,增加生態系統的吸收匯,這些項目產生的實質性溫室氣體減排量,也可以用來實現發達國家在《京都議定書》中承諾的減排目標。但《京都議定書》要求發達國家(附件Ι國家)每年通過在發展中國家實施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獲取的減排量,不得超過其基準年(1990年)排放量的1%。因此,目前碳匯項目是很有限的。

  關于什么是造林、再造林,按照談判確定的定義簡單地說,“造林”是指在過去50年以上的無林地上進行的造林;“再造林”是指在曾經為有林地、而后退化為無林地的地點上進行的造林,這些地點在1989年12月31日必須是無林地。

  中國經濟時報: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主要涉及到哪些復雜的技術問題?

  魏殿生: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實施過程中涉及很多技術問題,包括項目基準線與額外性的確定、碳儲量的計量與核查,以及碳匯項目所特有的非持久性、泄漏、不確定性、項目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等問題。其中關于碳匯項目的非持久性問題曾經是爭論的焦點。一種觀點認為,碳匯項目的固碳作用只是臨時的,在林木成長過程中由樹干、樹葉和土壤吸收的二氧化碳,最終會由于采伐林木而重新釋放回大氣中,因此,造林碳匯項目只能延緩大氣中溫室氣體的積累,只能作為一種過渡性政策選擇。而通過開發能源項目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則是永久性的。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林木、尤其是制成木制品后,其碳貯存時間相當長,即使造林碳匯項目只是臨時性的碳吸收,也能對延緩氣候變化產生效益;臨時的碳吸收可以為開發低成本能源技術、緩解氣候變暖趨勢贏得時間,一定比例的臨時吸收可以被證明是永久的。盡管爭論較多,但最終還是達成了一致意見。因此,目前開展CDM下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進入到了實質性的項目實施階段。

  中國經濟時報:我國政府對實施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基本立場是什么?

  魏殿生:當前,氣候變化正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行動中,林業碳匯被逐步推到了一個重要位置,并日益受到廣泛關注。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通過在發展中國家(非附件一國家)實施清潔發展機制(CDM)下的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獲取碳信用以履行《京都議定書》承諾的減排義務,正在受到發達國家(附件I國家)的日益關注。實施這樣的項目,是完全符合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中國政府歡迎發達國家來我國共同實施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

  中國經濟時報:在我國開展碳匯項目有什么意義?

  魏殿生:第一,有利于為我國造林綠化引入國際資金和先進技術。第二,有利于促進我國林業發展的機制創新。因為CDM本身是一種市場機制,在該機制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通過CDM構建的碳信用交易市場,實現了森林生態效益價值(碳匯功能)補償的市場化,使得具有很強外部性特征的森林生態效益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通過交易手段實現了效益內部化,這也正是當今國際上正在開展的生態服務市場化進程研究的重要內容,對我國正在實施的生態效益補償試點,以及建立長期有效的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都有重要啟示。第三,有利于為國家氣候外交提供支撐。雖然,我國目前尚未承諾具體的控制或減排溫室氣體的目標,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現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排放大國,使得在國際氣候公約談判進程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面對壓力,除了要建立低排放型社會,更重要的就是增加碳匯。

  初步分析表明,通過擴大造林面積,預計在2008-2012年間的第一承諾期,我國森林可凈吸收碳0.667×109噸碳;到2050年,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6%以上,我國森林年凈吸收能力將比1990年增加90.4%。另外,我國現有森林蓄積量、林木生長率、林分生產力等都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而且,通過加大控制毀林力度,適當增加木材使用量,通過一定技術措施,延長木材使用壽命,將會增加我國森林的整體固碳能力。這些努力都將對緩解全球變暖趨勢、改善人類共同生存的生態環境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經濟時報:圍繞實施碳匯項目,目前我們重點開展的工作有哪些?

