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還是“義賣”【一家之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6日 02:25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今天在北京舉行的國儲2萬噸“拍賣”是否會演變成“義賣”,將充分說明國儲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姿態。 銅價太高了,國內消費者深受其害,國儲仗義執言欲救消費者于水火,當然會以低于市場現貨價“義賣”這庫存銅,且不管質量的優劣,是老銅還是新銅。如果在不超過目前市場價值的情況下,以為這些銅會賣不出去,可能就失去了對市場的起碼了解了。
對于一個年消費量接近400萬噸銅的銅消費超級大國來說,目前占全球的消費總額已經接近甚至超過20%,2萬噸銅甚至還不到我國兩天的消費量。 如果說“拍賣”這些銅最初給人的印象是這些銅很難賣出去的話,可能連最起碼的市場常識也不了解。如果再聯想到國儲在上周五曾經聲稱持有130萬噸的話,即使這130萬噸庫存確實存在,相對中國中長期的銅供應嚴重缺口來說也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 按照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在2010年中國的人均GDP要翻一番的目標,那里按保守的估計中國銅的人均需求折合成銅的話將高達630萬噸。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130萬噸銅的存在如果確實是以“憂”國家長期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銅供應缺口為出發點的。它的存在確實是有些高瞻遠矚的味道,而將家底和盤托出之后,又在媒體的追問下說一聲“無可奉告”,讓人難以理解。 在上海舉行了一天研討后的國外投行和業內眾多貿易商都已經在昨天趕往北京,參加競拍的企業和貿易商不下30家。即使每家的競拍數量不得超過1000噸,今天的競拍也已經明顯地有“搶購”的氣氛了。筆者認為,中國銅市,無論是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已經具有令世人信服的誠信度,在過去的10年里良好的跨市套利機制不僅已經構筑起龐大的貿易流,同時它也是中國期貨市場改革開放的一個標志性“窗口”。 然而,如今透過這一窗口,不僅是中國人,就是老外也開始看到一些不同尋常的東西。如果說原來一直保持著良性循環的上海與LME的跨市套利機制開始出現長時間不正常的差價機制的話,什么又是其癥結所在呢?誰也改變不了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將長期缺銅的現實。事實上,圍繞著國際銅資源的合理利用,應該具有的金融杠桿作用已經失效,一個客觀存在的干擾因素在發揮作用。如果說這種干擾仍然美其名曰是一種調控措施的話,無論是對價格的人為“平抑”還是對國家緊缺物資的人為“調劑”,都必須符合市場規律。除此之外,任何摻雜著人為因素的對自由市場的干擾必將在市場規律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從去年以來中央所采取的任何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都是以中國經濟未來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為根本出發點的。曾幾何時,國儲為了區區幾千噸銅的實貨交割曾引發上海銅價的暴起暴落。此次在銅價高企,消費者備受煎熬的情況下推出2萬噸銅的拍賣。“可貴”的是這種義舉能否長期地堅持下去,“可惜”的是區區2萬噸銅相對中國浩大的銅需求仍然是杯水車薪。 多么希望國儲眼下確有130萬噸銅,而且已經到了不放不足以證明自己,因為它確實可以將當前“不合理”的銅價平抑下去。這才是國之幸,消費者之幸也! 《國際金融報》 (2005年11月16日 第七版) 作者:誠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