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某大學的吳老師,是一名網癮少年的母親,她曾為兒子的“網癮”而痛苦、而絕望,但她靠大海般的母愛和堅強的毅力,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兒子,并成為一名拯救“網癮青少年”志愿者。
吳老師作為家長曾經把電腦視為洪水猛獸,特別恨網吧,恨這些電腦,把對孩子的情緒轉移到對網吧的仇恨。后來吳老師開始反思,從特別痛苦、絕望當中走出,總結悟出一
些道理:
首先,對有網癮的孩子,家長不應該放棄!懊鎸ΜF實,冷靜對待,冷靜處理”。是陶教授的12個字對策,我覺得非常準確、到位,對孩子應該以平常心對待,這就需要父母努力地去改變自己。在父母努力去做的同時,孩子也會慢慢認同父母。
其次,我覺得學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老師對上網成癮的孩子不應該歧視,因為家長多數會犯急,這個時候家長最早會求助的是老師,希望老師在學校里多給予幫助。可是老師在這方面也沒有更多的經驗,對他們幫助教育也是說教得多一些,這些孩子也不太愿意聽,孩子不聽老師的話,老師就容易對這些孩子歧視、放棄,更不利于這些孩子的成長。
再一個,我覺得中小學信息課教育方法內容滯后。因為這種教育主要是教教科書上的內容,實際上有的孩子在學習這門課之前,基本掌握了操作技術,而且有過在家里或網吧玩游戲的經歷。所以孩子們的意識電腦就是玩的,不是用的,沒有教給他怎么去使用,怎么查一些資料,把電腦作為真正的工具。
最后,我覺得全社會都應該來關注這個問題,尤其那些網吧管理部門要做到有法可依,執法要嚴,現在說是未成年人不能進網吧,但去網吧里看,盡是孩子。我們國家有沒有希望,關鍵看下一代、下兩代。我們下一代、下兩代人如果沒有正確信念,那么我們中國是沒有希望的。上網成癮的孩子沒有理想,沒有責任,更談不上奉獻社會,一大群孩子沒有了理想,對我們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市場報》(2005年11月28日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