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回合期待“香港奇跡”:農業問題是核心焦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3日 14:30 中國新聞網 | |||||||||
世界貿易組織(WTO)將于2005年12月13~18日在香港舉行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作為WTO的最高決策機構,會議將就農業和工業產品關稅、補貼及其它保護措施的削減幅度等議題,負責制定及議決所有有關多邊貿易的協議。 本次會議是“多哈回合”的重要組成部份。“多哈回合”按計劃應在2005年1月1日前結束。但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上,由于各成員方在農業等問題
世貿組織新任總干事拉米今年9月表示,希望年底的香港會議能達成“多哈回合”的初步協議,為2006年順利結束全部談判奠定基礎。 多邊貿易談判漸陷入“囚徒困境” 富國要照顧產業結構多元化中的低端環節和各國國家利益優先的做法,加上信息的不對稱,使得近年來的多邊貿易談判陷入“囚徒困境”,相反,雙邊和區域合作則進展比較順利。 1、富國雙重標準拉闊貧富差距。由于富裕國家持雙重標準,一方面高喊自由貿易的口號,迫使發展中國家過快開放市場,另一方面卻實行單邊保護主義,設立高關稅和進口限制,著重保護自己免受到貧窮國家的競爭,因而令貧窮國家難以出口。這些貿易壁壘,令發展中國家損失大量貿易機會。貧富國家之間的貿易嚴重失衡,眾多以農業為經濟命脈的發展中國家和廣大農民未能分享貿易自由化帶來的經濟繁榮和財富,反映國際貿易制度和規則出了問題。成千上萬的貧農每年依靠少于400美元的收入掙扎求存,但美國農民每年卻得到平均2.1萬美元的補貼,歐洲的農民則有每年1.6萬美元補貼。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機構計算出經合組織國每年的補貼接近3,300億美元,金額超過全球12億窮人的總收入。 2、雙邊和區域合作興起沖擊一體化框架。2003年坎昆會議的失敗,引起了全球對于多邊貿易體制空前的信任危機。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雙邊和區域合作則發展迅猛,自貿區(FTA)和區域自貿區(RTA)日益增多,已在世界范圍內形一種趨勢。 在2002年8月布什獲得了“貿易促進權”以來,美國政府在推動多邊貿易自由化(以WTO為代表)的同時,雙邊和區域貿易自由化的步伐不斷加速。美國選擇了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進入了它的一體化自由貿易框架:北美、新西蘭、澳大利亞、智利以及非洲一些國家,這些國家或者對美國具有很強的地緣政治意義,或者與美國有極強的經濟互補意義。很明顯,作為占全球貿易額最大成員方的美國,已經從ITO(國際貿易組織)和WTO最強有力的推動者,變得對多邊自由貿易不那么感興趣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在內,FTA和RTA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一個普遍選擇。根據WTO的統計,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到2005年底,全球FTA和RTA將達到300個。客觀地看,FTA和RTA的大量出現使WTO正在遭遇邊緣化的危險。 3、歐盟一體化進程受挫影響負面。由于一體化進程受挫,歐盟不僅成為本輪農業談判一個突出的拖后腿者,而且當年的示范效應似已轉為對經濟全球化和貿易一體化的不利影響。 農業問題是焦點 農業問題是“多哈回合”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是解決其它議題的關鍵。“多哈回合”農業談判有三大目標:大幅度提高市場準入機會;分階段削減各種形式的出口補貼;大幅度減少各種國內支持。 在這一談判焦點問題上,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發達成員之間、老成員和新成員之間因利益關系而存在分歧,主要表現在農產品關稅削減和出口補貼等方面。美國是農產品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家,不僅擁有先進的農業技術,而且每年為本國農民提供高達3,000億美元的補貼,使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完全喪失價格優勢。為了突顯美國一貫擁護“自由主義”的立場,利用在瑞士蘇黎世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小型部長級會議的機會,美國貿易談判代表波特曼11月10日主動建議美國、歐盟和日本同時削減農業補貼。波特曼表示,美國愿意在2010年前把對農業的補貼削減60%,但他同時要求歐盟和日本各自將它們對農業的補貼減少80%,并把最高的農產品進口稅率降低90%。 在歐盟,共同農業政策(CAP)的費用幾乎占了預算的一半,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在各種壓力下,提出歐盟平均削減農業關稅39%,這雖然與美國的做法相去不遠,但又增加一個特別條款,對農業其中的8%“敏感類”部份提供特保,而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研究表明,2%的例外已足以使發展中國家的獲利蕩然無存。 而以中國、巴西、印度為代表的20個發展中國家則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即要求各國削減農產品進口關稅45~75%。 短時間要從上述分歧中找出公約數難度頗大。 挽狂瀾需要奇跡 雖然全球貿易談判經常會絕處逢生,各國會在覺得別無選擇時作出讓步。但是,由于時間有限,香港會議要突現突破,只能以出現奇跡來形容。 美國卡圖研究所(CatoInstitute)貿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爾?格里斯沃爾德(DanielGriswold)曾直言,要讓這輪WTO談判取得進展,各國就必須放開政治敏感領域的政策。 盡管幾乎沒有人愿意公開談論,但許多談判代表都擔心旨在“大幅”削減農產品關稅的談判會縮水。如果這樣,將導致全球服務業市場的開放程度下降,也會減少制造業關稅的削減幅度。它還會使人質疑,如此復雜耗時的貿易談判是否是修改全球貿易協議的有效方式。 縮水的可能結果之一是WTO成員國只同意類似歐盟提出的大大低于其它國家要求的貿易開放方案。或者他們可能同意維持較高的改革目標,但將最有爭議的問題,如農產品關稅或如何通過貿易幫助發展中國家等,推遲到明年春季決定。 但即便是縮水的談判目標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因為WTO的148個成員國需要被迫考慮一套新的折衷方案。由于時間所剩不多,部份代表擔心WTO無法完成成員國希望在香港會議結束時簽署的協議草案。這會對整個這輪談判不利,因為談判代表不能繼續將這種做法推遲到明年以后,屆時美國的一項簡化政府對此類協議批準程序的條例將到期失效。 無論如何,香港會議的召開畢竟給了“多哈回合”一個新的機會和可能。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