  魏殿生:為了積極應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談判出現的新變化,2003年底,國家林業局成立了碳匯管理辦公室。在國家氣候變化對策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我們積極推進項目試點。在內蒙古,中國和意大利合作的治沙項目,已經將碳匯列為項目實施的重點并已經正式啟動實施;在廣西,正利用世界銀行生物碳基金,準備實施造林再造林碳匯試點;在云南、四川,與保護國際和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等非政府組織合作,結合植被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了林業碳匯示范項目;在遼寧,中日防沙治沙試驗林建設也正在探索與CDM結合;在河北,正在與荷蘭CDM咨詢公司探索建立碳匯項目。還有一些非公有制林業企業,也在探索如何與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結合。此外,在科研領域,碳匯管理辦公室積極與中國林科院、中科院地理所、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以及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保護國際等非政府組織加強聯系和合作,并組織人員進行了以下相關研究工作:技術方面,研究林業碳匯項目相關的方法學問題,包括選點、基線方法學、監測、核實、認證等問題;市場方面,研究國際碳市場現狀,分析林業碳匯的市場份額和未來趨勢;政策方面,結合林業碳匯項目的實施,探索借助市場機制推進林業發展的政策機制;區域方面,開展了我國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優先區域的選擇和評價,建立立地選擇的基本程序;標準方面,探索如何將氣候變化、社區發展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和國內造林項目以及CDM造林再造林項目結合起來;積極參與中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納入綠色GDP研究中有關森林固碳制氧的專題研究。

  中國經濟時報:您能否談談對今后林業碳匯工作的設想?

  魏殿生:首先要繼續加強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碳匯,關注碳匯,參與碳匯相關實踐。其次,要加大碳匯相關科研力度,建立基礎數據儲備;要對國際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國際談判問題的跟蹤研究,掌握最新研究進展,主動參與和跟蹤國際氣候公約談判。第三,推進碳匯示范項目,并結合試點項目,推進碳匯自愿者市場。第四,培養林業碳匯專家隊伍以應對林業碳匯這一具有挑戰性的新課題。如引進國際專家,爭取國家科研項目的導向作用,加強高等院校的相關學科建設等。第五,制定林業碳匯項目實施指南,形成相應的運行程序和相關的技術標準。第六,積極跟蹤相關的國際進程,通過參與規則制定,加強國際合作與對話,有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氣候公約談判中的參與能力,也有利于拓展我國林業發展空間。

  中國經濟時報:據說國家林業局近期正在制定一個該領域的規劃,是否屬實,情況如何?

  魏殿生:是的,正如我前面所介紹的,實施清潔發展機制下的造林再造林碳匯項目,對造林地點有特定要求,一種是過去50年沒有森林的土地上,一種是曾經是有林地后來轉化為無林地,并自1989年12月31日起到項目實施這一段時間內一直是無林的土地。因此,首先必須要找到符合要求的造林地,確定了這樣的造林地之后,還需要綜合考慮樹木的生長速率,項目可能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貢獻,以及各地區造林成本等一些因素,這些都是一些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用到3S(GPS、GIS、RS)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我們現在正在與有關技術部門共同研究,希望能夠盡早拿出區劃結果,以指導當前和今后的碳匯工作。

  中國經濟時報:目前已經生效的項目和將要實施的項目對中國空氣改善指標將達到多少?

  魏殿生:我想就整體而言,在《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如果我們抓住機遇,大力推進清潔發展機制下的減排和碳匯項目,對改進中國環境會起到積極作用的。但這只是一個預期,究竟能夠對空氣改善起多大作用,現在還很難說準,通過實施清潔發展機制下的減排和碳匯項目,到底能給中國環境帶來多大影響,我們在一開始時還不能估計過高。就實施碳匯項目而言,我認為在2008-2012年的第一承諾期內,能夠實施的項目數量是有限的。但是這樣的項目具有示范和帶動意義,更重要的在于通過實施項目,促使我們進一步熟悉國際規則,促進我國林業發展機制的創新。

  中國經濟時報:有一個說法稱,“兩年內,中國與發達國家的碳交易市場價值將達到每年120-180億美元”,這是什么樣的指標,反映到造林面積上將增加多少森林?

  魏殿生:需要澄清的是,這個估計應該是就整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而言的,也就是說,這些碳交易是基于減排和碳匯項目總體而言的。在這些交易的市場價值中,林業只占其中的一部分。就全球碳匯項目而言,據專家估計,如果我們能抓住機遇,在第一承諾期內,通過在我國實施清潔發展機制下的碳匯項目所產生的碳匯,大約能占到全球市場交易份額的20%左右,折合造林面積大約在100萬公頃左右,應該說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