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政府如何將政策風險調控至最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5日 01:47 每日經濟新聞 | |||||||||
近日,高盛公布最新研究報告,認為中國27年間(自1978年至2004年)經濟增長模式及動力來自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而這得益于在向市場經濟轉型中,國企逐步退出、政府減少干預。報告測算,27年間中國的全要素生產力平均年增長3.3%,對GDP增長的貢獻度為36%,與投資累計的效應相當。隨著國有企業占工業總產值比例由1978年的80%下降至2004年的20%,全要素生產力的同期累計增長達到了1.4倍。
與此相對應的另一則新聞是,自稱為中國第一家民間財團、被尹中立博士稱為“中國第一炒房團”的中瑞集團陷入泥淖。筆者愿意對中瑞投上同情的一瞥,更擔心有人將中瑞的失敗視作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成功。 中瑞集團成立之時正逢非公經濟三十六條出臺,而中瑞所在地的溫州市政府也出臺了三十九條的配套措施,行業準入門檻“破冰”,三家國有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愿意提供共計120億元的授信額度,溫州本地的2000億元游資也正在尋找投資機會,中瑞沒有任何理由不被人看好。 但市場準入的放開,并不意味著政策風險的減少,而為防范整體風險所作出的政策調整,更非大多數民營企業家所能置喙。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紛繁的利益關聯使門檻透明化,似無實有。 能不能置喙、敢不敢置喙是一回事,心里有沒有數是另一回事,所以說,民營企業家要懂“政治”。 從中瑞成立時的高蹈和項目的設立,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行業準入程度、行業利益分配規則可說是心中無數。中瑞對外公布的項目一共是五個:原溫州東方造船廠地塊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即“溫州曼哈頓”項目;新建溫州泰順抽水蓄能電站;溫州鹿城環保污水處理項目;與法國歐尚集團的合作項目;與建行溫州分行、農行溫州分行、工行溫州分行、深發展銀行溫州支行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 小水電屬于政府嚴控項目,泰順水電涉及水電企業與電網的利潤分配,更是棘手。中瑞敢于在前期調研、評估等方面投入3000萬元,勇氣可嘉;污水處理還僅限于紙上談兵,仍然可能受到政策影響;歐尚項目還在“找地”。鑒于與四家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已引起銀監部門的“高度關注”,恐怕只能協而不定。由于投資具有群體跟風的特性,能夠牢記“在加農炮聲中入市,在勝利號角響起時沽貨離場”這句19世紀投資銀行家NathanRothschild名言的人少之又少,商業銀行一旦對中瑞關上大門,中瑞也就不必再惦記著那民間的2000億元了。 中瑞能夠運作的只剩下一個“曼哈頓”項目,但甫一進入就面臨房產新政,去年11月奪得的15億元溫州高標地王,現在看起來像個諷刺。從地方政府一再同意延期付款來看,對政策有待吃透的還應加上地方政府。 一群新興的草根企業家夢想成為中國新一代民間財團的創始人,其志可憫。但這些精明的商人,嗅覺卻遠不如晉商敏銳。晉商雖然從平遙這樣的小地方發端,神經中樞卻是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政治與商業中心。中瑞恐怕應該跟晉商學一學。 對政府方面來說,如何將政策風險調控至最少、以避免市場的人為損耗本是題目應有之義。高盛的報告認為,中國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工作遠未完成,其中的第一項重要議題就是:政府在具體經濟事務中作用的重新規劃。 作者:葉檀 每經評論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