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面臨生死大考(手機輻射后續報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8日 02:3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曾于11月11日刊出題為《手機輻射:誰在淡化潛在風險》的文章,引起了一些讀者的關注,并對手機輻射標準提出了質疑。記者特此進一步采訪了相關專家,獲悉手機輻射標準有望年底出臺,但對生產廠家和運營商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信產部電信研究室泰爾實驗室主任何桂立告訴記者,《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和測量方法》的草案已經完成,正在等待審核,有可能今年年底會正式出臺。
事實上,對這一標準的爭論由來已久。之所以遲遲未能面世,主要是由于環保部門、衛生部門、生產廠商、運營商之間難以達成一致的意見。 其爭論的焦點在于:手機輻射的峰值到底規定在2.0瓦特/千克,還是1.0瓦特/千克。通信行業方面在考慮保護人體健康的前提下,還考慮到技術和產業的具體情況,傾向于2.0;而環保部門、衛生部門考慮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及手機對環境的影響,更傾向于1.0。 何桂立表示,很可能最后的妥協結果是以2.0作為“必須要達到的標準”,而將1.0作為“鼓勵和要爭取達到的標準”。 目前,我國大部分手機廠商能夠達到2.0的標準,如果最后確定這一限值,則對手機產業沒什么影響。但是如果確定1.0的限值,則很多生產廠商面臨淘汰,而且手機基站的密度要增加,運營商的成本也會相應增加。 由于每個產品的設計不同,要降低輻射所需的成本也不一樣。通過部分技術改進來降低輻射,所需成本不會太高;如果設計已經成形,卻要大幅度降低輻射,則成本高昂;另一種方法是降低功率,成本不會太高,但信號會變差。 據了解,歐洲現行的標準是2.0瓦特/千克,并已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贊成和鼓勵,而美國通行的標準則更為嚴格,約為1.0。 何桂立說,由于美標和歐標不同,而我國過去并沒有對手機輻射的嚴格規定,因此美產手機和歐產手機也可能在這方面有所不同。要將同款手機設計成兩套內部構造的成本也很高,因此大部分廠商內銷和出口的手機并不會有太大區別,并且在設計時就應考慮到出口國家的輻射標準。很可能美國出口的手機輻射會更低一些。 對于即將出臺的國家標準,蘇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狄國慶持有不同意見:無論是2.0還是1.0,都有其局限性,在實際意義上將會大打折扣。因為人體對手機輻射的吸收并不是平均的,哪怕標準定為1.0,也只是個平均值,并不能改變諸如“眼球對手機輻射的吸收特別嚴重”這樣的事實。 對此,何桂立表示,吸收不平均是可能的,而且每個人都有個體差異,和每次使用手機的方式、位置也有關,因此在制定標準時,只能考慮綜合情況,取平均值,不可能制定得太過細致。 如何降低手機輻射和基站對人體的傷害?狄國慶的建議是:少用手機,使用時最好用耳機,不要將手機擺放在貼身部位。并且應該呼吁少建基站,或者干脆建得很密,把功率降下來。比如500米一個基站和2公里一個基站相比,會降低到原來的16分之1,傷害會少得多。 《國際金融報》(2005年11月18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