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令IT撓頭(IT時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4日 08:35 人民網-市場報 | |||||||||
實際上,國內有關電子垃圾的立法早在幾年前就被提上議事日程,卻一直沒有正式出臺。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保護民族產業發展應當是最主要的一點,利弊得失一時也很難算得清楚。 然而時至今日,國際市場環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今年的8月13日,歐盟25國開始正式實施《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從這天開始,我國對歐出口的家電、IT等10類產品每件都
出口必須付出,進口卻不能收取,兩面受害的結果,對我們非常不利。因此,我國的電子垃圾立法工作必須抓緊進行。 IT已到回報期 IT產業創立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業界幾乎從未有人談起過“垃圾”、“回收”等問題,甚至被冠以“無污染工業”的美名,然而這卻是一種明顯的錯誤認識。 與其他傳統工業的生產方式相比,IT產品雖然生產能耗低、經濟價值高,但并非不存在污染問題,如果仔細算一下,IT生產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并不比其他產業少,有的甚至還相當嚴重。以計算機制造為例,其生產過程需要使用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包括對環境造成長期污染的汞、鎳、鉻、鉛、鈹等重金屬,溴化阻燃劑、聚氯乙烯酞酸鹽等有毒物質,以及大量的電鍍廢水、漂洗水和有毒污泥。 IT污染問題之所以長期被忽視,一個重要因素是由于其早期的生產能力低、產品種類少、產品壽命相對較長,客觀上不易為人們所察覺。即如在開革開放初期,我國從國外購買過大量的二手IT設備,在一些單位里一用就是十幾年。筆者在七八年之前,也曾見到有人在使用長城0520這種老掉牙的計算機,早期產品的壽命之長由此可見一斑。 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IT產品范圍的擴大,更新換代頻率加快,廢棄、回收及污染等問題開始暴露出來,并日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到今天,電子垃圾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各國的對策則是不約而同地將矛頭指向了IT生產廠商。 是挑戰也是商機 根據一些研究機構的統計分析,目前全球的電子垃圾種類主要是家電、手機、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其中廢棄計算機的數量預計達上億臺之多,而手機的換代頻率更高,垃圾增長的速度也最快,僅我國每年就有幾千萬部的手機被淘汰。 如此多的手機、計算機被廢棄,如何處理顯然是一個難題。從目前情況看,世界各國雖然都在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要想在短時間內使之徹底解決還是比較困難的,而且無疑要做相當大的投入。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電子垃圾是廢棄物和有害物,卻并非毫無回收利用價值。事實上經研究及實踐證實,對電子垃圾進行循環利用或再生所產生的利益甚為可觀。曾經有媒體報道說,廢舊手機回收能產生高達15%的利潤。而廣東貴嶼小鎮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處理場,其背后也是因為巨大的經濟利益在作怪,據說當地一些拆解工廠每年的利潤可達幾千萬元。只不過,這是以環境的嚴重破壞為代價的。 加快立法莫遲疑 一邊是地下拆解工廠,生意紅火;一邊是正規再生企業,買賣稀落。另外據說,有些打印機、復印機廠商試圖自己回收墨盒、硒鼓,結果也是少有客戶光顧。兩者間巨大的反差,說明目前在電子垃圾治理的各個環節上存在著很多問題。 以墨盒回收為例,首先地下與地上企業做生意的方式就大相徑庭,地下的走街串巷尋求貨源,地上的卻是坐等顧客上門。兩廂比較,顧客顯然更容易接受前者。此外,雙方的出發點不同,導致價格上存在巨大差異。曾經有街頭小販要出100元錢買我手中的一對墨盒。我不知道原廠商的回收價格具體是多少,但肯定不會這么高。原因很簡單,一臺噴墨打印機的價格不過二三百元,利潤微薄,廠商本打算要賺的就是墨盒的錢,當然不可能為買空墨盒而倒貼。 相比較而言,拆解工廠的問題更為復雜。簡單地說,地下拆解工廠的貨源多系海外走私而來,這是問題的關鍵之處。試想,如果走私渠道被截斷,地下拆解工廠就不能存在下去,環境就不會被破壞。反之,如果國家明令放開此類貨物的進口并指定由正規再生企業處理,地下企業同樣難以存活。因此,相關政策的制定對電子垃圾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這也是業界呼吁早日出臺《電子信息產品生產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的一個主要原因。 《市場報》 (2005年11月14日 第五版) 作者:清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