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根:取之社會用之社會 財富何必都傳給子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1日 00:00 中華工商時報 | |||||||||
陳雪根/文 中國的民營企業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財富,也已經走到改朝換代的節骨眼上,如何把這一代人創造的財富順利地傳下去,已擺在眾多民營企業家面前,從目前來看,民營企業家們都選擇將財富傳給自己的子孫。這是最好的辦法嗎?這是最保險的辦法嗎?
其實,這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保險的辦法,最好最保險的辦法是不傳給自己的子孫!傳給社會! 相信,100%的民營企業家還沒有這樣的覺悟,除非他沒有什么后人可傳。 我國的民營企業,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并未建立起有效的繼承制度,而且即使有,也基本上是照著封建王朝的路子做去,無外乎兄終弟及、君主立憲、垂簾聽政、分封、或者任命顧命大臣那么幾招,能否成功,很難說! 民營企業家要把財富傳給子孫,無非是想讓后人不要那么辛苦就擁有一份基業,或者把企業永遠掌握在自己家族的手里。其實,要實現這兩個目的,并不一定要把企業傳給子孫,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種方式,那就是將自己的企業社會化,讓自己的子孫在這個社會化的企業中,保留一部分股份,或者保留對企業的控股權,而把企業的管理權委托給職業化的專業管理者。這樣一來,既可保子孫衣食無憂,又可使家族企業得以延續,可謂兩全其美。 這樣的企業,由于處在社會的監督之下,就可以避免各種腐敗現象的發生;由于交給專業人員管理,也就避免了后人不成器帶來的風險,很可能比直接傳給家族后人更保險;由于有制度化的人事更迭機制,血腥的家產爭奪戰得以避免。在西方,其實很多家族企業經過數代傳承,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沒有家族人員在這個企業,但企業依然以家族的名義在社會上繼續存在,因此民營企業傳給社會,實際等于上了雙保險,既保家族后人享有必要的權益,又保企業能夠“傳之萬代”。 民營企業家的財富既是他個人的,其實也是社會的,財富超過一定的規模,實際已跟個人沒有太大的關系,中國人一直明白這樣一個道理: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取之于社會,還需用之于社會,但道理歸道理,真正這么做的還是沒有,在這方面,我們的民營企業家還得向比爾·蓋茨學習。 馬克思曾經為我們描繪過私人資本主義初期的血腥場面,西方發達國家的資本主義之所以沒有消亡,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資本的社會化,歸功于像比爾·蓋茨這樣的明白人。我國的民營企業,目前已經跨越了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如果能在世代交接中順利實現資本的社會化,這不僅是民營企業之福,當然也是中國經濟社會之福。我們這樣說不是要借助資本社會化剝奪民營企業家的財富,而是要為民營企業長治久安獻計獻策,是否可行,還得寄希望于民營企業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