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2日,第三屆中國經濟展望論壇開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做客新浪嘉賓聊天室,與廣大網友就“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展開討論,以下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的發言:
陳錫文 : 剛才蔡所長講了農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變化的趨勢是一致的,在
GDP中的比重越來越低,在整體勞動力中從事農業的勞動力比重越來越低,這是一個趨勢,去年的農業的比重是15.2%,大概農業勞動力在整個從業人員中大概是45%的比重,因此往往有時候會給人一種誤解,再富的人也得生存,從這個角度上講,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少了,應該給從事農業的人越來越好的條件。
擴大內需,這幾年成效是很顯著的,經濟增長中內需的拉動還是很起作用的,內需的擴大還是在經濟財政方面,去年GDP增長9.5%,做了分析后,3.6個百分點是出口增加,3.6個百分點是由于投資拉動,這樣兩個3.6%就去到7.2%,我們人口的多數在農村,在農村的人口買不起東西,我知道林毅夫先生幾年前就提出了對于農村人口的投入的問題,如果國家拿錢投入到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對于基礎設施搞好了,網絡覆蓋了可以打手機了,可以看電視了,農民的消費會拉動市場的擴張。從目前來看,很多東西,無論是各種家用電器也好,還是IT產品,農民使用的水平都比城里人低得多得多,這方面可能是由于農民的收入水平造成的,我們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收入。還有就是使用的環境,你不給他提供設施,我到農村看過,家里有一個洗衣機,是陪嫁過來的,但是沒有上水沒有下水,他把洗衣機裝米用了,這樣大家都不會買洗衣機了。農村的落后既表現在農民收入水平低上,還表現在農村教育衛生的公共投入不足方面。前幾年國家在擴大內需方面,花了1千多億錢改造農村電網,基本上實現了農村和城市里面同網同價,電網改造前,我到農村看,很多地方的電價2、3塊是很正常的,電網不好的話,連燈都不敢點,同網同價那么電器的使用就擴大了。
我看過幾個資料,使用彩色電視機,我看城里的資料,每百戶人家的電視機120-130臺,農村每百戶是50臺,如果要達到城市的標準要增加多少臺,如果對于企業來說,產量就會擴大,我非常贊同他們兩人的說法,一方面要提高農民的收入,有了收入之后,沒有使用的條件怎么辦,還要能夠創造消費的環境,這兩方面的結合,我想都是屬于新農村建設的很重要的內容,如果按照這個方向,真正去推進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而且通過發展經濟能夠讓農民逐步增收,就會使中國成為天底下最大的市場,因為沒有一個國家有這么大的人口,13億人口,9億4千萬人是農村戶口,我想這9億4千萬人的市場打開以后,沒有人阻擋得了他們的需求。
|